在泉界無人不知的“大齊通寶”,可能被過于“神話” 了 。之前介紹天價銀元的時候,順嘴提一句銅錢基本不可能破千萬,和銀元這種“金融產品”沒法比。
畢竟 高端銀元那夸張的價格,有太多“場外因素”在里面。論實打實的價值,古幣其實更真實!
就有人拿大齊通寶來舉例,說肯定價值上千萬。問題是曾經那兩枚傳奇性的“四眼”、“缺角”只存在于故事當中。而如今,大齊通寶已然失去了神秘感......
某堂收藏的大齊通寶
這種被網友評出來的“ 歷代 第一大珍”,其實在這十幾年間,圈內已經出現好幾枚了。尤其是山西某堂的那一枚,老玩家應該都知道。
據泉友說,當年在東北剛發現的時候,新加坡那位著名的陳姓藏家也來搶購,后被某堂以“百萬巨資”收走。那時候想一睹真容的藏家,一張拓片就要花費1萬元。
是不是真的那就不知道了,故事嘛都帶點傳奇性。但毋庸置疑,新出現的好幾枚,因為私人收藏、合法性或者感覺時機未到,都沒有選擇上拍。
不過就算真的能上拍,破千萬的概率也不大。這里說的是在嘉德、保利這種級別的大拍,而不是自導自演的假拍。
金代名珍:天眷通寶
之前介紹過很多真正的“稀世孤品”,比如五代桀燕國的“順天元寶背千”鎏金錢、宋徽宗的宣和通寶行書折二試鑄,這些也就是100多萬的級別。
還有老牌名珍天眷通寶和三孔布,最高紀錄是300多萬的級別。而像天顯通寶、大夏真興這類成名已久的,甚至都破不了百萬了。
這些大珍都占據“稀有”兩個字,人們大概只知道鑄造的年代,具體歷史背景大多不太了解。
其實大齊通寶也是,知名度、話題度、傳奇性都很高,但不會達到比上述名珍貴十倍的程度。但如果再加上很牛的“歷史背景”,那么價值恐怕就會形成質變。
南唐“大唐通寶”
在一開始,清代鑒藏大家戴熙,就認為大齊通寶是黃巢建立大齊政權時所鑄。它的傳奇故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然而他的結論受到很多質疑,因為史書未曾記載黃巢鑄造過錢幣。秦寶瓚、羅伯昭、岑子潛都認為,大齊通寶實乃十國時期吳國徐知誥受封為齊王時所鑄。
到1980年代,馬定祥給出結論:根據史料,唐代自咸通(860~874年)后,不復鑄錢。黃巢在這之后才建立的政權,鑄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大齊通寶的錢文風格,和唐代錢幣風格不搭,反倒和南唐的大唐通寶很像。
此后,大齊通寶就成了公認的南唐錢幣!說實話,這個結論讓這枚大珍的身價跌了不少。
殺神:黃巢(網絡繪圖)
雖然徐知誥(李昪)后來將國號“齊”改成“唐”,是南唐的開國皇帝,后面也發展成十國中最強大的割據政權。
從流浪兒到皇帝,應該和朱元璋一樣,很有名才是。但他的名氣真的不大,被詬病為“偏安一隅”,不思進取,不過也是一位有為的明君。
但多數人對南唐的印象,都集中在唐后主李煜身上,畢竟那一首傳唱千古的《虞美人》,實在太有名了。
而如果是黃巢的話,那就不一樣了。這個人的名氣如果加持在大齊通寶上面,就是“頂級國寶”的程度。
滿城盡帶黃金甲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極具爭議的“狠人”,在古代史書中,對他們的評價是亂臣賊子,歷代帝王視這二人為“反面典型”。但在現代,這二個人卻有很多“粉絲”,各種歷史段子層出不窮。
一個叫王莽,他篡掉了“強漢”。這個過程充滿了血腥與陰謀,很不光彩。但建立新朝之后,他又變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很多激進的改革得罪了既得利益者,最后敗在了劉秀手上。
但他的“理想”很美好,很夢幻,根本不像一個“陰謀篡位”的惡人形象。這種反差感就是被現代網友戲稱為“穿越者”的原因。
另一個就是黃巢,他殺崩了“巨唐”。這位更算不上什么好人,考科舉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去!是為了發泄怨氣,為了自己。
但歷史不能用“好”或“壞”來簡單總結,黃巢是個屠夫!但客觀上,卻做成了一個巨大的貢獻。
門閥士族的崩塌
歷史上,士族門閥一度壟斷權力,階級固化非常嚴重。自南北朝到達巔峰,到隋唐時期,全國的重要職位,大多都被“五姓七望”這樣的大家族所掌握。
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將人才推薦權集中于門閥手中,形成“權力內部循環”的閉環。如果就這樣繼續下去,那么就會形成類似于印度的“種姓制度”,普通人幾乎沒有出頭之日。
打破這一千年困局的,其實并非暴力,而是科舉制度的出現,這是“除根”。其核心在于:血緣可遺傳,智商不能。寒門子弟憑借才智,而非家世,也終于獲得了躋身仕途的通道。
而黃巢的作用,則是以極端的暴力“斬草”。他那場席卷全國、不分貴賤的殘酷起義,對盤踞已久的士族門閥進行了最慘烈的物理性消滅!
科舉讓平民有了出頭之路
安祿山、史思明沒做到的,黃巢做到了!歷史上造反的人多如牛毛,但像黃巢這樣搞出了“大格局”的,還真是鳳毛麟角。雖然他本人可能就是單純的殺人泄憤,考不中科舉,就把那些主持科舉的士族殺光......
這種自絕于天下的做法,最后必然會失敗。但從此之后,上千年的門閥士族徹底消失了,后來朱溫背叛舊主黃巢,但給了大唐最后一擊。經五代到宋朝之后,草根子弟就能靠讀書走向廟堂,甚至成為當朝宰相(如趙普)。
寒門出貴子,從此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雖然在后續的朝代,又會出現新的“門閥”,但底層百姓始終能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宋明兩代,寒門進士比例大幅上升,甚至出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傳奇。
傳聞新發現的另兩枚大齊通寶
回到開頭,大齊通寶雖已被公認為“南唐錢幣”,但史無明載,還不算蓋棺定論!萬一將來考古的時候,挖出了具體資料,證明此乃黃巢所鑄,那身價估計還會再翻十倍。
自帶頂級流量和歷史話題性!一枚帶著“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殺氣、見證貴族崩塌的錢幣,那絕對是板上釘釘的第一名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