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作為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石,其核心構成可劃分為四大關鍵細分領域——信息集成電路、功率半導體、光電器件、傳感器。其中,功率半導體(Power Semiconductors)亦稱電子電力器件,專為電力傳送、變換、控制或開關電路而設計,包括功率集成電路、分立器件、模塊,旨在實現電能的有效傳輸、高效轉換與精準控制。
主流功率半導體器件有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IGBT(絕緣柵型雙極型晶體管)、二極管、晶閘管、三級管,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家電、工業、通信、儲能、汽車電子、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
去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為323億美元,同比下降9.5%。排在榜單4-10位依次是三菱電機Mitsubishi(4.7%)、富士電機Fuji(3.9%)、士蘭微電子(3.3%)、比亞迪(3.1%)、威世半導體Vishay(2.7%)、東芝Toshiba(2.7%)、安世半導體Nexperia(2.6%)。
兩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這也是前十名中唯二實現了市占率提升。士蘭微是中國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2024年功率半導體業務收入達到10.66億美元,同比增長14.9%,市占率從2.6%提升至3.3%。
公開資料顯示:士蘭微成立于1997年9月,總部位于浙江杭州,是國內少數實現IDM(設計-制造-封裝一體化)模式的半導體企業。其自主研發的V代IGBT和FRD芯片的電動汽車主電機驅動模塊,已在國內外多家客戶實現批量供貨。
碳化硅(SiC)器件是新能源汽車800V平臺的“必選產品”,士蘭微已初步完成第Ⅲ代平面柵SiC MOSFET技術的開發??偼顿Y70億元的廈門士蘭微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產線項目(一期)預計今年四季度試生產,達產后年產42萬片。
比亞迪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市場份額達到3.1%。這主要得益于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2024年比亞迪銷量達到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超額完成原定的銷量目標。
比亞迪是2003年開始造車的,做半導體的時間比造車還要早一年。2004年10月,正式成立比亞迪半導體,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光電半導體、制造及服務,以IGBT、SiC器件、MCU、CMOS圖像傳感器、LED光源、車載LED顯示等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目前已在寧波、長沙、深圳、揚州、合肥等地建設了碳化硅、IGBT相關的功率模塊和晶圓制造工廠項目。
今年3月份,比亞迪發布了“兆瓦閃充”,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SIC)正是實現這項超充技術的“基石性材料”。作為國內最早在量產車型上使用碳化硅芯片的車企之一,比亞迪有超前豐富的布局。去年在北京車展上展出的1200V 1040A 高功率碳化硅模塊,采用先進的雙面銀燒結技術,突破高溫封裝材料、高壽命互連設計、高散熱設計及車規級驗證等技術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十的安世半導體,成立于2016年,總部位于荷蘭,前身為恩智浦半導體的標準產品事業部,2019年被中國企業聞泰科技以超過330億元的價格收入囊中。
目前,安世半導體擁有近1.6萬種產品料號,產品線重點包括晶體管(包括保護類器件ESD/TVS等)、MOSFET功率管、模擬與邏輯IC,其小信號二極管和晶體管、小信號MOSFET出貨量全球第一,車規級PowerMOS全球排名第二。
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被海外IDM巨頭占據,前三名分別是英飛凌Infineon(17.7%)、安森美onsemi(8.7%)、意法半導體STMicro(7.0%)。不過與2023年相比,市占率分別下降2.9個、0.5個、1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由于純電動汽車(BEV)需求放緩,去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出現下滑,不過總體需求仍呈上升趨勢,混合動力汽車(HEV/PHEV)對功率器件的需求韌性、光伏與電池儲能系統(BESS)項目的規模化落地,數據中心AI服務器對高密度電源的需求,將成為新的增長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