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瀘州市教育體育系統為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連日來,通過“瀘州教育體育”新媒體平臺陸續展示一批黨建工作品牌、支部工作法優秀案例。
今天,瀘教小書童向您推薦:
思政潤心 樂耕“豐”華
——納溪區豐樂鎮幼小聯合黨支部“樂耕文化”點亮教育之光
品牌簡介
納溪區豐樂鎮中心小學創辦于戊戌變法時期,學校秉承“牛角掛書,揚鞭奮蹄”的辦學理念,以“豐神異彩 耕讀和樂”為校訓,打造“思政潤心 樂耕‘豐’華”黨建品牌。“思政潤心”指思政如泉,潤心鑄魂,育信仰之花,結價值之果,在思想深處筑牢對黨和國家的堅定信念;“樂耕‘豐’華”指樂耕似風,拂校化人,啟成長之航,展師生之華,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學校的朝氣蓬勃,“樂”不僅指豐樂,也代表老師樂教、學生樂學;“耕”不僅代表體力勞動,更蘊含著辛勤付出、努力奮斗的精神。
納溪區豐樂鎮幼小聯合黨支部積極探索,打造出特色鮮明的“思政潤心 樂耕‘豐’華”黨建工作品牌。品牌標識logo牛角上掛著書,寄予全校師生在“樂耕”的引領下,勤奮學習,勇往直前,時刻銘記新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校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原則,以“樂耕”文化引領五項目,即 “樂耕黨建”“樂耕課堂”“樂耕體育”“樂耕藝術”“樂耕園藝”,以項目驅動學校特色發展。
“樂耕”黨建:培根鑄魂強根基
學校以“樂耕”黨建為引領,深耕教育沃土,厚植信仰根基,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學校發展的血脈之中,探索出一條黨建與教育教學同頻共振、互促共進的特色路徑。
強化組織建設,發揮核心作用。學校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引領學校的發展方向,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在學校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注重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1+2+N”的黨員服務管理體系,即:1名支委成員帶領2名黨員同志,引領其余黨員同志及非黨員教師。
激活陣地引擎,點亮思想燈塔。學校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教育氛圍。一是建設“黨跡鑄魂”育英路,筑牢教師和學生的思政教育重要陣地;二是搭建“薪火先鋒”演繹臺,以多樣化形式傳承當地紅色文化基因;三是創設融合“牛角掛書”文化典故的開放式耕讀長廊閱讀吧,滿足師生多元閱讀需求;四是開辟“樂耕園”,實現菜園、花園、果園三園融合,讓學生體驗自然與勞動之趣;五是構建“黨建源泉”活動室,配備豐富黨建資源與多媒體設備,打造黨員教育核心陣地;六是打造各班教室為沉浸式“德潤心田”思政室,推動學科教學與思想教育深度融合;七是設立“榮耀豐碑”榮譽墻,展示師生教育教學、競賽活動等成果,激發全員爭先創優熱情。
創新活動載體,凝聚奮進力量。充分利用“黨建源泉”活動室,組織黨員教育學習活動。結合黨支部“1+2+N”黨員服務體系成員分組情況,每月最后一個完整周的星期五進行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教師參觀棉花坡戰壕、護國戰爭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時代先鋒”演講比賽、“我是黨課主講人”微黨課等特色活動,不僅為黨員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也增強黨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全體黨員在“黨跡鑄魂”育英路重溫入黨誓詞
“樂耕”課堂:深耕細作育英才
學校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課堂樂活”為核心理念,構建“樂耕課堂”教育新生態,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英才。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專業化的教師培養和立體化的成效輻射,讓教育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土。
樂學課程,深耕樂研啟動能。以“啟航課程”和“適應課程”為載體,通過“幼小銜接周”系列活動——包括行為習慣養成訓練、同伴結對互助、校園文化探索等,幫助新生快速適應校園生活。開放課程,樂創無界。學校打破傳統課堂邊界,構建“三開放”即開放體育器材室、開放圖書室、開放“智慧屋”學習空間;實踐課程、樂行天下。開設20余項特色社團(涵蓋科創、藝術、勞動、傳統文化等領域),構建“實踐育人”鏈條。春日“播種節”體驗種植勞作,秋日“豐收市集”開展農產品義賣,非遺手工香包制作、詩詞大會等活動常態化開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化魅力。
校本研修,內外發力助成長。以“示范立標”為導向,行政團隊與青年骨干教師帶頭開展“深耕示范課”,圍繞“教學目標達成度、學生參與度、問題解決深度”三維標準,通過“校內打磨+校外交流”雙路徑提升課堂質量。構建“定(主題)—說(構思)—議(研討)—演(授課)—煉(成果)—跟蹤(反饋)”校本研修體系,聚焦教學痛點開展精準教研。推行“青藍工程”師徒結對,通過跨學科磨課、同課異構、教學反思大賽等活動,助力新教師快速成長,近五年青年教師區級競賽獲獎率提升40%
▲豐樂小學黨支部書記上示范課
深耕成效,多元發展結碩果。學生成長: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創”。“校園文化小講團”“樂耕微視頻”社團等由學生自主策劃、錄制節目,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人;教師發展:教師從“單兵作戰”到“雁陣齊飛”。構建“新教師—骨干教師—資深教師”梯度培養體系,形成“集體研課—教研組專題突破—交流”的協同機制,各學科均培養出區級學科帶頭人;生態輻射:從“校本實踐”到“區域共生”。組建“樂耕教育共同體”,與周邊的兄弟學校開展聯合教研,和鎮內中學開展小初英語共同體、幼小銜接助力成長等活動。
▲ 小初銜接英語共同體研討活動
“樂耕”藝術:美育潤苗展風采
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校始終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樂耕藝術”少年作為育人目標。
學校立足紙板藝術教育,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樂耕紙板”課程體系,通過剪、貼、拼、繪、刻等多樣化創作形式,為學生搭建起展現藝術才華的廣闊舞臺。以主題引領教學,實施分段式教學策略。1—3年級以貼近生活的動植物、日常物品為創作主題,通過繪、拼、貼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培養基礎藝術感知;4—6年級則聚焦文化、建筑等主題,運用刻、剪等更具挑戰性的技法,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與創新能力,讓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有機融合。
學校將校園藝術節、文藝匯演等活動固定化、常態化,活動設置歌唱、舞蹈、樂器演奏等多個豐富多樣的展示板塊,學校的“薪火先鋒”演繹臺,結合當地紅色文化,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傳承紅色基因。開設紅色劇本社團,師生們共同演繹《滿江紅》《繡紅旗》等紅色舞臺劇。通過舞臺表演,讓學生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革命年代的艱難險阻和先輩們的堅定信念。
▲舞蹈《閃閃紅星》參加全區展演
“樂耕”體育:拼搏逐夢綻鋒芒
學校積極探索體育教育新路徑,以特色鮮明的舉措收獲豐碩成果。開設足球、羽毛球、籃球等體育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組織參加市區級體育賽事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學校體育教育成果斐然,在市級、縣級體育競賽中嶄露頭角,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等項目在各級比賽中屢獲佳績。體育教育不僅強健了學生體魄,更塑造了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樂耕”園藝:實踐育心促成長
學校“樂耕園”是由果園、花園、菜園,三園融合的勞動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親近自然、體驗勞動的場所。學校始終圍繞“以勞育人”的培育目標,將“樂耕”園藝構建成“3+1”發展體系:即課堂與基地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實踐化;激發學生的行動力,促使學生將思考轉化為具體行動,達成思想行動化;幫助學生認識到理想與現實的聯系,實現理想現實化;系統化的學習與探索,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從播種、澆水、施肥到收獲的全過程,學習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既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鍛煉了身體,又在文化學習中豐富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尊重勞動的高尚情操。
▲“樂耕”園勞動義賣活動
通過黨建品牌創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成果豐碩。教學質量顯著提升,連續七年獲區級教育質量 “特等獎”;德育工作成果豐碩,獲省級 “紅領巾獎章” 四星章、市級 “優秀少先隊集體” 等榮譽,在科技創新、文藝匯演、體育競技等領域獲省、市、區級多項獎勵,充分彰顯學校管理、師資建設及方法創新成效。
(文/圖:豐樂鎮中心小學)
來源|黨建科、納溪區豐樂鎮中心小學
責編|廷寬編輯|波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