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D14尺寸超標,全家出游停車難成新痛點
5米3!比駕校教練車還長一截的小米D14,開進老小區可能得先雇個移車員。
小米汽車偷偷研發的大型增程SUV最近亮出了真身。5米3的車長比自家SU7長了足足30厘米,比普通車位還長出半個車輪。昆侖增程系統說是能跑1500公里,但我想著能不能先解決進商場地下車庫的麻煩事。去年住建部公布的停車位尺寸國家標準,明確寫著小型車垂直車位長度只有5米3。這個規定卡得真叫一個準。
上海去年發生的真實事件就在敲警鐘。有理想L9車主在商場地下車庫剮蹭立柱,保險定損8700元。交警認定書里白紙黑字寫著"車身長度超出常規車輛空間判斷"。上海市交通委統計過,中心城區32%的立體車庫明確拒接長度超5米的車輛。沒有這個數據支撐,誰會相信大車停車真這么難?
北京明年要實施新版的《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核心區普通車位停超長車,罰款直接漲到800元。我算了下賬,小米D14要是停不進普通車位,每月多掏的停車費夠買三箱汽油。要是沒這個新法規,估計不少車主還覺得能隨便擠擠。
1500公里續航聽著厲害,可普通家庭周末出游單程最多也就400公里。真正該關心的倒是停車難。停車場劃線標準寬度2.5米,D14車寬暫定2米,兩邊就剩巴掌大的縫。我親眼見過某品牌車主從天窗爬出來的窘相,后門卡在隔壁車身上死活打不開。
等2026年交付時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預測突破3000萬輛,好停車位怕是要靠搶。住建部去年做過專項調查,老舊小區停車缺口高達5600萬個。沒有住建部這個權威數據,那些天天喊車位緊張的人可能被說成是矯情。
后備廂容積爆表當然好,但全家旅游返程時,老人孩子蹲在巷子口等挪車的滋味誰試過誰知道。北京交警處理過單月27起因車身過長堵死小區通道的投訴。要是不披露這個數字,很多人還覺得大車堵路是小概率事件。
建議準備入手這種巨無霸車型的消費者,先去常去的超市量量升降樁寬度。某些商場轉彎處承重柱突出來四十厘米,車頭過了車身還卡著進退兩難。成都某地庫去年因為這類事故被迫拆改立柱花了120萬。
小米宣傳的車家互聯再酷炫,也不如能自動找車位的系統實在。既然造大車是趨勢,車企總該先把自動泊車系統做到百發百中。我估摸著等小米D14上市,車主群里討論最火的八成是"哪個商場地下車庫最寬敞"。深圳車主論壇上討論最熱的車庫排行,前排全是層高4米、車道寬度7米以上的豪華配置。
現在看來買大車,最好先問問物業能不能包月機械車位。否則省下的油錢,轉眼就砸在高端停車場月租里。重慶某高端社區今年起強制要求超尺寸車輛租用雙車位,每月多掏1600元。
停車樁位就這么多,車身卻在不停加長。下次車企宣傳大空間時,能不能把停車解決方案一起裝上?畢竟車買回來,不能只在高速公路上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