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說:“陽氣虛,則百病生”,當下是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幾個月,平均氣溫超過40°,地表溫度甚至達到恐怖的60°。很多人為了降溫,大量吃寒性比較重食物來解暑。例如西瓜、冰棍、冰水等等,所謂陽極則陰生,一味的貪涼,實則后患無窮。
據《中華中醫藥雜志》相關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寒涼食物,是會導致脾胃功能減弱的,因此固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種有著“純陽之果”之稱的水果,李時珍說它生于南方離火之地,果皮赤紅如火焰,乃吸收夏季陽氣精華,是固陽補陽的圣品,它就是荔枝。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重新認識,這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嶺南佳果。
認識荔枝、了解荔枝
荔枝,原產于我國嶺南地區,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栽培和食用歷史,是嶺南地區三大佳果之一。說到荔枝,很多人對它的名字非常的好奇,好奇它為什么叫荔枝。其實它的名字由來非常的簡單,就是因為荔枝非常的不耐儲存,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要知道,在古代嶺南地區(荔枝的原產地)是人們聞之色變的毒瘴之地。
這里夏季高溫多雨,空氣潮濕悶熱,所以荔枝是特別容易壞的,在古代人們為了更好的保存荔枝的新鮮度,通常都是連同枝條葉片一起折斷采收,荔枝其實就是離枝的意思。早期荔枝其實就叫離支或者離枝,西漢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就是以離支來稱荔枝的。
說到荔枝,其實筆者最開始是通過一句詩認識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是唐代皇帝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快馬加鞭從嶺南運輸荔枝去長安,據說荔枝到長安的時候,還非常的新鮮。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它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沿海省份,如廣東、福建、廣西、臺灣等地,是典型的熱帶植物。
荔枝的作用和價值
荔枝夏季成熟,是夏季應季水果之一,它味道甘甜,止水充足。不過荔枝現在品種非常多,如妃子笑、白糖罌、白蠟、荔枝王、桂味、仙進奉等等,其中筆者最喜歡吃的就是仙進奉了。荔枝不僅是美味的水果,同時它也是夏季非常好的養生佳品,可補陽固陽。
特別是我們女性睡覺的時候手腳冰涼或者體質寒濕的人,其實就是自身陽氣不足,我們吃荔枝就可以補陽固陽。俗話說:“一顆荔枝三把火”,可見荔枝的陽氣是非常足的。特別是在南方,這里高溫多雨,氣候潮濕,多吃荔枝不僅補陽固陽,還能排濕去寒。
按照咱們傳統中醫“天人相應”的說法,夏季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咱們順勢而為補陽,可以事半功倍。《黃帝內經》都說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見夏季補充陽氣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我們現代人,喜歡吹空調,喝冷飲,其實這會導致我們體內陽氣流失,后果就是一到冬天,手腳冰涼,怎么暖都沒用。
我們就可以用新鮮的荔枝來煲湯或者燉湯喝,尤其是曬干的荔枝干,去殼之后價值更高。在兩廣地區,老一輩的人就特別喜歡用它搭配生姜來煮水喝,老一輩的人稱這種湯為“陽氣湯”。現在7月份,正是吃荔枝的季節,如果你身寒陽虛,不妨多吃些“純陽之果”,好處多多。
好了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 了。大家對于荔枝了解了嗎?你知道荔枝的來歷嗎?你最喜歡吃那個品種的荔枝呢?在你的家鄉有荔枝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