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時期以前,人們主要以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鉀)作為清潔劑,清洗衣物。在《禮記·內則》中記載:“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大概的意思就是衣裳冠帶臟了,人們用草木灰泡水來清洗衣物,這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洗滌劑”。
到了魏晉時期,人們在大自然中發現了更加高效的洗滌劑,如澡豆、皂莢等。不過相比澡豆這種奢侈品,在民間人們更多的是用豆莢來作為清潔劑。皂莢中含有皂苷素,這是一種天然的洗滌劑,輕輕揉搓就會大量起泡。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提到人們十月采摘皂莢搗爛加入白面以及香料制作“肥皂團”,來潔面或洗浴的文字記載。
而筆者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種野果,它和皂莢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人稱它為“洗手果”,它就是無患子。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并了解這種長在樹上的“洗水果”。
認識無患子、了解無患子
無患子,最早記載于《山海經》,原名桓。唐宋時期更名為無患子,相傳用無患子樹木材制作的木棍可以驅魔殺鬼,可保人無災無患,故而得名無患子。在《古今注》中就有記載無患子樹名稱的由來,曰:“世人相傳以此木為眾鬼所畏,競取為器用,以卻厭邪鬼,故號曰無患也”。
無患子還是佛家寶樹,相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就是在無患子樹下悟道,得了大智慧。因此無患子樹也被稱之為菩提樹、道樹。不過無患子樹并非“五樹六花”之一,然它的果實無患子卻在佛教中廣泛應用,據說它可以輔助修行者修行。佛教人士人手一串的佛珠,其實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可以說無患子是天然的念珠材料。
在《木槵子經》里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這里面的木槵子其實就是無患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也有提到:“道家禳解方中用之,釋家取為數珠”。
無患子樹是無患子科無患子屬高大落葉喬木,它樹高可達16米,果實生青熟黃,大小如彈丸,核堅正黑。無患子樹在全球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都有分布,我國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區以及長江以南地區,是常見的行道樹,景區、公園以及人行道上隨處可見它的蹤跡。
無患子的作用和價值
無患子在古代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經濟作物,現如今在很多領域依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的果實,是天然的肥皂果。據現代研究表明無患子的黃色果肉中富含豐富的皂苷,它是一種天然的洗滌劑,可以加工成手工皂,這也是為什么人們稱它為肥皂果的原因。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古人就會收集無患子,去核之后留下黃色果肉,通過高溫蒸煮,在過濾果肉殘渣,剩下的液體就是天然的洗手液了。也可以加入皂基來制作固態的肥皂塊,這樣的純手工天然肥皂,無刺激不傷手,因此無患子也廣泛應用于化工領域。你像我們現在用的洗發水以及沐浴露中,確實都含有無患子的植物成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稱贊它遠勝于皂莢也。
無患子的果肉可以制作手工皂、洗手液,它的黑色果核也不要浪費了。我們將它的果核收集起來,略微打磨就是天然的念珠原材料,可以用來制作菩提子。戴在手上或者掛在門口,不僅美觀,還有祛避鬼魅的寓意。秋天我們去公園露營的時候,遇到掉在地上的無患子,不妨收集起來,不管是制作純天然的洗手液還是用來制作無患子手串都是非常不錯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無患子了解了嗎?你聽說過無患子這種植物嗎?你喜歡無患子手串嗎?在你的家鄉有無患子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