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糖尿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
02
人為什么會得糖尿病
正常人在胰島素的調節下,不管進餐還是空腹,血糖都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而當體內胰島素缺乏或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時,血糖就會升高,導致糖尿病。胰島素分泌減少和胰島素作用減弱的原因,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如長期營養過剩、肥胖、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理壓力等都會更容易促發糖尿病。
03
如何盡早發現糖尿病
如果有“三多一少”癥狀需要高度警惕,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三多一少”的癥狀。如果出現一些可疑癥狀,如皮膚瘙癢,饑餓感,視物不清,經常感到疲乏或反復感染等時,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多食、肥胖、缺乏體力活動者,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建議每年去醫院檢查血糖,確診或排除糖尿病。
04
糖尿病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病程久或血糖長期控制不好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引起急性代謝紊亂。
05
國家為什么提出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管理服務
糖尿病是嚴重損害公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但人們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卻很低。國家提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希望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給予連續性、綜合性健康管理,以達到控制疾病發展,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生命質量。
06
哪些糖尿病患者可以享受服務
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中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享受到這項健康管理服務。
07
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有哪些內容
已確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以免費享受4次空腹血糖檢測、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及1次較全面的健康體檢。體檢內容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空腹血糖、身高、體重、腰圍以及皮膚、淺表淋巴結與心臟、肺、腹部等常規檢查,對口腔、視力、聽力和運動進行粗測判斷,并檢查足背動脈搏動。
08
Ⅱ型糖尿病患者隨訪服務有哪些內容
1.測量空腹血糖和血壓,并評估是否存在危急情況。如出現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或有危急癥狀,或存在不能處理的其他疾病時,需要緊急轉診。
2.若不需緊急轉診,詢問上次隨訪至此次隨訪期間的癥狀。
3.測量體重、計算體質指數(BMI),檢查足背動脈搏動。
4.詢問患者疾病情況以及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藥情況。
5.針對性健康教育。與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進目標,并告訴患者出現哪些異常時應立即就診。
09
糖尿病應該怎樣飲食
1.食物多樣,養成和建立合理膳食習慣
膳食管理和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應做到食物多樣、主食定量、蔬果奶豆豐富、少油、少鹽、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保證每日能量適宜和營養素攝入充足。
食物多樣是實現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基礎。種類多樣的膳食應由五大類食物組成:
谷薯類,包括谷類(含全谷物)、薯類與雜豆;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魚、蛋、奶;大豆類和堅果;烹調油和鹽。
糖尿病患者同樣應該保持食物多樣,膳食豐富多彩,保證營養素攝入全面和充足,少油少鹽限糖限酒。
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以全谷物、各種豆類、蔬
菜等為好,水果要限量;
餐餐都應有蔬菜。每天應達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天天有奶類和大豆。常吃魚、禽,適量蛋和畜肉,這些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減少肥肉攝入。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控制鹽、糖和油的使用量。
2.能量適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預防消瘦
體重是反映一段時間內膳食狀況和人體健康狀況評價的客觀指標,也是影響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重要指標。
推薦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營養素占總能量比分別為:蛋白質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
膳食能量來自于谷物、油脂、肉類、蛋類、奶類、堅果、水果、蔬菜等食物。
3.主食定量,優選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和數量,是影響餐后血糖最重要的營養因素。糖尿病患者應該學習選擇主食類食物和計量。
主食定量,不宜過多,多選全谷物和低GI食物;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等低GI食物,應占主食的1/3以上。
建議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比例為45%~60%,略低于一般健康人。
以成年人(1800~2000kcal)為例,相當于一天碳水化合物的總量為200~300g。但是當初診或血糖控制不佳時,建議咨詢醫師或營養指導人員給予個性化指導,調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量,以降低血糖水平或降糖藥物的使用。
4.清淡飲食,限制飲酒,預防和延緩并發癥
預防和延緩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重點是強化生活方式的改變.首先要控制油、鹽、糖,不飲酒,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在理想水平。所有人都應該清淡飲食,控制油、鹽、糖用量,尤其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
飲酒會擾亂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藥,導致血糖波動,如可能會使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增加,尤其是在服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時。
培養清淡口味,每日烹調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內,少吃動物脂肪,適當控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預防血脂異常。食鹽用量每日不宜超過5g。注意限制醬油、雞精、味精、咸菜、咸肉、醬菜等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足量飲用白水,也可適量飲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飲料。
5.食養有道,合理選擇應用食藥物質
中醫食養是以中醫理論為基本指導,以性味較為平和的食物以及食藥物質,通過“扶正”與“糾偏”,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堅持辨證施膳的原則,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中醫認為食物具有“四氣”、“五味”、“歸經”和“升降沉浮”等屬性。
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按照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陰虛熱盛證采用具有養陰清熱作用的食藥物質,如桑葉、決明子、蓮子等;氣陰兩虛證采用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食藥物質,如桑椹、枸杞子、葛根等;陰陽兩虛證可選用山藥、茯苓、肉桂等。把日常膳食和傳統中醫養生食譜相結合。
6.規律進餐,合理加餐,促進餐后血糖穩定
進餐規律,定時定量,是維持血糖平穩的基礎。規律進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時間相對固定,定時定量進餐,可避免過度饑餓引起的飽食中樞反應遲鈍而導致的進食過量。
不論在家或在外就餐,根據個人的生理條件和身體活動量,應該飲食有節、科學配置,進行標準化、定量的營養配餐,合理計劃餐次和能量分配來安排全天膳食,吃飯宜細嚼慢咽,形成良好飲食習慣。
對于病程長、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島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Ⅰ型糖尿病患者,應進行血糖監測,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餐,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7.自我管理,定期營養咨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有效管理和控制血糖平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管理需要采取綜合性措施,結合患者的病程、病情和行為改變特點等,兼具個性化和多樣性。
10
自測血糖正確方法(毛細血管血糖監測)
1、測試前的準備:
●檢查試紙條和質控品貯存是否恰當。
●檢查試紙條的有效期及調碼(如需要)是否符合。
●清潔血糖儀并妥善保管。
●檢查質控品有效期。
2、毛細血管血糖檢測:
●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進行皮膚穿刺。
●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兩側等末梢毛細血管全血,水腫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用。在緊急時可在耳垂處采血。
●皮膚穿刺后,棄去第一滴血液,將第二滴血液置于試紙上指定區域。
●嚴格按照儀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說明書要求和操作規程進行檢測。
●測定結果的記錄包括被測試者姓名、測定日期、時間、結果、單位、檢測者簽名等。
●使用后的針頭應置專用醫療廢物銳器盒內,按醫療廢物處理。
3、監測時間點及頻次安排:
原則血糖監測的頻次和時間要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需要來決定。患者可以請醫生幫助確定自己監測血糖的具體時間、頻次,并使用血糖監測表記錄每次測量的血糖值。監測時間點主要包括起床(空腹血糖)、三餐餐前、餐后2小時、睡前(2:00前)、夜間(一般為凌晨2:00-3:00)。監測頻次建議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確定。如無醫生建議,一般情況下患者可以把握以下原則:
1、血糖控制不佳或病情較重的,應每天監測4-7次,必要時增加次數,直至病情穩定;
2、血糖控制達標且穩定的,可以每周監測1-2天,每天4-7次;
3、使用胰島素治療初始階段應每天監測5-8次,達到目標后可每天監測2-4次。
4、使用胰島素治療達到目標但空腹血糖仍高或疑有夜間低血糖的,應監測夜間血糖。
11
Ⅱ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五架馬車”
控制和治療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最有效的辦法,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監測、教育是自我管理的“五架馬車”。
飲食方面:患者應當控制熱量攝入、保持清淡飲食、遠離高糖高脂、適量魚肉蛋奶、確保營養均衡。
運動方面:一般每天應當堅持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比如慢跑、快走、游泳等。
藥物治療方面:應當堅持服藥,并定期去醫院復查,根據醫生指導調整藥物,不能自己隨意增減或更換藥物。
監測方面:應當定期監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
教育方面:應當提高健康素養,正確認識疾病,保持舒暢情緒,掌握疾病控制和治療的知識,不要誤信某些保健品、偏方、“神藥”的虛假宣傳。
12
Ⅱ型糖尿病抗阻運動
1、抗阻運動方式:常見的運動方式包括推、拉、拽、舉、壓的動作,可自由負重(如毛巾、礦泉水瓶等),或借助器材完成。抗阻練習的動作舉例:肩部推舉、下拉,臂屈伸,俯臥撐,仰臥起坐/屈膝兩頭起,蹬腿和深蹲,平板支撐等。
2、運動強度:低中強度,自我感覺“較輕松”至“有些費力”,在每組練習的最后一次,肌肉仍無明顯疲勞和不適感。
3、持續時間:每次針對胸部、肩部、背部、腹部、臀部和下肢等不同肌群,初期每個肌群運動1組,逐步提高到2-4組,每組動作可重復8-12次。
4、頻率: 每周進行2-3次抗阻練習,間隔48小時以上。
★糖尿病運動小視頻→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