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要在西太“打大仗”?300多架戰機、數千名兵力緊急跨戰區部署。更重要的是,美軍此次明確了自己的“頭號敵人”——那就是西太平洋另一側的中國!
環球時報報道稱,美軍在不斷介入中東局勢的背景下,卻依舊沒有放松對西太平洋地區的部署,自進入7月以后,美軍就在西太平洋大張旗鼓拉開兩場重量級演習,而且毫不掩飾“針對中國”的意圖。
(美國舉行“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規模空前,主要著眼于中美之間爆發的高端戰爭)
演習代號為“部隊重返太平洋”,為期兩周,期間還將與“竹鷹”、“護身軍刀”等演習相配合。
從內容與名稱上看,這可能會類似冷戰期間“部隊重返德國”這樣的演習。當時,北約多國聯合行動,將演習背景設定為“蘇聯/華約對西德發起入侵行動”,旨在提升跨大西洋兵快速增援前線能力。
相應的,美軍參謀長阿爾文直言,“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將設定背景為“大規模中美沖突場景”,
很顯然,這是想要拿冷戰那一套老辦法來拿捏中國,但問題是,美軍似乎將一切都想的太簡單了!
首先,《空軍與太空軍雜志》介紹說,為了這場演習,美國可謂做足了準備,五角大樓一口氣拿出5.326億美元籌備,調動25個基地,集結300架戰機和數千人進行跨戰區部署,日韓澳等19國全體上陣助威。
單從規模上看,堪稱史無前例。
(出于被解放軍切斷補給線的擔憂,“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旨在增強遠程投送能力和快速支援能力)
然而,演習規模宏大的同時,卻也把自己軟肋暴露無疑。
一個是后勤壓力,在與中國作戰過程中,美軍最怕的就是西太補給線被解放軍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掐斷。此次演練便是如此,重點演練部隊在惡劣環境下進行物資運輸,以避免補給線被解放軍切斷。
美國海軍和空軍曾試圖用跨軍種協同方式來解決問題,可在此過程中發生矛盾,致使F-35C作戰半徑大幅縮水。
海運能力方面,美國較之冷戰時期萎縮了將近60%,現有海軍力量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跨洋投送。
另一個則是基地防御脆弱。我們知道,隨著第一島鏈被突破,大批美國駐軍就后撤只關島基地,可實際情況是,即便如此,美軍依舊感到憂心忡忡,生怕東風導彈打過來將其“一鍋端”。
五角大樓兵推顯示,在解放軍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下,美國航母生存率達到危險閾值,要想確保不被打擊,只能進行分散部署。
這也是為何美軍要一夜之間重啟大量二戰時期廢舊機場的原因,目的就是要將具備高價值的裝備分散部署,避免被東風導彈遠程精確打擊。
(“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期間,雖說日韓等國都會參加,但也只是象征性派兵)
說到底,“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是對冷戰時期“部隊重返德國”演習的延續,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美軍要面對的戰場環境也大不一樣,所以,無論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還是遠程作戰能力,都意味著過去以美軍為主導的西太力量態勢,發生著結構性重塑。
更令美國難以接受的是,聯盟協作裂痕愈發明顯。
比如今年“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中,日本、韓國、德國、英國都參與其中,但也只是象征性派兵,部分敏感科目上,東南亞國家更是直言拒絕。
這一來是因為軍費問題,導致美國與盟友之間分歧公開化,二來則是戰略目標錯位,美國將北約這些盟友視為自己維護全球霸權的工具,而歐洲則開始意識覺醒,一步步嘗試獨立自強,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可見主從關系嚴重失衡。
總之,“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看似規模龐大,威懾力十足,仔細看下來,卻是美國聯盟凝聚力加速瓦解的信號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