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湯慢
《以法之名》最近反派開始陸續落網,現在輪到李光潔飾演的李人駿訓話了,觀眾發現這個“萬海案”的主辦檢察官好像突然演斷片了…
在觀眾看來,劇中李人駿這個角色前期是個亦正亦邪的形象,后面萬海案辦成鐵案了他又要反訴,這個時候觀眾是很期待的,都在想這個人還真是個官迷,是個人精,萬海案被推翻了,李人駿肯定是大功一件,可是,最新一集,李人駿又開始自我推翻了;
面對洪亮的問訓,李人駿呈現出來的還是面無表情,然后對于這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劇情只能不斷給他配閃回回憶的畫面,回答問題也是全然不配合,難道他是真傻,他要當保護傘嗎?
最奇怪的是李人駿從專案組出來,竟然直接去找王彧,他竟然去勸王彧去自首?但是王彧人家是帶腦子的,看看是怎么反駁他的:
“你跑得了嗎?你媳婦跑得了嗎?你媳婦幫人搶礦來著,你媳婦就是工具人,你倆都是保護傘,上車啊,你走啊,我打牌多少年了,你跑這炸我呢,我算看出來了,你是不害怕了,你們當官的咋都這樣了,好事全都要,碰見事你就跑,是人嗎你?”
可以說從這個對手戲開始,李人駿之前20多集的人物建設全崩塌了,他到底想干啥?觀眾越來越困惑;
前幾集的時候,大家都說女主怎么這么沖動,不像體制內女領導;男主怎么這么窩囊,不像檢察官。結果后面呈現出來,發現女主就是體制內味道很淡的一個理想主義者領導,男主就是一個窩窩囊囊要找回初心的人,演員這么演就是對的。
現在觀眾已經沒有爭執這些的了;而劇情過半了,李人駿前面像傻子,后面像突然頓悟長了腦子,現在又開始裝傻,演員肯定是失誤了;
而李這個角色的戲份不算少,而且我要說,16-19的節奏問題有一部分就是為了拍李的頓悟,但是沒拍好,具體到劇情中有幾個片段都很割裂;
第一個是和洪亮在河灘上那場戲,李光潔演的有點太高興了,那一段本來應該是很復雜的情緒,但是演員只給了一層,那就是角色想當官所以不在乎洪亮;
導致觀眾以為他真的為了一官半職良心和兄弟都不要了,如果他是個正面角色分道揚鑣的戲應該是復雜的那種心態,覺得自己不被理解那種,如果演的耀武揚威的只能證明他是反派,和后面想反訴又開始割裂了!
第二個就是和張文菁那場戲,張文菁出獄了,李人駿作為主辦官應該是去道歉的,但是演的好像在威脅她一樣,和張文菁的情緒變化銜接的很突兀,因為張文菁的臺詞一直在質問李人駿;
第三個場景就是妹妹的訂婚宴,我覺得他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了,洪亮還把他拉出去暗示了他,到這里我都以為他嗅出味兒來了,結果呢,在和蘭景茗公檢法晚宴上,又表現得像個剛知道真相的傻白甜,讓觀眾一頭霧水;
第四個就是在飯店吃飯那個場景,他如果因為發現這些人關系密切導致官做不長久,那我覺得他應該是至少表現出來這一層害怕的意思,但是他沒有,就直愣愣得和謝鴻飛說他要抗訴,正義凜然的樣子和前期中期人設非常不符;
說了這么多,還是李人駿的角色邏輯出了問題,因為萬海案那么多疑點,當時作為他一個宿舍四年的同學以及工作了那么多年的好朋友,他一點都不信任甚至認為理所當然,然后謝主任那么明顯了,他還要維護,他的準妹夫那么明顯了還要維護。這種情況下,李肯定就是其中一員了,可最后他居然是李被蒙在鼓里,是個清白的人,這是什么邏輯?
當導演為李人駿加入這么多回憶片段,是怕觀眾看不懂這個人嗎?當觀眾不接受編劇和演員給出的信息,是不是說明編導演真的出了問題?所以不要低估觀眾的領會能力。
同樣是心情復雜的灰色角色,你看許局和蘭景茗那種狀態抓得很準確,現在觀眾都堅信許言午是個被迫的好人,因為馮嘉怡演的真不錯!
以前一直覺得李光潔演戲不錯,可能是缺少演這種復雜角色的經驗,像他的上一部《小巷人家》劇情和人設比較單薄,也可能李光潔一直演戲都缺少看整個劇本分析人物的習慣,只不過以前的劇編劇體量沒那么大,或者說以前的角色沒那么多戲份。
他遇到這種整部劇需要一個完整人物性格的戲就不行,是不是配角演多了 就忘記人物性格刻畫了,導致這次演得很碎片化?
但是一部戲角色好壞其實也不能怪演員,歸根結底是導演的問題,希望整部劇結束,這個角色還能圓回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