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上空響徹警報,核設施告急
2025年6月的德黑蘭,這座千年古都的寧靜,在接連不斷的空襲警報聲中被徹底撕碎。
對于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千萬民眾而言,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11天在恐懼與不安中度過。
天空不再是和平的蔚藍,而被戰機的呼嘯和爆炸的火光染成了代表危險的灰紅色。
沖突的烈度在6月23日這一天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
以色列國防軍的戰機編隊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頻率,對伊朗首都以及周邊關鍵區域發動了飽和式攻擊。
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超過一百枚精確制導彈藥如同密集的冰雹,傾瀉在德黑蘭的目標上。
其中,位于市中心的伊朗紅新月會大樓也未能幸免于戰火。
與此同時,遠在庫姆省的福爾多核設施,這個被伊朗視為國家核技術驕傲的象征,也第二次遭到了猛烈空襲。
福爾多核設施為了防備空襲,特意建造在深山之下,擁有厚重的物理防護。
來襲的鉆地炸彈顯然是有備而來,劇烈的爆炸讓整座山體都為之震顫,設施內部的受損情況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弦。
以色列軍方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徹底削弱伊朗的戰爭潛力和反擊能力。
當天,除了首都圈和核設施,伊朗西部、東部和中部的六座重要機場也相繼遇襲。
跑道被特種彈藥炸出一個個難以迅速修復的大坑,機庫、雷達站、指揮塔臺在爆炸中化為廢墟。
以色列國防部發言人帶著毫不掩飾的得意,向全世界宣布,經過這一輪空襲,以色列空軍已經“讓伊朗的空中力量基本喪失了有效的反擊能力”。
面對幾乎一邊倒的空中打擊,德黑蘭方面雖然零星地組織了一些防空火力進行攔截,但在對手強大的電子干擾和絕對的空中優勢面前,這些反抗顯得杯水車薪。
美國在伊以沖突中扮演的角色
讓局勢雪上加霜的是,一直扮演著以色列背后堅定支持者角色的美國,在22日終于撕下了“勸架”的偽裝,選擇直接軍事介入。
美軍出動了其最先進的隱形戰略轟炸機,對伊朗的三處核設施發動了空襲。
這一行動,瞬間讓沖突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區域沖突升級為大國直接參與的軍事對抗。
消息傳出,全球輿論嘩然。軍事分析家普遍認為,美國的“下場”,不僅無法平息事態,反而如同火上澆油,極大地推升了沖突全面失控的風險,其外溢效應將不可估量。
果不其然,僅僅一天之后,作為報復,位于敘利亞境內的美軍軍事基地就遭到了來源不明的襲擊,中東這片本已擁擠不堪的棋盤上,又落下了一枚充滿火藥味的棋子。
面對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遭受前所未有的侵犯,伊朗高層展現出了強硬的姿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通過國家電視臺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講話,他指出,以色列的侵略行徑是一個“巨大的、不可饒恕的錯誤”,這個政權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而且懲罰正在降臨。
他的講話,旨在穩定國內民心,同時也是向外界傳遞絕不屈服的信號。
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薩維少將的表態則更加直接和充滿殺氣,他宣布,鑒于美國對伊朗主權的公然侵犯,伊朗武裝力量將不再有任何束縛,會放開手腳,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所有軍事目標和利益展開打擊。
在軍事和外交層面,伊朗也打出了自己手中為數不多的牌。
外交部長阿拉格齊在國際場合上,嚴厲譴責美國和以色列的襲擊行為,稱其公然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的嚴重破壞,其惡劣的后果將波及整個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同時,伊朗方面再次發出了警告,如果對其核設施的打擊行動不停止,他們可能會采取極端措施,封鎖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
這一威脅,直接觸動了全球能源市場的敏感神經,國際油價應聲飆升。
緊接著,伊朗議會議長也對外表示,議會正在緊急審議一項法案,該法案將授權政府全面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切合作。
在強硬表態的背后,是伊朗空防體系千瘡百孔的殘酷現實。
一輪又一輪的空襲,如同毫不留情的重拳,狠狠地打在了伊朗的臉上。
病急亂投醫?伊朗盯上“猛龍”,但這買賣可不好做
在經歷了空防體系被對手系統性摧毀的劇痛之后,伊朗高層似乎開始重新審視其空軍未來的發展方向。
就在此時,俄羅斯媒體聲稱伊朗已經放棄了此前與俄羅斯商談許久的蘇-35S戰斗機采購案,轉而將目光投向了東方,計劃從我國一次性引進40架殲-10CE“猛龍”戰斗機。
這則消息初聽起來,似乎順理成章。俄羅斯自身深陷烏克蘭戰事的泥潭,其軍工產能本就捉襟見肘,能否按時交付高質量的蘇-35S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況且,在美以聯手打擊的背景下,伊朗急需的是能夠迅速形成戰斗力、并且性能足夠先進的裝備來應急。
而我國的殲-10CE戰斗機,作為一款在2021年正式推向國際市場的第四代半中型戰斗機,其名聲可謂是如日中天。
特別是其在2025年5月7日那場舉世震驚的印巴空戰中的驚艷表現,更是讓它成為了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明星產品。
在那場冷戰后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空中對決中,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駕駛著從我國引進的殲-10CE,迎戰數倍于己的印度空軍機群。
在激烈的戰斗中,殲-10CE憑借其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強大的電子戰系統以及掛載的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和霹靂-10近距格斗導彈,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輝煌戰果。
根據戰后巴方公布的記錄,殲-10CE編隊在戰斗中先后擊落了印度空軍3架從法國引進的“陣風”戰斗機、1架米格-29以及1架蘇-30MKI重型戰斗機。
這一戰績,不僅是殲-10系列戰斗機在實戰中的首次“開葷”,更是一舉打破了西方戰斗機在四代半領域不可戰勝的神話。尤其是“陣風”戰斗機,同樣裝備了先進的雷達和導彈,卻在與殲-10CE的對抗中敗下陣來,這充分證明了“猛龍”在體系對抗中的卓越性能。
中國會賣飛機嗎
對于我國來說,是否向伊朗出售這批戰斗機,需要考量的因素遠比伊朗想不想買要復雜得多。
首先,這筆交易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向伊朗提供如此先進的進攻性武器平臺,勢必會打破中東地區本已脆弱的軍事平衡。
這會讓我們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國的關系,面臨嚴峻的考驗。
這些國家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為了一個充滿變數的伊朗,去冒險得罪整個阿拉伯世界,這在戰略上是否劃算,需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其次,即便我們愿意賣,僅僅40架殲-10CE,也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拯救伊朗的空防困境。
現代空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而非一兩件先進兵器的單打獨斗。
以色列空軍之所以能夠橫行中東,不僅僅因為它擁有F-35I這樣的第五代隱形戰斗機,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套以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無人偵察機、地面預警雷達和高效指揮中心為支撐的,完整且高度信息化的作戰體系。
在這個體系內,每一架F-35I都是一個信息節點,可以與后方的預警機、地面雷達站甚至衛星進行實時數據鏈通信,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
反觀伊朗,其現有的防空體系主要由俄式和國產裝備構成,技術標準、數據鏈協議與我們的裝備完全不同。
如果僅僅引進了40架殲-10CE,卻無法為它們配備配套的“力量倍增器”,比如空警-500預警機、完善的地面引導雷達網以及能夠將所有作戰單元鏈接在一起的數據鏈系統,那么這些“猛龍”的戰斗力將會大打折扣。
它們將如同失去了狼群的獨狼,在面對以色列空軍的體系化“圍獵”時,很可能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重蹈前輩們的覆轍。
而從伊朗自身的角度來看,想要組建一套完整的“中式”空戰體系,其面臨的困難同樣是巨大的。
最直接的,就是錢的問題。一架殲-10CE的單價就在數千萬美元級別,40架飛機本身就需要一筆巨款。
再加上配套的彈藥、備件、人員培訓、地面保障設備,以及更昂貴的預警機和雷達系統,整個項目的總金額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對于一個長期遭受嚴厲經濟制裁,并且剛剛在戰爭中遭受重創的國家來說,伊朗根本無力獨自承擔如此高昂的費用。
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夠順利引進殲-10CE,背后離不開其特殊的“資金外援”,而伊朗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此外,伊朗在武器采購方面還有一個不太好的名聲,那就是“眼高于頂”,總想“花小錢辦大事”。
他們常常在談判中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比如要求全套技術轉讓,或者用非常苛刻的支付方式,這讓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軍工企業都感到非常頭疼。這種采購習慣,也為雙方的合作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因此,綜合來看,伊朗想要引進40架殲-10CE的這筆交易,看似美好,實則困難重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參考資料:「特稿」卡塔爾外交部發言人講述“以伊停火之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