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英國《衛報》報道,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的導彈庫存僅剩約25%,低于五角大樓軍事計劃所需的最低水平。部分庫存消耗于中東沖突(如攔截伊朗導彈),而援烏行動進一步加劇短缺。消息人士指出,彈藥短缺是美國暫停對烏軍援的直接原因。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2月起重新評估庫存,但中東部署需求使情況惡化。若對烏克蘭無法補充導彈,可能在1-2周內耗盡現有庫存,導致俄軍彈道導彈突破防御。
7月1日,美國軍援暫停的項目包括“愛國者-3”攔截彈、“海馬斯”火箭彈、155mm炮彈及“毒刺”防空導彈等。俄軍近期利用軍援真空,單日摧毀兩套“愛國者”發射裝置及152個烏軍目標(含雷達站、彈藥庫、燃料基地)。澤連斯基此前已警告導彈耗盡,要求美追加20套防空系統未果。
與此同時,美國“愛國者”產能一直未能走出瓶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年產“愛國者”導彈僅550-600枚,而俄軍年發射量超4000枚巡航/彈道導彈。 北約30余套“愛國者”系統中,德國、荷蘭等國已調撥援烏,歐洲自身防空能力降至歐洲東翼需求的5%。智庫警告,若中美爆發沖突,美軍關鍵彈藥僅能支撐8天。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尋求替代援助。烏方向柏林請求包括4套IRIS-T防空系統、1000輛防雷車、1000套反無人機干擾設備等,總值數十億歐元。德國已將援烏預算增至83億歐元,但IRIS-T導彈需求達過去三年總量的三倍。
德方計劃提供1100套地面監視雷達(遠超烏方200套請求),并考慮轉售兩套“愛國者”發射裝置。
俄軍以“伊斯坎德爾”機動變軌導彈及“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攻擊“愛國者”雷達盲區,單次齊射消耗烏防空彈藥。烏方索要千臺GPS干擾器,反映俄無人機/導彈的電子壓制成效。
美軍彈藥消耗覆蓋俄烏、紅海(攔截胡塞無人機)、中東(以伊沖突),而軍工擴產需時數年。對于烏克蘭而言,若無即時導彈補給,俄軍火力可能徹底瓦解基輔防空網,癱瘓能源與交通樞紐。德國成為烏最后主要軍援希望,但其軍工產能同樣受限,IRIS-T導彈增產需要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