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席卷之下,大眾獲取知識的路徑變得更加便捷。
無需翻閱書籍、不必參與課程,只需滑動手機屏幕觀看短視頻,就能掌握大量實用的生活技巧。
然而在這便利背后,一條隱蔽的商業鏈條正悄然滋生。
不少用戶盲目信任所謂的"科普達人",在觀看各類科普視頻時,不知不覺掉入了博主與商家精心設計的產品推銷陷阱,待到購藥之后才意識到受騙。
今年六月,央視記者展開了一次暗訪行動,偽裝成患者聯系那些在短視頻平臺擁有高人氣的"權威醫生"。
按照一位聲稱來自北京某頂級三甲醫院專家的網紅醫師指引,記者前往其視頻中標注的醫療機構。
抵達現場后發現,這哪里是什么三甲醫院,充其量只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規模。
更令人震驚的是,接診醫生僅觀察了舌苔,把了把脈搏,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便直接開具了價值3268元的中藥處方。
三千多元!短短五分鐘!這樣的效率比印鈔機還要驚人。
當時記者詢問后續如何調整用藥方案,這位醫生的回答更是荒唐:人的一生中脈象基本不變,今后就診無需再切脈,直接開藥即可。
數千年的中醫理論被一句話徹底顛覆,醫學典籍仿佛都被吞進了狗腹。
還有更加離譜的情況,另一位自稱是北京某中醫機構的網絡紅人,通過視頻通話觀察幾分鐘后,就開出價值三千多元的藥物。
這些人的膽量實在驚人,隔著屏幕就敢給人看病開方,一旦出現問題誰來承擔責任?
深入調查后發現,這些所謂的"知名醫生"背后,都存在完整的產業運作體系。
許多醫生賬號并非由本人管理,而是交給了專業的MCN公司。
這些機構如同網紅經紀公司,專門負責打造和運營醫生IP。
MCN公司的操作手法極其嫻熟,會安排專業編劇撰寫劇本,攝影師進行拍攝,后期團隊負責剪輯制作特效,客服人員處理私信引流。
整套流程如同工廠生產線,批量制造"醫生"形象,規模化產出內容。
有時,同一位醫生能在不同平臺扮演不同科室的專家。
今天是婦科主任,明天變身皮膚科專家,后天又成了精神科醫師,這種"變臉"速度,連川劇表演者都要自愧不如。
而且這些機構使用統一的話術模板,封面圖片幾乎完全相同。
說白了就是簡單復制,唯一目的就是賣藥牟利。
某些直播間里,坐在鏡頭前的根本不是醫生本人,而是專業主播或助理人員。
這些"醫療網紅"獲利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線上問診、線下導流以及直播銷售等。
盡管去年國家已明令禁止醫生直播帶貨,但利益驅使下仍有人想出新對策。
例如,如果你注意到婦產科、精神科、呼吸科等多個不相關科室都在推廣同一種藥品,那很可能是某個制藥企業在進行營銷。
MCN機構可能向醫生們分發相同的文稿,最終導致數十位醫生說著完全一樣的推薦詞。
一些MCN機構甚至在網上公然傳授"賬號運營秘訣"。
比如尋找10個流量表現優異的同類賬號,從中挑選最火的20個視頻進行1:1翻拍。
這哪是在做科普,分明就是在搞流水線生產。
面對這種亂象,各地監管部門終于開始采取行動。
今年三月,上海率先推出全國首個"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用九條禁令為醫療網紅劃清界限。
這份清單中的每條規定都直擊要害。
例如禁止以健康科普名義變相發布廣告或開展直播帶貨,禁止個人未經所在醫療機構批準擅自開設自媒體賬號,禁止將認證賬號交由有不良記錄的MCN機構運營,甚至退休、離職醫生未經原單位同意也不得繼續使用原有職務信息。
上海出臺新規后,黑龍江、四川等地也迅速跟進出臺了類似政策。
黑龍江制定了"十不得"規定,四川推出了"十嚴禁"措施,各地都在用實際行動表明態度:想鉆空子?絕不可能!
政策實施后效果立竿見影。
一些原本活躍的醫療網紅現在明顯收斂了許多。
據媒體報道,已有網紅醫生以"不能違反相關規定"為由,拒絕外部平臺的合作邀請。
歸根結底,醫療科普本應是一件有益公眾的好事,專業醫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健康知識,幫助大眾提升健康管理能力,這是值得肯定的行為。
但現在卻被部分逐利者扭曲了本質。
這些假借科普之名謀取私利的"醫療網紅",不僅損害了患者的經濟利益,更嚴重的是可能延誤治療時機。
試想一下,如果真有人相信"脈象終身不變"的謬論,今后看病都不做檢查了,將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健康風險?
如果不及時遏制這種亂象,會讓真正致力于科普工作的醫生也受到牽連。
民眾對醫生的信任本就來之不易,經過這般折騰,今后誰還敢相信網上的醫療科普內容?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已經關注到這個問題,國家衛健委明確表示,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對互聯網健康科普亂象的整治力度。
各大平臺也在加強審核機制,清理違規賬號。
其實辨別這些"偽專家"并不困難,真正的醫生做科普,核心在于傳播專業知識,而不是推銷藥品。
如果一個醫生頻繁強調某種藥物多么神奇,或者總是引導你去特定醫療機構就診,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正規的互聯網診療是有嚴格規定的。
根據現行制度,患者必須先在實體醫療機構完成首次診斷,明確病情后,才能通過具備資質的互聯網醫院進行復診。
那些上來就給你開藥的,肯定存在問題。
醫療質量與安全是最基本的底線,這個領域容不得半點玩笑。
身體出現不適,該去正規醫院還是要去,不要被網絡上花哨的視頻所迷惑。
畢竟,健康這個東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就醫這件事,還是信賴正規醫院的醫生更為可靠。
至于那些在網絡上活躍的"醫療網紅",看看熱鬧就好,千萬不要當真。
記住一句話:真正優秀的醫生,都在醫院忙于救死扶傷,哪有那么多時間天天在網上"表演"?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