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腦、平板——“電子三件套”;
近視眼手術、燙發染發、割雙眼皮——“改頭換面三件套”;
還有旅游、考駕照、健身……
距離2025年全國高考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但考后的消費“狂歡”仍方興未艾。各類“考后三件套”風靡大江南北,隱約變成了畢業生的考后儀式感標配。讓人們在贊嘆“考后經濟”一片紅火的同時,也對年輕人消費新苗頭、家長經濟壓力等生出不少疑慮。
誠然,十余年寒窗苦讀,莘莘學子披荊斬棘勇攀高峰,無論能否金榜題名,他們的辛勞都值得被嘉獎。高考是很多人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孩子們激動的心情,是青春的澎湃;對未來的憧憬,是夢想的起航;這些感情需要儀式化表達,每個人都能夠深切理解。而且,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當下,很多家長也愿意為孩子的儀式感增加投入,用物質的饋贈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與支持,讓他們在辛苦付出后能夠收獲一份喜悅與滿足。
只是,當畢業整形、旅行、電腦、健身成為高考后的“標配消費”時,我們有必要思考:真的需要如此嗎?
首先,從青少年心理健康來講,在“考后三件套”風潮中,盲目跟風是一個常見現象,許多考生看到同學或朋友選擇了某種方式來慶祝高考結束,便不假思索地跟風而上。而事實上呢,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顯然不盡相同,對于一些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參加繪畫或音樂課程可能更有意義;對于熱愛運動的學生,健身或戶外活動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當“考后三件套”標準化、符號化,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獎勵,而讓不少人感受到了桎梏。
其次,“考后三件套”中的許多項目,如旅游、購買高端電子產品等,往往需要較大的經濟支出。對于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勉強購買會帶來不必要的經濟壓力。這種情況下,家長完全可以量力而行,為孩子選擇一些既經濟實惠又能帶來快樂和成長的活動。
此外,“考后三件套”中的攀比現象容易使學生將關注點過度集中在物質層面,忽視精神追求和個人能力的提升。當學生習慣于通過物質消費來衡量自我價值時,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當這種攀比心理在青少年群體中廣泛傳播時,也會逐漸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考后經濟”風靡也要考慮到部分商家的推波助瀾。一些所謂和高考儀式感深度綁定的消費項目,未必適合青少年。例如,“摘眼鏡”、割雙眼皮等手術,都需要“量眼定制”,切不可趕時髦跟風。
青春的賽道從來不止一種起跑姿態,慶祝高考也不應受到“考后三件套”的綁架。
高考絕不是終點,而是通往更廣闊世界的起點,呼喚我們以更加多元和積極的方式去迎接未來。
只要心懷美好、向陽而生,清風明月都是良朋,一草一木皆可為師,一步一行皆是風景。
來源:子川/“人民網評”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