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工昌
對賭失敗、糾紛不斷,印證了格力鈦新能源商業(yè)信譽極差。
2025年6月4日,一則消息在整個商業(yè)輿論圈掀起巨浪: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的18.06億人民幣股權被全部凍結,凍結期自2025年6月4日起延續(xù)至2028年6月3日,執(zhí)行法院為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6月16日下午,格力鈦新能源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聲明》。公司解釋稱,該項司法凍結案件,是由公司原實控人、法定代表人魏銀倉在2015年12月盜用公司公章進行違規(guī)擔保而引起。
從其公司解釋的措辭來看,似乎是原銀隆老總魏銀倉“未經(jīng)董事會批準”,私自蓋章違規(guī)擔保而引起,但實際的情況是,這個蓋章的文件,是一份銀隆與陽光人壽的對賭協(xié)議。
對賭沒達成,本來應該是魏銀倉掏錢補上,但是魏銀倉跑了,現(xiàn)在名為格力鈦的銀隆又是擔保人,這債自然就追到了格力鈦的頭上,而且還不是小數(shù)目,10億本金,1.5億利息。
而除了陽光人壽的10億,這樣的對賭,還有11億。查詢公開信息可以看到,2024年至今,格力鈦名下已有十筆股權凍結記錄。而此次凍結資產(chǎn)的執(zhí)行者——珠海中院,已是格力鈦股權凍結的“常客”。僅2025年上半年,珠海中院已對其實施4次股權凍結。而整個2024年,格力鈦股權凍結公告高達10筆。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顯示,格力鈦涉及17起法律糾紛,其中15起為買賣合同糾紛,近一年內僅“買賣合同糾紛”的開庭公告就達15則。
就在前兩日,6月10日,格力鈦新能源與珠海廣東汽車還因買賣合同糾紛作為被告,在廣州市海珠區(qū)人民法院開庭。
從這次股權被凍結,到它不斷成為買賣合同糾紛被告,可以想見,格力鈦新能源商業(yè)信譽極差,基本上沒什么公信力了。而從技術上講,格力鈦新能源可謂基本上沒什么市場存在的價值。
格力鈦成廠區(qū)專用車
格力鈦新能源的核心技術是鈦酸鋰電池,這種電池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安全性強,即便是在-50℃的極端低溫下也能正常工作,循環(huán)壽命更是高達3萬次。但其短板同樣致命,就是能量密度實在太低,只有58-110Wh/kg。
相比之下,同期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已經(jīng)達到240Wh/kg。這意味著同電量所需格力鈦的電池體積更大、重量更重。更重要的是,其續(xù)航里程也極差。別人的電動車能跑500公里,格力鈦的車卻只能跑200公里,這樣怎么會指望別人去買?
不僅如此,格力鈦酸鋰電池的成本也遠高于市場主流的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生產(chǎn)成本約為0.9元/Wh,而同期磷酸鐵鋰電池成本約0.3元/Wh,三元鋰電池成本與之相近(約0.2-0.3元/Wh)。當比亞迪、寧德時代通過規(guī)模化生產(chǎn)將電池成本壓至0.3元/Wh時,格力鈦仍困在0.9元/Wh的高位。在價格競爭中毫無優(yōu)勢。到2024年,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已經(jīng)占據(jù)了市場超90%的份額,格力鈦酸鋰技術路線徹底被邊緣化。
而從格力入主銀隆開始,至今差不多已近10年。格力電器董事會秘書章周虎透露,格力鈦新能源的新能源汽車已在全國240多個城市運營。通過調整生產(chǎn)線和優(yōu)化訂單結構,格力鈦新能源已逐步提升產(chǎn)品交付速度和回款效率,有效改善運營效率。①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在珠海某工業(yè)園區(qū)的倉庫里,整齊停放著上百輛銀灰色面包車。這些車座椅上的保護膜都沒撕掉,儀表盤顯示著零公里數(shù),卻已經(jīng)在車庫里沉寂了半年多。工作人員說:“這些車原本都是要賣給物流公司的,現(xiàn)在價格都降到5萬了,連自家空調配送都消化不完?!闭l能想到,這些滯銷的新能源車,正是董明珠耗費8年時間、投入數(shù)十億資金打造的“拳頭產(chǎn)品”。
而格力鈦新能源貨車,原本被寄予厚望。車長近5米,載貨空間7立方米,最高能裝2噸貨物,看起來就像個能干的“鋼鐵駱駝”。廠家宣傳它能在城市里自由穿梭,不限行不限號,還特別適合短途物流。但市場很快給這“駱駝”潑了冷水——首批車主王師傅吐槽:“跑高速電量掉得比計價器跳得還快,標稱230公里續(xù)航,裝滿貨跑不到200公里就得找充電樁。”
更尷尬的是價格跳水。2019年剛上市時定價15.8萬,比同類型燃油車貴出近一倍。結果五年時間價格腰斬再腰斬,現(xiàn)在5萬就能開走新車,比五菱宏光還便宜。但即便如此,倉庫里仍積壓著大量庫存。問題出在定位失誤——想當城市物流車卻續(xù)航捉急,想做高端貨車又缺乏核心技術。
2023年。格力突然調整策略,宣布專攻“廠區(qū)專用車”。珠??偛康目照{生產(chǎn)基地里,上百輛格力鈦組成運輸隊,每天在廠房和倉庫之間往返幾十趟。這種封閉場景完美避開了續(xù)航短板,5萬塊的車價相比油車每年能省下2萬多油費。某家電物流公司負責人算過賬:“如果只在固定園區(qū)使用,三年就能回本,比租車劃算多了。”②
電池毫無市場競爭力,造出的車根本沒人要,最后就是在自己廠房里運運貨,因為根本不敢出去,跑長途就露餡。這就是董明珠不惜一切拉上格力去捆綁,其原老總喊出的80萬億市場的銀隆的技術水平。
銀隆給格力的負資產(chǎn)
魏銀倉是河北武安人,靠汽修和鐵礦發(fā)家,搞過高速公路與房地產(chǎn),2009年成立銀隆,2010年花了大約4億人民幣收購美國奧鈦公司53.3%的股份。
2015年,陽光人壽出10億入局,并與其簽對賭協(xié)議,隨后其快速進入公眾視野。
“充電6分鐘,能跑200公里”,“超長使用壽命”,這些讓董明珠非常上頭,格力要130億全資收購,但是中小股東反對,20多個議案中有15個被否,然后就有了當時董明珠對中小股東發(fā)飆名場面,“格力沒有虧待你們”。③
格力不能買,那董明珠就自己上,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等大佬,集資26億入股了銀隆。在公開場合,魏銀倉不斷給董明珠戴高帽,而且公開發(fā)言也更敢吹,說對比同行業(yè),“銀隆的估值應該在8萬億、80萬億”。
2017年10月,銀隆上市未果,魏銀倉的8萬億的夢也碎了。而魏銀倉以自己“退休”為名,將爛攤子扔給了董明珠。
實際上,格力鈦的問題董明珠很早就知道了。2018年1月,銀隆屢次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資金鏈出現(xiàn)問題。2019年,銀隆新能源客車的銷量出現(xiàn)斷崖式的下跌,全年銷量僅為2708輛,同比下滑62.76%。次年,銀隆開始持續(xù)虧損,甚至開始被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拍賣股權。截至2020年底,銀隆負債已超過225億元。2023年格力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自己也終于承認銀隆原大股東“挖的坑太大”。④
但已經(jīng)上馬的董明珠此時已下不了臺,再大的坑也得往下跳。
不過此時的董明珠不再是私人單獨出馬,強行綁上了背后的格力。2021年,格力電器通過競拍,用18.28億拿到了格力鈦新能源30.47%股權。銀隆改名格力鈦。2023年底,格力電器以10.1億元增持格力鈦24.54%股權,試圖穩(wěn)定局面;格力鈦新能源是格力電器(SZ000651,股價44.6元,市值2498億元)的控股子公司,格力電器直接持股比例為55.01%,持有表決權比例為72.47%。
至此,銀隆已被格力電器完全控股。
它的財務表現(xiàn)呢,2021年,格力鈦的營業(yè)收入和凈虧損分別為6.94億元、4.17億元,2022年格力鈦的營業(yè)收入為25.87億元,凈虧損為19.05億元。到2024年,據(jù)格力2024年中報,截至2024年6月30日,格力鈦新能源總負債為247.86億元,凈虧損19.05億元。
除了技術路線的失敗,格力鈦新能源還深陷管理泥潭。2018年,格力鈦新能源將創(chuàng)始人魏銀倉、孫國華告上法庭,指控二人涉嫌通過關聯(lián)交易侵占公司財產(chǎn)、損害公司利益,涉案金額超過7.8億元。盡管后來公司努力完善內控和財務制度,但前任留下的財務黑洞和管理混亂,依然給格力鈦的發(fā)展造成了巨大阻礙。2024年的年度財報顯示,仍有部分借款尚未收回。
攤子有多“爛”呢?銀隆甩出了魏銀倉“七宗罪”:
騙取科技扶持資金1.123億;冒領1億財政資金及5000萬競業(yè)禁止資質補償;向小姨子采購設備,虛增價款2.6億;虛構1.7億工程款建設合同;同一專利重復轉讓,公司損失9500萬;債務累及公司,損失3.75億;不支付貨款,又損失2.12億。
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兒下來,涉案金額14億多,魏銀倉基本上把銀隆掏空了,而魏銀倉本人也卷錢跑路,取道香港去了美國,然后又上了“紅通”,下落不明。⑤
我們很難相信,對一家明智的企業(yè)來說,對這樣一家虧損不斷且完全看不到希望的公司,竟然一步步加大收購力量,直至完全控股,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2016年那些奮起抗議的小股東們在所謂的鐵娘子的痛罵聲中被迫停止了呼喊,就看著格力一步步背上這樣一個它本不該背上的沉重的負擔。
銀隆的三大輸家
首先就是董明珠:遭遇個人信用與商業(yè)版圖雙殺。作為格力鈦第二大股東,董明珠個人持股價值已大幅縮水。更棘手的是,其名下1150萬股格力電器股票早在2023年就因銀隆投資糾紛被凍結,涉及市值超4億元。此次格力鈦股權凍結,進一步暴露其投資決策的激進風險——以個人聲譽捆綁企業(yè)戰(zhàn)略,一旦失敗,代價遠超財務損失。
第二是格力電器:多元化戰(zhàn)略遭遇重創(chuàng)。格力電器收購格力鈦時估值60億元,如今其負債規(guī)模已是收購價的4倍。盡管格力電器賬面現(xiàn)金充裕(2024年底現(xiàn)金占比達60%),但持續(xù)輸血格力鈦已拖累整體業(yè)績:2024年格力營收同比下降7.26%,而新能源業(yè)務卻未能貢獻增量。市場更擔憂的是,格力鈦若破產(chǎn)清算,格力電器或將面臨巨額商譽減值(收購時產(chǎn)生6.13億元商譽)和債務連帶責任。
第三是中小股東:被裹挾的“沉默多數(shù)”。格力鈦的股權凍結,本質是中小股東權益被忽視的縮影。2016年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案遭股東大會否決后,董明珠繞過股東會,通過董事會決議強行收購。如今,格力鈦的爛攤子卻要全體股東共擔。數(shù)據(jù)顯示,格力電器2024年每股分紅3元,股息率高達6.6%,但高分紅背后,是否在掩蓋新能源業(yè)務的失血?投資者不得不打上問號。⑥
董明珠如今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停止對格力鈦新能源的輸血,前期投入的巨額資金將付諸東流;但如果繼續(xù)支援,又可能會進一步拖累上市公司整體業(yè)績,2023年格力電器凈利潤同比下滑12%,格力鈦的拖累效應已開始顯現(xiàn)。⑦
身居三大頂級電器廠商的格力電器是中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中為數(shù)不多的真正具備現(xiàn)代科技制造與管理水平的公司,人們至今始終無法理解的是,它怎么就一步步跳進銀隆這個從技術能力、管理水平到經(jīng)營狀況可謂一無是處,一開始就絲毫沒顯示出任何可取之處的大窟窿中的。
這個所謂的鐵娘子在對新能源產(chǎn)業(yè)根本未做充分了解與認證的情形下,聽了滿嘴跑火車的魏銀倉一頓吹捧,控制不住,就要一頭扎進,在眾多中小股份持有者極力反對下才沒把格力拖進去,讓她以個人名義進入??墒窃?021年、2023年,此時的銀隆可謂已千瘡百孔,毫無投資價值了,董明珠竟然置格力全體股東利益于不顧,把格力完全綁上,此時攝于其背后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已經(jīng)沒有人敢發(fā)出反對聲音,只能聽任格力背上這個上百億的大窟窿。
格力鈦新能源(原銀隆新能源)的失敗教訓是慘痛的,其中董明珠個人意志與戰(zhàn)略誤判要對其負主要責任,董明珠對鈦酸鋰電池技術的押注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本質上是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價格押注了錯誤的技術。
今天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上,鈦酸鋰路線在特定細分市場(如固定儲能、特種車輛)仍有些許價值,但董明珠試圖將其推廣至主流乘用車市場的戰(zhàn)略選擇,則完全違背了技術經(jīng)濟規(guī)律,也完全無視市場需求,疊加管理失控與行業(yè)變局,最終卻陷入虧損、訴訟、技術路線邊緣化的困境。
這一決策不僅消耗了格力及股東的資源,也對董明珠的個人信譽造成沖擊。
我們更要反思的是,作為現(xiàn)代股份制企業(yè),股東們的正常訴求與權益為什么在強勢的高層那里那么蒼白無力。
格力電器中小股東曾否決收購銀隆議案,但董明珠通過個人資本聯(lián)合外部財團強行推進,規(guī)避了公司治理的約束。問題是2021、2023年格力電器對銀隆的大幅增持,為什么再也聽不到中小股東的反對的的聲音,最后以至于釀成了如此后果。
教訓在于:創(chuàng)始人需接受董事會監(jiān)督,問題是董明珠不是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始人是以朱江洪先生為首的,當時的格力保持了開放兼容并蓄的企業(yè)理念,而到董明珠這里我們看到的是網(wǎng)紅式的領袖意志的張揚。
圖源:達摩財經(jīng)
董明珠對格力鈦的豪賭,本質上是一次“英雄主義敘事”與“商業(yè)理性”的沖突。她的責任不僅是財務補償,更需通過制度改進和戰(zhàn)略聚焦重建股東信任。而這一案例的終極教訓在于:企業(yè)家精神需要冒險,但上市公司決策必須對資本敬畏。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不能靠孤注一擲,而需在“創(chuàng)新試錯”與“風險可控”間找到平衡。
[引用]
①(格力鈦新能源所持廣通汽車100%股權被凍結公司聲明:不會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產(chǎn)生重大影響每日經(jīng)濟新聞2025-06-16)
②(格力董明珠造純電車,續(xù)航230km,從15.8萬暴跌至5萬仍滯銷實事求是地說發(fā)布時間:2025-04-18)
③(董明珠對中小股東高分貝發(fā)飆:格力沒有虧待你們2016-11-01證券日報作者:賈麗)
④(格力鈦新能源18億元股權被凍結!董明珠為造車夢是否被人挖坑?2025-06-16 來源: 運營商財經(jīng)網(wǎng) 于航/文)
⑤(神級大忽悠”暴雷,炸到董明珠2025-06-18作者|貓哥來源|大貓財經(jīng)Pro&是史大郎)
⑥(格力鈦被凍結18.06億股權董明珠的豪賭為何拖累格力?華叔大視界2025-06-14)
⑦(董明珠9年前的豪賭,如今要爆雷了?科技能量倉2025-06-21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