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剛過,南粵大地正被暑氣籠罩。
連續多日的高溫讓地里的莊稼也有點“吃不消”,葉片被曬得蔫巴巴。好在,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正“蛇形走位”逼近浙閩沿海。
受其外圍環流影響,未來幾天廣東高溫將逐漸緩解。但別光顧著高興,7月8日-7月9日,多地會迎來短時雷陣雨。
這雨來得及時,能解莊稼的“口渴”,可也藏著風險。強對流天氣可能突襲,山區老鄉得留意山體滑坡隱患。
平原地區種大棚的農戶,要趕緊檢查棚架子是否牢固。
臺風帶來的大風,可能會把棚膜掀翻,讓作物遭罪。湖區的水產養殖戶,也要注意防范風雨對魚塘設施的破壞。
老輩人有看云識天氣的經驗,現在結合天氣預報更保險。比如看到烏云翻滾、狂風大作,別在野地里戀活計,趕緊躲。辣椒、茄子這些怕冷涼的作物,雖說高溫緩解,但也要注意防護。
要是遇到突然降溫,舊衣被、稻草就能派上用場,給它們“蓋被子”。養雞養鴨的農戶,記得把棚舍的漏風口堵好,別讓風雨灌進去。不同地方的天氣和作物不一樣,應對辦法也得有差別。
粵東粵西的丘陵地,種果樹的要加固枝干,防止被風吹斷。
珠三角平原的水稻田,要做好排水,別讓雨水積澇傷了根。天氣預報不是光看個熱鬧,得變成咱們手里的農事指南。有人可能會說,年年都經歷這些,老辦法夠用了吧?
其實,科學防災和傳統經驗結合,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就像這次臺風外圍影響,提前準備和臨時應對,效果大不一樣。這兩天,已經有不少農戶開始行動,檢修設施、準備防護物資。
但還有部分老鄉可能犯難,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別著急,現在就列個行動清單,跟著做準沒錯。
首先,檢查自家農田和棚舍的隱患,哪里不牢固趕緊加固。其次,準備好遮蓋物和排水工具,應對可能的降雨和大風。最后,多關注最新天氣預報,心里有譜才能不慌。
農業生產靠天吃飯,但咱也能主動出擊,把天氣的影響變小。每一次天氣變化,都是對咱們農事的一次考驗。提前謀劃、科學應對,才能讓莊稼少受災,收成有保障。
關注我們,后續會持續帶來最新天氣和農事建議。記住,田里的活計不等人,防災護農要趁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