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郁靜嫻??方??圓??姚雪青
延津縣一家公司的掛面切面生產線。 劉顯光攝(人民視覺)
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乳酸生產線。 青岡縣委宣傳部供圖
自動化生產車間里,一袋袋射陽大米完成包裝。 邵 丹攝(人民視覺)
13個主產區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5%以上,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由于糧食比較效益低,一些糧食主產區長期面臨“糧財倒掛”情況。加快推動糧食產業化發展,成為破局關鍵。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正值“三夏”生產旺季,記者走訪多個糧食主產區,發現越來越多產業鏈上下游主體主動求變,更多“好糧食”,變成“好產品”。
河南延津縣
小麥“長”成百億集群
面包、膨化食品、冷凍食品……近百家加工企業融入一條鏈
河南延津縣,隨著100萬畝小麥歸倉入庫,一場從田野到餐桌的接力賽,在這座豫北小城悄然開啟。
配粉、攪拌、烘焙……河南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的烘焙車間里麥香彌漫,自動生產線末端“變”出了厚切吐司、牛角包等食品。公司總經理蘇周腔拿起一款包裝好的手撕面包,“這是我們的熱銷產品,開發不過兩三年,在直播平臺上已經賣了超百萬單。”
面包好吃不貴,奧秘就在供應鏈里。口水娃公司總部在江蘇太倉市,2023年入駐延津,看中的正是原料優勢和上下游供應體系。
距離口水娃延津廠區不到1公里,新良糧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優質強筋面粉,一個電話就能隨時裝車運到車間門口。“之前,面粉從河南運輸到江蘇,每噸運費要200到300元。現在,面粉廠就在隔壁,成本直接降一成。”蘇周腔說。
在延津,圍繞小麥“長”出一個百億產業集群。糧油面制品、烘焙膨化食品、冷凍休閑食品……近百家糧油食品加工企業融入產業鏈,每一環都扣得緊緊的。“糧油加工是我們的主導產業,優先保障相關企業用地指標,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生產經營條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志剛介紹,去年,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總產值達152億元。
原糧的質量,關乎加工轉化效益。延津克明面粉有限公司廠房門口,運糧車排成長龍,工作人員忙著扦樣檢測。
“筋力強,做出的面包口感更松軟。我們對優良品種專收、專儲、專用。”公司經理張勇介紹,今年收上來的麥子籽粒飽滿度優于往年。
好品質,來自“產購儲加銷”各環節提質增效。多年前,延津依據強筋小麥特點制定生產技術規程,被作為河南省地方標準推廣。
“今年跟克明面粉公司簽訂了5000畝小麥訂單,另外還有1萬多畝種子糧訂單,不愁賣。”河南省云聯社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彭良成介紹,種子公司統一供種,聯合社全程托管,年節本增收500余萬元,輻射帶動近3000戶農戶。
在主產區,由龍頭企業牽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跟進、農戶廣泛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正加快成長。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支持建設了一批以糧食為主導產業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促進糧食產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黑龍江青岡縣
玉米“延”向中高端
用于可樂的糖漿、3D打印耗材的原料……加工企業累計投資60多億元
“可樂甜爽的口感從哪來?果葡糖漿,它是碳酸飲料中重要的甜味來源。這就是果葡糖漿的生產線。”穿梭在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車間的銀色管道間,辦公室主任孫喜亮介紹。
果葡糖漿的原材料,正是黑土地里長出來的玉米。一年多前,龍鳳玉米公司開始建設60萬噸淀粉糖項目,主要包括果葡糖漿、麥芽糊精、麥芽糖漿等3條生產線。“項目已完成部分投資,生產線投入運行。”孫喜亮說。
在黑龍江青岡縣,玉米既是食物,也是重要工業原料。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示大廳里,由玉米加工而來的可降解環保袋、餐具、3D打印耗材等陳列整齊。“每一粒玉米經過‘一泡二磨三分離’,深加工充分利用其中的價值。”公司董事長崇明勝介紹,玉米加工過程中產出淀粉、蛋白粉、玉米外皮、胚芽等產物,通過分級提純實現“全粒利用”。
說起玉米精深加工的前景,崇明勝信心滿滿:“就拿L乳酸來說,這是玉米淀粉發酵后的產物,用來生產醫用材料,比如醫用縫合線、骨釘,不用拆,直接在體內就吸收了。”一噸玉米經過深加工,可生產0.5噸L乳酸,附加值提高3至5倍。
深加工有力提升產業含金量。去年,青岡縣玉米全鏈條產值達106億元。縣工業信息科技局局長姜國偉介紹,當地玉米關聯配套重點企業有15戶,累計投資60多億元,先后開工建設淀粉、葡萄糖酸鈉、L乳酸等30多個系列產業項目,產業鏈不斷向中高端延伸。
“從國際經驗看,糧食主產區向產業高地演進是一個普遍規律。”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國強說,當前,國內主產區糧食精深加工科技裝備水平還不高,企業存在同質化現象,產業集群效應尚未形成。促進糧食安全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必須突破初級產品供給定位,實現價值重構。
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糧油主產區農產品加工布局,鼓勵各地立足優勢,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和產業集聚發展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推進精深加工設備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針對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薄弱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去年起對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南等5個糧食調出量大的主產省份,開展了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試點,并將逐步擴大實施范圍。
江蘇射陽縣
大米品牌越打越響
對接大型商超、開展農旅融合……線上線下發力拉近市場距離
在江蘇揚州的一家食品加工企業生產車間里,產自約300公里外的鹽城射陽大米綠色種植基地的糙米原料,在產線上經過原料處理、酶解、調配等工序后成為液體,被封裝進一個個易拉罐中。
這款糙米汁是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有限公司的深加工產品。“我們瞄準大健康市場,研發了這款飲品。”車間負責人殷偉卿介紹,目前產品在進行配方和口味改良,預計下半年量產銷售。
和不少產糧大縣一樣,長期以來,射陽面臨稻米“優質不優價”的難題: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依賴傳統經銷渠道的射陽大米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隨著飲食結構的調整,消費者對健康飲食提出更高需求。
“我們以研發生產深加工產品為契機,推動大米產業全鏈條提質升級,進一步擦亮品牌,改變‘稻強米弱’的狀況。”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許恒說。
在車間里的糙米汁不斷流淌時,射陽縣四明鎮開明村1.26萬畝綠色種植基地里,水稻茁壯生長。“這是我們與江蘇省農科院聯合培育的水稻新品種。”集團種植負責人陸玉權介紹,新品種淀粉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適中,更符合糙米加工需要。
線上線下發力,拉近市場距離。許恒介紹,根據市場需求,糙米汁設計了含糖、低糖、無糖3種口味。為提升競爭力,射陽大米積極與大型商超等對接,實現優質優價的良性循環。農旅融合發展,開明村數字種植創新中心和射陽大米文化展示館成為研學站點,每年吸引上萬人次參觀,品牌越打越響。
農業品牌建設是價值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聚焦糧油品類培育了射陽大米、渦陽大豆、海安大米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盤錦大米、五常大米、延津小麥等品牌價值均超100億元。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業內專家指出,其重點是通過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在糧食產區的集聚和協同發展,破解糧食安全面臨的系列矛盾和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東說,應以大型糧食企業為中心,強化糧食供應鏈建設、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進一步提升糧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9日 03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