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杉木橋鎮的鮮食玉米標準化種植基地里迎來了采摘,一根根帶著露水清香的玉米棒,沿著農業產業化的“快車道”,成為撬動鄉村產業振興、帶動村民穩步增收的“黃金棒”。
采摘現場,10多名村民身著工裝,熟練地穿梭在高過人頭的玉米林間。雙手翻飛,“咔嚓”聲清脆,飽滿的玉米棒被精準掰下,輕輕放入身后的編織籃。
村民的忙碌,源于產業的升級。過去種植的傳統玉米,如今換成了市場更俏的甜糯鮮食玉米。
慈利縣依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尹軍江告訴記者:“我們今年是150幾畝地,大概每畝能多收入400-500塊錢。農投集團給我們提供種子、技術,然后包回收,比我們自己要提高很多收入。”
這種增收效應,正在全鎮鋪開。在縣產業辦和縣農投集團引領下,杉木橋鎮2025年累計推廣甜糯鮮食玉米種植1200多畝,總產值達200萬元,成為被老百姓廣泛接受的產業。
杉木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譚勇表示:“縣農投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這個生產模式,免去了農戶的后顧之憂,農戶從田間采收之后,直接由晟世公司統一收購,為老百姓的銷路解決了根本問題。”
時間就是鮮度。玉米棒在采摘后不到兩小時,就統一運抵收購公司。在這里,一部分玉米經過清洗、分粒等粗加工,發往廣東等地進行精深加工,變身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另一部分則直接進行真空包裝,最大程度保留原香原味,通過電商平臺等渠道,直達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從傳統種植到訂單農業,杉木橋鎮的鮮食玉米產業,承載著土地的饋贈與村民的汗水,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穩穩地撬動著鄉村產業的振興之路。
(來源:慈利新聞網 作者:張典 戴曉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