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一天收入3萬元的消息引發了熱議。據極目新聞報道,該五星級酒店廚師穿戴整齊,下午5點出攤,小龍蝦賣38元1斤、怪味花生15元1盒,一個小時便基本售空。酒店總經理雷玉明表示,一天純地攤營業額3萬左右,“我們也沒覺得五星級酒店怎么了”,直言不在乎別人說擺地攤掉價。
這一現象看似是酒店“放下身段”的創新之舉,實則折射出當前高端餐飲行業的生存困境,在消費降級、商務宴請銳減的背景下,五星級酒店也不得不“俯身”求生。
五星級酒店擺地攤并非孤例。近年來,多地高端酒店紛紛嘗試“下沉”策略:深圳希爾頓推出“剩菜盲盒”,將未售完的自助餐以79元低價出售;天津麗思卡爾頓推出58元和牛漢堡車;杭州JW萬豪甚至賣起了88元的生日蛋糕。這些舉措背后,是高端餐飲市場的持續萎縮。
而“禁酒令”的嚴格執行,使得商務宴請收入下滑;結婚登記量,婚宴市場同樣遇冷。面對營收壓力,五星級酒店不得不尋找新的生存路徑,而“地攤經濟”恰好提供了低成本、高流量的解決方案。
鄭州這家酒店的成功,在于精準把握了消費者的心理,“五星級品質,地攤式價格”。市民劉先生表示:“價格和外面差不多,可以接受。”這種“高性價比”策略,既利用了酒店的品牌信譽(食材安全、廚師專業),又迎合了大眾對平價美食的需求。
然而,爭議也隨之而來,有觀點認為,五星級酒店長期擺攤可能稀釋品牌價值,讓消費者對其“高端”定位產生質疑。更嚴峻的是,酒店的低價策略可能擠壓普通小攤販的生存空間,形成“與民爭利”的局面。此外,若無法控制成本,低價模式恐難持續。
五星級酒店的“地攤熱”能否持續,關鍵取決于其能否從“短期求生”轉向“長期轉型”。如何在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適應消費分級趨勢。正如行業專家所言:“高端不是高價格筑起的墻,而是高品質樹立的口碑。”未來的餐飲業,或許不再以“奢華”或“平價”劃分賽道,而是以“價值”和“體驗”重新定義競爭力。
五星級酒店擺地攤,看似是行業的無奈之舉,卻也展現了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在消費觀念日趨理性的今天,無論是高端酒店還是街邊小館,唯有真正洞察消費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正如鄭州這家酒店的經歷所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餐飲業的未來,或許就藏在這份接地氣的生存智慧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