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個普通俄羅斯士兵的犧牲和隨后發(fā)生的事情,讓整個俄羅斯都為之動容。一個叫亞歷山大·普羅霍連科的年輕特種部隊軍官,在敘利亞戰(zhàn)場上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對ISIS的致命一擊。他的故事本來已經(jīng)夠震撼了,但更讓人意外的是,普京——這個一直對恐怖分子態(tài)度強硬的領(lǐng)導(dǎo)人,竟然破天荒地跟ISIS談判,用6個戰(zhàn)俘換回了普羅霍連科的遺體。這事兒在俄羅斯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伙兒既感動又感慨,覺得這背后藏著不少值得琢磨的東西。
要講這個故事,得先把背景交代清楚。敘利亞戰(zhàn)爭從2011年開始,起因是阿拉伯之春的浪潮席卷到了敘利亞,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巴沙爾·阿薩德政府。結(jié)果這抗議沒多久就變了味兒,從和平示威變成了全面內(nèi)戰(zhàn)。政府軍、反對派、ISIS這些恐怖組織,再加上各種外國勢力,攪和在一起,把敘利亞搞成了一個大亂斗的戰(zhàn)場。
俄羅斯為啥摻和進來呢?說白了,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老朋友。阿薩德政府跟俄羅斯關(guān)系鐵得很,敘利亞還有個塔爾圖斯港,是俄羅斯在海外唯一的海軍基地,戰(zhàn)略地位不是一般的重要。再加上俄羅斯覺得西方老在這兒那兒搞亂,想趁機刷刷存在感,2015年9月,他們正式出手了。派飛機轟炸,派特種部隊滲透,跟敘利亞政府軍一塊兒打ISIS和反對派。
俄羅斯的特種部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斯佩茨納茲”,在這種亂戰(zhàn)里特別關(guān)鍵。他們不是那種大部隊正面硬剛的角色,而是偷偷摸摸潛入敵后,搞偵察、標(biāo)記目標(biāo),幫空軍把炸彈扔得更準(zhǔn)。普羅霍連科就是這幫人里的一員,一個25歲的年輕人,帶著一腔熱血上了戰(zhàn)場。
亞歷山大·普羅霍連科,1990年6月22日出生在俄羅斯奧倫堡州的一個小村子,叫戈羅德基。他家是典型的軍人世家,老爹當(dāng)過兵,倆哥哥也在部隊里混。他從小聽這些故事長大,心里早就種下了當(dāng)兵的種子。長大后考進軍事學(xué)院,成績拔尖,后來進了特種部隊,成了個硬角色。
2016年初,普羅霍連科被派到敘利亞,任務(wù)是在ISIS控制的地盤上找目標(biāo),幫俄軍飛機轟炸。那時候,敘利亞和俄羅斯正憋著勁兒要把帕爾米拉給奪回來。這地方不光是個有名的古城,還卡在交通要道上,戰(zhàn)略意義挺大。ISIS2015年占了那兒,炸了不少古跡,搞得國際社會都看不下去。
3月17號那天,普羅霍連科一個人在帕爾米拉附近摸索了好幾天,終于鎖定了幾個ISIS的重要據(jù)點,包括指揮部和武器庫。正準(zhǔn)備把坐標(biāo)發(fā)回去,突然被ISIS的家伙發(fā)現(xiàn)了。對方人多勢眾,普羅霍連科一個人跟他們干上了,打死幾個,可敵人越聚越多,眼瞅著跑不下了。
這時候,他做了個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決定——用無線電喊來自己的空軍,把炸彈直接扔他頭上。他最后跟指揮部說:“我被包圍了,他們來了,請求空襲?!痹捯魟偮?,俄軍戰(zhàn)機就扔下了炸彈,把ISIS那幫人和普羅霍連科一塊兒炸了個稀巴爛。
這次空襲效果拔群,ISIS的防線被打得七零八落,沒幾天,敘利亞和俄軍就拿回了帕爾米拉。普羅霍連科這一炸,直接成了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關(guān)鍵??上?,他自己也搭進去了,留下的只有一片廢墟和他的故事。
消息傳回俄羅斯,網(wǎng)上炸開了鍋。老百姓把他比作二戰(zhàn)時的英雄,像那個撲到碉堡上的馬特洛索夫。大家伙兒都覺得,這小伙子真不簡單,用命換來的勝利,太值了。
普羅霍連科犧牲后,他的遺體落在了ISIS手里。這幫家伙可不是什么善茬,經(jīng)常拿死人做文章,拍、搞宣傳,惡心對手。對俄羅斯來說,遺體留在那兒不光是恥辱,還讓普羅霍連科的家人沒法安心。
這時候,普京得做決定了。他這人,向來對恐怖分子沒好臉。當(dāng)年別斯蘭學(xué)校那事兒,車臣武裝劫了上千人,普京愣是沒談,直接派兵硬干,最后死了好幾百人。這態(tài)度在俄羅斯挺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他不是那種會低頭的主兒。
可這次不一樣。普羅霍連科不是普通兵,他是個英雄,全國人民都盯著這事兒。普京掂量再三,覺得不能讓這小伙子的遺體留在ISIS手里丟人現(xiàn)眼。于是,他破天荒地決定跟ISIS談一談,用6個被抓的戰(zhàn)俘換回遺體。
這談判可沒那么簡單。ISIS不是正規(guī)軍,沒法直接打電話聊。俄羅斯得靠中間人,可能是當(dāng)?shù)氐牟柯漕^子,或者情報網(wǎng)里的人,去跟ISIS磨嘴皮子。ISIS開始獅子大開口,談了好幾周才定下來:放6個他們的人,換普羅霍連科的遺體。這6個家伙估計不是啥大人物,可能就是些小嘍啰,不然俄羅斯也不會輕易松口。
最后,交易在個偏僻地方完成了。俄方拿到遺體,趕緊運回國,整個過程保密得不行,外界知道的不多。
普羅霍連科的遺體回到俄羅斯后,國家給他辦了個隆重的葬禮。國防部長紹伊古親自到場,還有好幾千老百姓跑去送行。他被追授了“俄羅斯英雄”的稱號,這是國家最高的榮譽,專門給那些豁出命的人。
這事兒在俄羅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老百姓心里五味雜陳,既為普羅霍連科的犧牲感動,又為普京的決定感慨。全國各地開始搞悼念活動,學(xué)校、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2017年,他老家戈羅德基還立了個紀念碑,把他的名字刻進了軍事學(xué)院的英雄榜。
對普通人來說,普羅霍連科成了個符號,代表著俄羅斯人的血性和擔(dān)當(dāng)。大家伙兒聊起這事兒,都覺得國家沒忘了他,心里挺暖的。軍隊里也因為這事兒士氣高了不少,畢竟誰不想有個靠得住的后盾?
可這談判也不是沒爭議。有人覺得,普京這回跟ISIS妥協(xié),開了個不好的頭。萬一以后恐怖分子拿這個說事兒,拿人質(zhì)或者遺體來要挾咋辦?這擔(dān)心不是沒道理,畢竟ISIS這種組織,最會鉆空子。不過也有人反駁,說這不是妥協(xié),是對英雄的尊重,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沒啥可指摘的。
國際上,這事兒也讓人刮目相看。有的說俄羅斯軟了,有的覺得這是個務(wù)實的決定。不管咋樣,普羅霍連科的故事傳開了,連帶著讓大家看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復(fù)雜。
普羅霍連科和普京這出戲,放到大背景里看,挺有嚼頭的。戰(zhàn)爭這東西,從來不只是打打殺殺,還有一堆人情世故在里頭。普羅霍連科用命換來的勝利,是戰(zhàn)場上的硬仗;普京用談判換回的遺體,是人性里的軟肋。兩件事加一塊兒,成了俄羅斯近代史上抹不去的一筆。
參考資料
亞歷山大·普羅霍連科_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