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道 據比利時“軍隊鑒定”網站7月6日報道,美國陸軍6月啟動了火炮現代化領域的一次變革,投入資金對“黑胡子”陸基發射高超音速導彈進行技術開發,意在與M142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海馬斯”)相整合。
“黑胡子”導彈由卡斯特利恩公司開發,其設計目標是為美軍提供一種經濟高效、快速響應的精確打擊能力,射程可達800公里。這一努力標志著戰術火力理論的重大發展,將“海馬斯”的機動性和多功能性同高超音速技術的致命速度和生存能力相結合。
從技術層面看,“黑胡子”的設計旨在填補傳統火箭炮與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等戰略高超音速武器之間的關鍵作戰空白。盡管LRHW具備戰略射程和縱深打擊能力,但其后勤要求高,部署能力有限。相比之下,“黑胡子”專注于中程任務,其設計針對與“海馬斯”及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的無縫兼容進行了優化。該導彈封裝在經改進的多管火箭炮系統彈藥族箱體內,不要求對現有發射平臺進行結構性改造,可實現快速部署并融入現有火炮系統。
該導彈的決定性屬性是其具有超過5馬赫的速度,相比傳統“海馬斯”彈藥、甚至與精確打擊導彈相比,它在戰場上更具優勢。“黑胡子”的極高速度會壓縮交戰時間,使其能夠在時間敏感型目標和各種移動目標轉移或啟動反制措施之前對它們進行打擊。它的速度還增強了生存能力,因為即使對于先進的防空系統而言,攔截以如此速度飛行的機動高超音速導彈仍是一項艱巨挑戰。此外,該導彈采用基于導引頭的末段制導,能夠在“全球定位系統對抗”的環境中精確打擊移動目標和堅固目標。
在性能方面,盡管“黑胡子”導彈不使用吸氣式發動機,但它會通過高效的助推系統和為持續高超音速飛行量身定制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實現其性能。這使其實際射程可達大約800公里,從而為指揮官提供了一種可深入爭議地區的機敏靈活的打擊選項。
將“黑胡子”融入“海馬斯”的最具戰略意義的方面之一在于其成本效益。高超音速武器傳統上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從而限制了它們在作戰時的使用。通過專注于經濟性和可制造性,“黑胡子”旨在以能夠支持更廣泛部署的價格提供高性價比。這將釋放已在美軍及盟軍中廣泛使用的“海馬斯”的潛力,使其無需轉向新一代發射平臺或改變兵力結構即可實現高超音速效果。
在作戰層面,從“海馬斯”發射高超音速導彈這種能力將重新定義該發射器。盡管制導多管火箭炮系統和精確打擊導彈早期版本等現有彈藥效率很高,但它們缺乏“黑胡子”所具備的速度和目標生存力壓制能力。這種新型導彈的速度會大幅縮短敵方的反應時間,提高對移動目標的打擊精度,并能夠從更安全的距離進行更縱深的打擊。它還引入了與多域作戰和未來機動戰概念相一致的殺傷力和多功能。
說到底,“黑胡子”不僅是一枚導彈,也是一種戰略促成因素。它會把美國“海馬斯”火箭發射車等現有平臺轉變為能夠從戰術邊緣實施高超音速打擊的新一代火炮系統。(編譯/朱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