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鷹擊-21能打沉美國航母?
看完訪問香港的山東艦,我只能說太異想天開。航母龐大的艦體、堅硬的裝甲殼,壓根就不是一枚導彈就能擊沉的。
不過,雖然航母足夠厲害,但這枚打不沉航母的導彈,反而比航母更危險。
那么,它具體能做到什么?真正致命的,又是什么?
鷹擊- 21的實力
雖然一枚鷹擊- 21并不能打沉美國航母,但它的實力卻不容小覷。
鷹擊- 21在飛行末端的時候,速度能超過10馬赫,這是什么概念呢?
1馬赫就是一倍音速,10馬赫換算成咱們熟悉的單位,差不多是每小時12240公里,比普通的炮彈速度都快得多。
這么快的速度,帶來的動能自然非常大,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重型卡車撞上物體,沖擊力驚人。
而且鷹擊- 21本身還帶著高能炸藥,這兩者結合起來,威力十分強大。
更值得一提的是,鷹擊- 21在飛行末段還能靈活地改變軌跡,會根據敵方的攔截情況,時不時地變個方向、調整一下高度。
敵方的攔截系統本來就很難跟上它的速度,它這么一折騰,攔截系統就更難鎖定它了,往往是費了半天勁,最后還是讓它溜了過去,根本攔不住。
除了這些,鷹擊- 21的突防能力還體現在它的飛行軌跡設計上。
它在飛行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可能處于高空甚至大氣層邊緣,這個高度段對于很多艦載防空武器來說,攔截窗口非常小。
等到接近目標時,它才會突然俯沖,這種垂直打擊的方式能讓敵方的近防系統反應時間大大縮短,進一步增加了攔截難度。
而且,鷹擊- 21的打擊精度也相當高。
鷹擊- 21采用了多種制導方式組合,哪怕是在復雜的電子干擾環境下,也能準確找到航母的關鍵部位。
它就像長了“千里眼”和“順風耳”,不管航母怎么偽裝、怎么試圖干擾,都能精準鎖定目標,直奔要害而去。
說到這,肯定有人會問,明明鷹擊- 21很厲害,為何打不沉航母呢?
鷹擊- 21為何打不沉航母?
從訪港的山東艦中,我們可以看出,航母的設計可是相當堅固的,艦體采用了高強度的鋼材,還有復雜的隔艙結構,想要讓它沉沒可沒那么簡單。
而且,美國在建造時也充分考慮了抗打擊能力,美國航母艦體被劃分成了無數個獨立的隔艙,這些隔艙之間密封性能極好。
就算有一兩處被擊中破損進水,其他隔艙也能迅速封閉,阻止海水進一步蔓延,大大降低了沉沒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鷹擊- 21的打擊重點并非是要擊穿航母厚重的艦體底部,讓其大量進水。
它更多是針對航母甲板、指揮塔、彈射器等暴露在外部的關鍵設施。
由于一枚導彈的裝藥量和破壞范圍有限,即便鷹擊- 21能在甲板上炸出大洞,也很難對整個艦體的浮力結構造成致命影響。
再者,美國航母配備了完善的損管系統,艦上有專業的損管人員和先進的設備。
一旦發生險情,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展開搶修,比如封堵破損、滅火、排水等,盡可能減少損傷帶來的影響,讓航母保持不沉狀態。
那么,既然打不沉,是不是代表鷹擊- 21對美國航母毫無傷害呢?
實際上,鷹擊- 21對美國航母造成的傷害可不小,它有自己的“致命”手段。
鷹擊- 21的致命手段
上文我們提到,鷹擊 - 21 主要的作用是摧毀航母的甲板這些關鍵地方,甲板一旦被炸毀,就會出現大洞。
要知道,航母的甲板可是艦載機活動的“舞臺”,平時艦載機的起飛、降落全靠它。
這大洞一出現,艦載機想起飛,跑道被阻斷了。
想降落,更是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只能在空中盤旋,最后要么燃油耗盡墜毀,要么被迫降落到其他地方,根本沒法參與戰斗。
此外,鷹擊- 21能精準地打中航母的彈射器、起降跑道、雷達這些關鍵系統。
彈射器就像艦載機的“助推器”,沒有它,那些重型艦載機根本沒辦法從航母上順利升空,只能乖乖待在甲板上變成“擺設”。
起降跑道被打壞,情況和甲板被炸毀類似,艦載機的進出通道徹底被堵死。
而雷達系統是航母的“千里眼”,一旦被摧毀,航母就像失去了感知能力,周圍有沒有敵方艦艇、戰機靠近都不知道,更別說指揮作戰了。
一旦這些地方被打壞了,航母的作戰能力基本上就等于零了。
所以說,鷹擊 - 21雖然不一定能把航母打沉,但它能讓航母失去作戰能力,這在戰場上的作用可一點都不小。
要知道,航母在海戰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移動的作戰平臺,靠的就是艦載機和各種先進系統發揮威力。
一旦這些能力沒了,航母就成了一個巨大的、移動緩慢的 “靶子”,影響軍心士氣,其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會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