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國旅行團在意大利遭到洗劫之后,網上瘋傳連護照都丟了,而護照在導游的行李箱里面,可見導游也是被偷的受害者。
然而,當媒體記者聯系到被偷的受害游客,事情似乎又要出現大反轉,受害游客不僅講述了完整事件,還曝出一個猛料:“護照都在導游的行李箱里,幸虧導游的行李箱沒丟”。
此事也驚動了中國駐意大使館,他們工作人員也進行了回應,可回應的話語卻有些耐人尋味。
一場“講武德”的劫案?
這不是普通的砸車偷盜,普通的小偷是在和時間賽跑,砸開車窗,抱起最值錢的包就跑,哪有功夫給你細細分類?
但這伙賊不一樣,他們撬開了滿載行李的大巴,把游客們從歐洲各國買回來的奢侈品、手表、現金、甚至充電寶都掃蕩干凈,唯獨留下了一個行李箱。
而那個箱子正是屬于導游的行李箱,不僅有導游的個人財物,還裝有全團的護照。作案手法干凈利落,目標明確得令人脊背發涼。
他們似乎很清楚,哪些是游客的物品,哪些是導游的物品,并且似乎知道搶走錢財只會讓游客破財,但動了護照,就是一起可能讓意大利顏面掃地的國際事件。
留下護照,讓受害游客能順利回國,別把事鬧大,這哪里是盜賊,簡直是深諳國際關系的“危機公關”。
那頓蹊蹺的午飯,像個引子
這支三十多人的旅行團,團費每人超過兩萬,從沈陽出發,一路游歷法國、瑞士、德國,意大利是最后一站。
大家一路上聽多了歐洲小偷小摸的猖獗,個個都繃著一根弦,買了防盜包,貴重物品恨不得睡覺都抱著。
那天剛游覽完比薩斜塔,人困馬乏,導游把大家拉到一個地方吃午飯,但該飯店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周圍冷冷清清,完全不像是常規的旅游團餐點。
盡管有些擔心財物問題,但轉念一想,大巴車就停在飯店門口,還有監控,吃頓飯撐死二十分鐘,應該出不了什么事。疲憊戰勝了警惕,絕大部分人把行李留在了車上。
回過頭看,這個“與眾不同”的午餐地點,成了整出戲劇最關鍵的布景,它就像一個被精心挑選的舞臺,就等著演員們短暫離場,好讓“意外”悄然發生。
二十分鐘,車窗內外兩個世界
僅僅一頓飯的功夫,當游客們酒足飯飽地回到車上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懵了——車門被撬,車里被翻了個底朝天,游客們的行李箱、背包,全沒了。
有人剛買的勞力士手表,有人準備帶給家人的禮物,還有人的身份證、銀行卡……所有在歐洲之行中積攢的戰利品和安全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被洗劫一空。
初步估計,全團損失高達數十萬人民幣,慘重,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心情。混亂中,那個唯一的“幸存者”顯得格外刺眼。
導游的行李箱被完整地留在了車上,里面的幾十本護照,安然無恙。這一下,所有人心里的疑云更重了。
小偷能在二十分鐘內清空一輛大巴,卻唯獨對裝著護照的箱子“手下留情”?這巧合,未免也太體貼了。
官方的程序,走得像慢動作
驚魂未定的旅行團立刻報了警。意大利警察姍姍來遲,錄了筆錄,記下了失竊手機和耳機的定位信息,然后給了一句萬能的答復:“回去等消息。”
之后,他們開具了一張意英雙語的報失單,這是游客們能拿到的唯一官方文件,也是日后找保險公司扯皮的唯一憑證。
中國駐意大利使領館很快介入,聯系了旅行社,表示會敦促意方調查,并為游客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事實上,早在今年二月,中國駐米蘭總領館就發過警告,提醒中國游客當心盜搶,羅馬、佛羅倫薩等地早已是慣犯作案的重災區。
這些官方的努力,就像投入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了一圈漣漪,然后湖面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對于身處困境的游客來說,這些程序走得太慢,也太遠。
人回來了,心里的東西卻丟在了路上
萬幸,護照還在,這群遭受重創的游客,最終得以按時回國,旅行社承諾會通過保險理賠,但具體方案和時間表,還是個未知數。
對于受害者來說,跨國維權的路,漫長、昂貴,且希望渺茫。嫌犯抓不到,損失就如同石沉大海。
有當事人已經不指望官方了,他們準備開直播,把這趟歐洲之行的所有細節、盜竊案的重重疑點、以及當地警方近乎敷衍的處理方式,原原本本地講給所有人聽。
他們想討個說法,不僅是為自己的財物,更是為那份被踐踏的信任和安全感,這趟歐洲行,丟的遠不只是行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