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東亞最大的淡水湖——興凱湖,總面積約4380平方公里。它曾經是中國的內湖,如今卻成了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湖,只有1188平方公里的湖面屬于中國。你知道嗎?像興凱湖這樣位于邊境線上,一湖跨兩國的湖泊還有3個,一起來聊聊中國的4個界湖。它們是怎么成為界湖的呢?
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橫跨中朝兩國邊界,北部在中國境內,南部屬于朝鮮。它南北長4400米,東西寬3370米,面積約9.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總蓄水量為20.4億立方米,湖面海拔高度2189.1米。它是中國最深的湖泊,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
從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天池火山噴發過4次,形成了高聳的錐狀火山體和盆狀火山口。火山口積水便形成了長白山天池。也就時候說,長白山天池的形成時間還不到1000年。此外,它還是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的源頭,因而長白山天池被稱為三江之源。
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是如何變成界湖的呢?在清代,長白山被視為“龍興之地”封禁起來,導致邊境管控松弛,朝鮮居民逐步來到長白山天池附近居住開墾。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我國為爭取朝鮮的支持,于是在邊界談判中做出了讓步。1962年簽訂《中朝邊界條約》,我國與朝鮮按照實際控制線與分水嶺原將長白山天池一分為二,北部45.5%的水域劃歸中國,南部54.5%的水域歸朝鮮。長白山天池成為了我國與朝鮮的界湖。
興凱湖
興凱湖
興凱湖位于我國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東南部,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湖,北部屬于中國,南部屬于俄羅斯。興凱湖總面積約48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僅3.5米,最深處10米,蓄水量約153億立方米,是東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興凱湖是地殼造山運動形成的斷陷構造湖,分為大興凱湖和小興凱湖兩部分,其中的小興凱湖完全屬于中國。
據記載,從西周開始興凱湖就是位于中國版圖中的內陸湖,唐代稱興凱湖為“湄沱湖”,清代改叫“興凱湖”。1860年,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侵占了興凱湖75.4%的水域面積。從此興凱湖從中國的內陸湖變成了中俄界湖,中國一側興凱湖僅占總面積的24.6%(約1188平方公里)。
貝爾湖
貝爾湖
貝爾湖位于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與蒙古交界處,是中國與蒙古的界湖。貝爾湖長40公里,寬20公里,面積6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50米。貝爾湖是淡水湖,由哈拉哈河的河水匯集而成,并通過烏爾遜河和北邊的呼倫湖相連接。貝爾湖的大部分在蒙古境內,只有西北部的40.26平方公里歸中國所有。
貝爾湖與呼倫湖
貝爾湖古稱“瀚海”、“捕魚兒海”,在外蒙古獨立前完全屬于中國。1962年由于迫于中蘇關系惡化的壓力,我國為避免邊境沖突升級,最終在《中蒙邊界條約》中接受蒙古方案,僅保留了貝爾湖西北岸6.6%(40.26平方公里)的水域。
班公湖
班公湖
班公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西北約12公里處,是中國與印度的界湖。班公湖湖面海拔4220米,呈狹長的河道形,藏語稱其為“錯木昂拉仁波”,意思是“長脖子天鵝”。班公湖東西長150~155公里,南北平均寬度僅4公里,最窄處僅5米,總面積約604平方公里,中國控制東部約413平方公里,印度控制西部約191平方公里。由于馬嘎藏布河、多嘛曲等959條冰川融水補給的原因,我國境內的班公湖東段是淡水湖。中斷為半咸水湖,而印度控制的班公湖西段蒸發量遠超補給量,湖水苦澀無法飲用,是咸水湖。
班公湖
自元朝起,班公湖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清代屬西藏拉達克地區。1834年~1846年,英國扶持錫克王國入侵拉達克,通過《阿姆利則條約》將達拉克(包含班公湖)劃入英屬克什米爾。1865年,英國人又私自劃定了“約翰線”,將阿克賽欽(包含班公湖西段)3.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非法劃入英屬印度。1954年印度又搶占了班公湖西段。1962年中印戰爭后,我國收復班公湖東段413平方公里,形成了如今的控制格局。
長白山天池、興凱湖、貝爾湖和班公湖這4個湖曾經都是中國的內湖,但由于歷史上不平等條約,復雜的國際形勢因素等使它們成了一湖跨兩國的界湖,默默見證著地理疆界的滄桑演變。
文章參考資料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