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一通來自巴西亞馬遜流域的電話讓一條神秘的隧道問世。
這條隧道的洞口異常光滑,內部通道還分出好幾個岔路,就像精心設計的地下迷宮。
地質學家阿達米當即斷定,這絕非大自然形成的,但1.3萬年前,人類還處于石器時代,根本沒能力開鑿這么復雜的隧道,那么這個隧道是怎么形成的?
阿米卡·阿達米按捺不住好奇心,決定親自帶著團隊去勘探那條隧道。
到了地方,阿達米驚訝的發現這里的洞口光滑得就像是被人類拿打磨機里里外外的修整過一遍,導致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找錯了地方。
很快,他帶著團隊一起對隧道進行了測量,發現隧道寬超3米,高2.5米,光是主通道就長達數百米。
這個發現非常驚人,阿達米敢拿自己之前進行所有地質勘探積攢下的經驗打包票,他這輩子從來都沒有見過這么規整,這么自然的隧道。
一般來說,大部分洞穴所在的地區要么是降水比較多,要么是地下水比較豐富,所以洞穴里常年會有水流通過。
但這條隧道竟然幾乎看不到大自然的痕跡,怎么看怎么現代化,也怪不得阿達米他們吃驚。
為了能夠搞清楚這個隧道的秘密,阿達米決定對隧道來一次全面徹底的大調查。
但這個隧道的位置比較尷尬,仔細來算是個人的,他們沒聯系到隧道主人之前不能再往里進了,只能先把從洞口附近收集到的數據帶回去整理。
即便如此,他們還是發現了很多關鍵的線索,最驚人的大概還是洞壁上有許多排列整齊,間距均勻的抓痕。
看這爪痕的大小,痕跡的主人大概帶爪子的大家伙。
到底是什么樣的生物力氣大到能挖出一條隧道?
為了搞清楚這條隧道到底是誰建的,阿達米團隊把從洞壁采集的樣本送去了巴西利亞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卡洛斯·莫拉萊斯的實驗室。
莫拉萊斯拿洞壁上的抓痕與現存數千種動物的爪痕數據進行比對,發現這些抓痕和樹懶科動物的抓痕特征相似度高到離譜!
可是現存最大的三趾樹懶,體長不過70厘米,體重僅5-8公斤,想要憑借這樣的體型挖掘出如此龐大的隧道系統,幾乎是癡人說夢了。
眼看著好不容易推測出來的線索又沒了,莫拉萊斯突然想到了大地懶!
大地懶這種史前巨獸體長可達6米,體重超過4噸,前置和后置都非常強壯,爪子也很鋒利,它的爪子形狀看著就像鐮刀,差不多有30厘米長。
如果這隧道是大地懶挖的,那似乎就說得通了。
有了這個猜測后,他們立刻用計算機進行模擬,發現如果安排這種規模的五只大地懶組成的“施工隊”干活,它們只要每天持續挖掘4小時,理論上確實能在50年內開鑿出一條500米長的隧道。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研究人員特地去了阿根廷的古生物遺址,看看能不能找到大地懶的挖掘行為證據。
最終,研究人員在阿根廷的古生物遺址里發現了一處距今1.2萬年的地層中有類似的抓痕,這些抓痕雖然規模不如那條隧道大,但痕跡特征卻與那條隧道如出一轍。
可大地懶是典型的獨居動物,比作人類就是典型的“i人”,而且現在幾乎沒有能證明它們一起生活的化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它們不太可能組團建造施工隊。
另外,這條隧道不僅規模龐大,而且里面部分岔路口都是90度直角,一些區域還存在類似“通風井”的垂直結構。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種精密的設計都不是動物能完成的。
更讓人吃驚的是,在編號PT-07的隧道深處的巖壁上還找到了一組規律排列的三角形凹痕,這些痕跡的間距非常精準的控制在1.5米。
如果這真是大地懶的杰作,那它們恐怕得先學會使用羅盤和尺子,否則根本解釋不了那些1.5米的間距。
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證據,阿達米團隊再一次陷入了兩難,他們既不能否認隧道里有生物活動的痕跡,又解釋不了隧道中那些“非動物”式的設計是誰干的。
他們實在太想知道隧道里有什么東西了,甚至收集了里面泥土和石頭去檢查,結果發現里面有已經滅絕的劍齒虎和雕齒獸的線粒體基因片段。
這下倒好,原來的問題沒解決,新的問題還出現了,這些遠古生物也能和那個大隧道扯上關系么?
生物建造這條大隧道的說法漏洞很多,科學家就把目光放到了自然力量,還有未知文明上,看看能不能找出更貼合實際的說法。
有地質學家說可能是在末次冰期的時候,亞馬遜北部被冰川蓋住了,氣候不斷變化下,冰川融化的水在地下越積越多,就形成了暗流。
這些暗流不停地沖刷著巖石,經年累月下,就慢慢的沖出了一條隧道。
但后續實地勘探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隧道所在的區域并沒有被冰川直接覆蓋,而且它周圍都是非常堅硬的砂巖。
普通的水流侵蝕砂巖的話,至少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形成類似的結構,和之前1.3萬年的測算結果根本對不上。
還有人搬出了南美大陸其他未解之謎來分析,就像玻利維亞蒂瓦納科遺址的太陽門浮雕,上面就雕了不少早就已經滅絕的遠古物種。
于是,他們猜測那條大隧道很有可能是某個失落文明的地下交通網,它們用這種方式來躲避冰雹災害或者是進行一些秘密祭祀活動。
還有的人膽子更大,他們覺得這些隧道和瑪雅文明的地下洞穴有關系,說不定遠古時期就有一個更厲害的文明。
但是主流科學家卻并不贊同,因為1.3萬年前人類尚未進入農業社會,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組織能力根本支撐不了這么浩大的地下工程。
哪怕當時整個部落都跟著幫忙一起造這條大隧道,但光處理運輸開鑿過程中產生的碎石就得花上數10年的時間,可是隧道外面卻廢料堆積的痕跡都沒有。
后來,這場爭論的影響越來越廣,就連美國宇航局的行星地質學家來湊熱鬧了,他們用衛星遙感技術掃描了隧道區域,結果發現隧道的分布和現代地下水脈之間好像有一些很微妙的關系。
然而,目前的各種假說都解釋不了隧道的秘密。
隨著爭議持續發酵,巴西政府在2023年將“蓬塔杜阿布納”隧道群列為國家級自然遺產,禁止任何商業開發,并撥款組建了一支由多國專家組成的“跨界科考隊”。
這支隊伍里有古基因學家、生態學家、機械工程師,甚至還有游戲場景設計師。
政府特地安排了游戲場景設計師是想讓他們利用3D建模技術徹底還原隧道建造時的場景,便于其他專家更直觀的分析隧道。
設計師們把隧道的三維數據導入虛擬引擎,結合更新世時期的氣候、地質數據進行模擬,發現了隧道的走向與當時亞馬遜流域的地下暗河網絡高度重合。
更關鍵的是,模型算出來雨季時候,部分隧道分支會被洪水淹沒,洪水灌進去后又流出來,這一進一出之下,就形成循環了。
不過這也很好的說明了為什么這條隧道過了1萬多年里面還是干的。
科考隊負責人阿達米在最新發布會上提出的觀點讓人驚掉下巴,他認為這些隧道不是哪個文明創造的,也不是哪一種生物特地挖的,而是遠古生物和大自然一起合作弄出來的。
他覺得大地懶那些巨型動物可能是為了尋找水喝或者是躲天敵,才會不斷沿著暗河裂隙往下挖,再加上后來的地質運動,還有洪水沖刷,通道才會越來越大,也越結實。
至于那些神秘的凹痕,也許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留下的領地標記,就像螞蟻會在路上留下記號一樣。
這個假說肯定還需要拿出更多證據,但好歹也給這個僵局指了個新方向。或許這場跨越萬年的謎題永遠都解不開,但人們肯定會一直往下調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