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高溫天氣頻發,真正讓人明白,那句“哪涼快哪待著去”,真不是嫌棄。朋友圈里,原計劃去南京看展的老同學突然定位顯示在長白山。問他原因,只回了五個字:“去活命啊,兄弟?!倍谇Ю镏獾男陆棠揪皡^,一間普通民宿的價格已飆升至2880元/晚,老板淡定地說:“七八月房間早訂滿了,這價格不漲反而對不起自己”。
當全國228個氣象站記錄到40℃以上高溫,當重慶“榮登”全國高溫榜首,一場由氣溫導演的經濟大戲正在上演——傳統旅游城市遇冷,避暑經濟卻迎來爆發式增長。據估算,極端高溫讓2025年暑期旅游消費較預期蒸發超300億,但另一批行業卻在這波熱浪中賺得盆滿缽滿。
一、避暑旅游:300億市場的贏家通吃
東北、西北地區成為最大贏家。飛豬數據顯示,吉林省暑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35%,租車預訂量暴漲96%,門票預訂量飆升122%。長白山、延吉、敦化等地成為親子游新寵,一位上海游客在延吉留下感慨:“旅游是其次,避暑是剛需”。
與此同時,新疆阿勒泰這個曾經的“小眾秘境”突然站上C位。當全國多地開啟炙烤模式,禾木景區民宿價格一夜飛天,大部分都是千元以上。
云南大理則以“天然空調”優勢收割客流。當新疆、甘肅逼近40℃時,大理常年二十多度的氣溫讓北京產品經理林林全家臨時改道:“帶孩子去農場撒歡,舒服到不想走”。
二、“清涼經濟”四大悶聲發財行業
1. 家電巨頭:空調銷量暴增800%的盛夏狂歡
“狂暑季”促銷首日,空調成交額同比激增800%。重慶沃爾瑪超市單日空調銷量破百臺,百元級電扇被搶購一空。蘇寧易購平臺上的特價空調早早售罄,印證著“續命神器”的剛需地位。
政策紅利同步釋放,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驅動下,上半年空調出口增長21.4%,冰箱出口增長25.6%,白色家電迎來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利好。
2. 防曬產業:從附屬品到千億級市場
當出門需要“全副捂裝”,防曬市場正裂變為新興產業。2023年我國防曬服配市場規模達742億元,預計2026年將突破958億元,沖刺千億級規模。
3. 冷飲革命:“冰塊刺客”與冰杯經濟的崛起
傳統雪糕冷飲之外,冰杯成為新寵。某食用冰龍頭企業銷量從2022年的100萬杯飆升至2023年的5000萬杯——兩年增長50倍!網友熱議的“冰塊刺客”背后,是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與高溫催化的完美結合。
4. 健康防護:解暑藥品銷量激增80%
重慶修正堂藥房數據顯示,金銀花露、藿香正氣液等解暑藥銷量同比增長近80%,高峰期單日售出50盒藿香正氣液。建筑工人張師傅坦言:“每天要多喝兩三支才頂得住。”防暑藥品成為戶外工作者“保命剛需”。
三、高溫常態下的經濟新邏輯
氣候變化已徹底改寫消費規則。歐盟研究預測,到2030年南歐國家旅游收入將大跌,而英國、北歐將因避暑需求崛起。中國同樣面臨結構性調整:
北京、杭州熱度超2019年同期20%,而麗江民宿即使降價50%仍空房遍布。
長沙五一廣場餐館店員坦言:“游客改吃路邊攤,不少餐館沒以前掙錢了”。
當家長明知暑期最熱仍被迫扎堆出行,增設春假秋假分散出行壓力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旅游研究院戴斌指出:“高溫經濟不能只靠市場自發,需要政策引導構建抗熱彈性體系?!?/p>
當我們盤點這場40℃下的財富洗牌,一條清晰邏輯浮現:誰解決了“熱焦慮”,誰就掌握了消費密碼。長白山的民宿老板數著翻倍的房費,防曬服廠商加班趕工,空調安裝工月入三萬——高溫卷走的300億,正在另一些口袋堆積成山。
這場高溫經濟學給普通人的啟示異常清晰:投資“清涼”就是投資未來,而理解氣候適應性消費,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生存必修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