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發展的自救還在繼續。
剛上任半年有余的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黃少媚,這次決定把上海淮海中路上的K11拿出來整棟出售。
這次出售的是K11位于11-58樓的寫字樓部分,出售的建筑面積約8.1萬平米,目前對外報價28.5億元。
也就是說,位于1-10樓的K11購物藝術中心,這次不賣。
今年2月,有媒體報道說,新世界發展選擇中國銀行、星展、匯豐三家銀行,安排2025年和2026年到期的581億港元銀行貸款再融資,抵押品為價值150億美元的20多處房產。其中就包括了這次打算出售的上海K11。
所以,光抵押上海K11已經不足以解決新世界發展當下面臨的債務麻煩了。
這座位于上海淮海路300號的K11,是在2010年由原來的新世界大廈改造而來,2013年開業,商業面積合計近4萬平米。
這座內地首個K11,開業之初就以33米高的壯觀水幕瀑布墻、大面積垂直綠化墻、透明不規則幾何形狀的地下建筑屋頂、弧形的臺階式休息區以及空中花園、空中停車場等等體驗式場景,成為當時前衛的商業代表,并創下單月超百萬人流量的紀錄。
2018年,Burberry、D&G、Bally等國際一線大牌從上海撤出,項目一度陷下“高奢變輕奢”的爭議。
最近幾年,上海K11的品牌調整不斷,并引進了潮流運動、潮玩IP店等更接地氣,也更受年輕人歡迎的品牌。
但是,上海K11購物中心本身就有不少的BUG:比如空間復雜、動線分散,藝術裝置可以吸引短期注意,但并不能帶來持續的消費。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K11是拍照打卡的公共空間,而不是日常消費的目的地。站在品牌租戶的角度,他們承擔了高租金和高運營成本,但K11的人流量并沒有給他們帶來相匹配的銷售回報。
這也不是新世界發展計劃出售的第一座K11了。去年底就有市場消息稱,華潤隆地計劃出資90億港元收購新世界發展第一座K11,即位于香港尖沙咀核心地段的K11Art Mall。
但這筆交易至今還沒有公布,不知道還有沒有在談,或者進展如何。
就在7月1日,曾被視為鄭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的鄭志剛,正式辭任新世界發展非執行董事及非執行副主席職務,去年9月26日,他已經辭任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至此,他徹底離開了這家鄭氏家族企業的董事會。
鄭志剛徹底出局僅一周,黃少媚就把上海K11拿出來賣,決心還是挺大的。
鄭志剛,K11創始人、香港新世界家族第三代、周大福家族第四代傳人。如果從2008年算起,K11這個品牌成立也已經有十七年了。
2007年3月,他被委任為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不久后遇上金融危機爆發,零售業蕭條,商業運營趨同化之下,鄭志剛抓住契機,將藝術與商業融合,以藝術、人文、自然三大元素為核心的K11誕生。
2009年12月,首個購物藝術中心K11Art Mall在香港尖沙咀開幕,項目總投資達30億港元。這個項目還是挺成功的。據說在正式營業后的第一年就實現盈利。
2013年,內地首座K11在上海淮海路亮相,創下單月超百萬人流的紀錄,一度是全國商業購物中心的學習和研究對象。
K11項目的連續成功,給了鄭志剛做大K11品牌的底氣和信心,也幫助他在新世界發展很快站穩腳跟。
2020年5月,鄭志剛接任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在他手中,K11已經從香港的擴展到內地,合計達到38座。
今年4月,總建筑面積接近23萬平米的深圳K11ECOAST匆匆開業。
5月,K11又宣布,K11 Select購物藝術中心首進杭州,落戶良渚新城CBD核心區;十天后,又發布了上海的全新項目K11 ELYSEA 落地上海淮海中路,這也是上海的第二座K11,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僅需步行5分鐘。
截至2024年的數據,K11已經在大中華區10個城市運營34個項目,總樓面面積273萬平米。
連續不斷的新項目官宣背后,是新世界發展宣布延遲支付四只總規模34億美元的永續債的利息。
事實上,正是鄭志剛在K11上的“盲目擴張”,將新世界發展拖入債務的泥潭。
K11的創新理念確實領先于內地,但解決不了K11的重資產發展模式帶來的資金嚴重沉淀。
單個項目投資動輒50億港元以上,回報周期基本都長達十余年。
K11“不接地氣”,每天打卡拍照的人流不斷,但真正留下來消費的屈指可數。有業內人士評價,K11在內地所有商場的銷售額加在一起,可能還抵不上一個萬象城。
比如剛剛開業的深圳K11ECOAST,偌大的商場里,開業的面積不足一半,人流稀少,堪比“空城”。有圈內人預測,深圳K11ECOAST開業第一年虧損可能高達2.3億港元。
2020年剛接任行政總裁,2021年就在內地樓市下行期“逆勢囤地”,斥資超200億港元重倉大灣區舊改項目,鄭志剛大膽打破了港資房企保守的低杠桿傳統,走上了內地房企的高周轉模式。
很快,他就把新世界發展的凈負債率拉高到2023年的49.8%,并大量發行年利率高達8%以上的永續債。
對比之下,去年,新鴻基地產的凈負債率不到18%,恒基地產大約21%,長實集團更是維持在4%的低杠桿水平。
如果把永續債算上,新世界發展的凈負債率已經超過88%。
香港四大地產商:郭得勝家族的新鴻基地產,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地產,李嘉誠家族的長實集團,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發展,如今新世界發展卻在內地最后的狂歡中走向高杠桿模式,并為此付出代價。
6月30日,新世界發展剛宣布,與有關銀行債權人簽訂了新的再融資定期貸款融資協議,共涵蓋公司約882億港元的現有境外無抵押金融債務。
這才剛過一周,上海K11就被擺上貨架出售,看來,新世界發展的債務危局,還在繼續。
不過,鄭志剛出局,黃少媚出售的K11套現還債的壓力應該也少了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