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主辦,經濟學院承辦、《經濟學家》雜志社協辦的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第42屆學術年會于7月5日至6日在山西財經大學舉辦。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60多所高校近300名校內外師生參加年會。年會以“改革、創新與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分為開幕式、主旨報告、分組論壇、閉幕式四個環節。
開幕式上,山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丁耀武,山西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呂安生,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會長、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丁任重分別致辭。
大會分兩個階段進行了主旨報告。第一階段由山西財經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顧昭明教授主持,來自西南財經大學、南京大學、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四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主旨發言。
丁任重教授報告的題目是《習近平關于新質生產力論述的創新性貢獻——基于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視角》。他指出,新質生產力相關論述是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原創性貢獻,新質生產力及其相關論述豐富了生產力的概念內涵,回答了新時代新階段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目的,這一重大理論創新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也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導。
南京大學任保平教授作了題為《法國調解學派的<資本論>研究及其啟示》的報告。他指出,法國調節學派堅持《資本論》的邏輯框架解釋了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對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具有參考意義。第一,借鑒調節學派的基本理論,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問題;第二,借鑒調節學派理論,總結概括我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中的新材料和新事實;第三,借鑒調節學派理論,提升升華新理論和新話語權體系;第四,借鑒調節學派理論,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創性概念和標識性概念。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崔友平研究員報告的題目是《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報告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入手,生動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內涵與演進路徑。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趙楠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河南實踐》。報告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基礎為基本線索,闡釋了河南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并提出了相應的“河南經驗”與對策建議。
大會主旨報告第二階段由南京大學任保平教授主持,來自復旦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的四位專家學者分別做主旨發言。
復旦大學周文教授報告的題目是《現代化西方敘事與中國式現代化突圍——基于國家建構的經濟學再審視》。他指出,國家建構是理解現代化的起點,作為現代化的行動主體,國家具有工具性和自發性的兩重屬性,作為現代化的歷史載體,現代市場經濟所需的交換場所和交換關系有賴于現代國家的建構。中國式現代化深刻立足國家主體性的政黨特質,通過有效的國家建構探索出以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三維譜系”,同時提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的突圍,并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國家建構“中國方案”。
中央財經大學何召鵬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空間價值、空間生產與空間競爭》。通過把空間引入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何召鵬副教授探索了馬克思空間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分析框架。他指出,商品本身的生產和商品的空間轉移均屬于生產領域,后者通過影響商品使用價值的社會規定性進而影響商品的價值;在考慮空間因素之后,商品的價值可分為生產價值和空間價值兩部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除了技術競爭,還包括空間競爭,兩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空間均衡與失衡的動態;政府是空間生產的主體,通過變革空間格局,影響生產者的競爭行為和市場競爭狀況。他最后強調,拓展價值理論的空間維度,對于發展馬克思空間政治經濟學和解釋空間經濟現象具有一定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西南財經大學蓋凱程教授以《后發優勢、技術規鎖與自主創新——基于“四大優勢理論”的分析框架》為題作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憑借體制、需求、供給和人才“四大優勢”,突破了技術封鎖,形成中國特色科技自主創新體系。這一體系不僅揭示了后發優勢理論的解釋局限,還為中國從跟跑模仿到自主創新范式轉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重要指引。
山西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經濟學院李玲娥教授報告的題目是《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二重性》。她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一方面具有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即一般性;另一方面,又具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和特殊屬性,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規定性,即特殊性。這種二重性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屬性和基本定位,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精髓也正在于一般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結合和統一。同時,她還從立場、范疇體系、經濟制度和經濟運行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二重性。
本次年會設四個分論壇,分別聚焦“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的研究和闡釋”“人工智能與培育未來產業的戰略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體制機制研究”和“《資本論》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研究”前沿話題展開交流研討。
7月6日上午,年會閉幕式在圖書館東館報告廳舉行。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江西財經大學原副校長王小平主持。蘭州財經大學王必達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冒佩華教授、江西財經大學劉愛文教授、哈爾濱商業大學楊守德教授、山東協和學院董長瑞教授、武漢科技大學劉勇教授分別做題為《數字技術能克服鮑莫爾增長病嗎?》《馬克思經濟學經典文本中的數量分析思想》《價值增殖邏輯下的生產勞動:歷史演變與社會規定》《經濟結構轉變與我國擴需促銷政策迭代》《文旅康養融合的理論邏輯及政策含義》《集體力、“催化劑勞動”與企業家價值分析——基于勞動價值論對熊彼特范式的批判性審視》的報告。
各分論壇代表對本組討論結果進行了總結匯報。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經貿大學原副校長武建奇教授對本次年會進行了總結,充分肯定了年會取得的豐碩成果,對本次年會承辦方的認真組織、貼心服務表示感謝。
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利國教授代表下一屆年會承辦單位發言,表示將全力籌備、精心準備,把下一屆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學術年會辦成一屆勝利的大會、成功的大會。
作為我國《資本論》研究領域的年度學術盛會,本屆年會不僅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時代價值,更通過前沿觀點的碰撞交流,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重要智庫力量。
來源:山西財經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