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舉辦的嘉興周懶予杯新銳圍棋公開賽,參賽主體為職業新秀和業余高手,卻為何受到棋界如此高的關注,并得到眾多棋手的稱贊?答案,自然要從賽事打破職業與業余棋手之間的壁壘說起。
職業業余出現倒掛
昨天,首屆嘉興周懶予杯全國新銳圍棋公開賽結束全部11輪的比賽,最終許一笛六段獲得新銳組男子第一名,李思璇六段排名新銳組女子榜首,業余組冠軍則被馬天放8段攬下。頒獎現場,119名職業新銳與業余豪強齊聚一堂,讓人感受到中國圍棋蓬勃的生命力。
長久以來,職業圍棋與業余圍棋因為發展路徑和訓練方式的差異,逐漸“分家”,形成兩個不同的領域,圍棋的資源也因此分散,職業棋手參加職業賽事,業余棋手競逐業余賽場。近些年,出現職業與業余賽事倒掛的現象——職業棋手定段后,適合他們的比賽少,而全國性的業余比賽每年都不少于百項,以致于不少棋手選擇退出職業段位,轉為業余棋手。職業與業余的壁壘由此越挖越深,涇渭分明。其中,職業段位較低的女棋手更顯尷尬。因為賽事少,她們一度長期與業余棋手同場比賽,棋力得不到提升。
積分編排同臺競技
首屆嘉興周懶予杯的創辦,旨在打破這道壁壘。受邀參賽的是男子18歲、女子20歲以下的職業棋手和7段以上的業余棋手,其中職業新銳72名,業余豪強47名。和以往不同,周懶予杯是所有參賽棋手通過積分編排同臺競技,最后計算成績時才分開統計。開幕儀式上,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常昊說:“嘉興周懶予杯的誕生,將成為協會推動圍棋事業發展又一個重要支點。這次比賽為今后打通職業賽事和業余賽事奠定了參考的基礎。我們期待通過這樣的賽事,挖掘更多的圍棋人才,為中國圍棋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這項賽事因此受到極大的關注,尤其是職業低段與業余強手之間的實力對比,無論是棋手本人,還是廣大棋友,都迫切地想得到答案。事實證明,業余大賽中熏陶已久的棋手,在職業棋手面前依然具備戰斗力。周懶予杯上,馬天放、曹汝旭、楊雋翀、周逸瀟等人,都有過取勝職業五段和六段棋手的戰績。以他們為代表的業余強手,與職業五段及以下棋手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最終,11輪比賽下完,沒有一名棋手取得全勝。總名次上,圍甲上海清一隊主力許一笛六段贏得第一名,并獲得16萬元獎金。而馬天放8段不但贏得業余組冠軍,還在總排名中高居第三,收獲6萬元獎金。
拓寬棋手交流渠道
最后一輪比賽,馬天放執黑對上前8輪連勝的周子弈六段,憑借做劫頑強地治孤成功,最終擒下強敵,拿到18個積分。總名次上,進入前30的業余棋手還有楊雋翀、白寶祥、周逸瀟等人。賽后馬天放表示,嘉興周懶予杯是自己參加過的積分循環制大賽中,棋手整體實力最強的,“好不容易有和職業新銳同臺競技的機會,肯定好好珍惜。而且這樣的比賽以前也未參加過,覺得挺有意思。下次一定再來。”
在中國圍棋協會的推動下,通過開放職業大賽的預選賽,增加參賽名額,職業低段棋手、女棋手獲得了更多高質量比賽的機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也增添了信心。周懶予杯的創新辦賽,提供了更多寶貴的歷練。在嘉興,不少年輕的職業棋手表示,以往下得大多是淘汰賽制的比賽,這次在周懶予杯每天下3輪,總共11輪,經歷多盤高強度的對局,對自己的鍛煉價值非常大。
嘉興周懶予杯還要辦第二屆、第三屆,要成為圍棋公開賽新的標桿。相信今后會有更多賽事拿掉“業余”二字,打通職業與業余的壁壘,拓寬棋手交流的渠道,推動圍棋人才共同成長。
原標題:《為何這項圍棋公開賽廣受好評?首屆嘉興周懶予杯打通壁壘促圍棋人才共同成長》
欄目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金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