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于昨天(7月8日)21時25分前后在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沿海登陸。受“丹娜絲”影響,昨天,浙江、福建、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
△7月9日早上7點前后的FY-4B/GHI可見光全色云圖顯示:受臺風“丹娜絲”登陸影響,福建東部對流發展旺盛。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丹娜絲”雖然已經登陸,但由于水汽輸送條件較好,強度減弱緩慢,未來一路向西偏南方向移動,將為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帶來持續性降雨。
那么
臺風帶來的降雨會受哪些影響?
這些知識點
一起了解
強度弱的臺風
也可能帶來較大的降雨影響
臺風的強度,與其帶來的風雨影響并不一定成正比。強臺風無疑會帶來狂風巨浪和暴雨,但一些看似強度較弱的臺風,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造成嚴重的風雨影響。這是由于臺風的降水分布不均勻造成,有時強降水會集中在臺風的某一側,而非整個覆蓋區域。
此外,弱臺風在行進過程中如果遇到有利的氣象條件(如冷空氣、西南季風等),也可能激發出強烈的降水。當臺風北上與南下冷空氣相遇,哪怕冷空氣不是特別強,也可以恰到好處地給臺風熱力和動力過程施加擾動,導致氣流動力抬升和輻合增強,有利于降水出現較大增幅。
而臺風登陸后,如果恰巧有西南季風卷入臺風環流,這就如同多了一個源源不斷輸送水汽的“水泵”,臺風即便脫離海洋,仍能短暫地維持相對充足的水汽輸送,為繼續前進積蓄力量。例如,2006年第4號臺風“碧利斯”雖未達到臺風級,但卻因南側強降水給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帶來了嚴重的洪澇災害。
△臺風的內部結構
結構松散的臺風
降雨影響仍不容小覷
臺風的結構緊湊度,并不能直接決定其影響大小。一些結構松散的臺風,雖然中心風力不強,但其外圍風力大,且其外圍環流可能攜帶大量水汽,在特定地形或氣象條件下引發強降水。此外,松散結構的臺風,在行進過程中可能更容易受到其他天氣系統的影響,從而改變其路徑和強度,增加預測難度和防范風險。因此,不能僅憑臺風的外觀結構來判斷其影響大小。
遇到哪些天氣或地形條件
臺風帶來的風雨影響會“翻倍”?
在臺風行進過程中,如果遇到特定的天氣或地形條件,帶來的風雨影響會加劇。除了西南季風會給臺風提供水汽補給增加降水強度外,地形因素也是影響臺風風雨強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3年,臺風“杜蘇芮”給我國華北地區帶來極端強降水。
首先,臺風遇到迎風坡地形,氣流會被迫抬升,對流突然加強,此時降水強度很可能加大。其次,在丘陵山地地區,臺風帶來的強勁降水可能誘發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而在沿海地區,由于海水漲潮和風暴潮的疊加作用,可能導致海水倒灌和堤壩潰決等。此外,當臺風登陸后繼續北上并遇到特定的大氣環流形勢時,其殘余環流可能長時間滯留某地,引發極端降水。2023年7月末,臺風“杜蘇芮”在華北地區造成的持續性暴雨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例證。
千里之外
為何也會受臺風影響?
事實上,被臺風云系覆蓋的地區產生降水,只是臺風的直接影響。有時,臺風還會“隔山打?!薄ㄟ^與周圍系統的相互作用,調整大氣環流,將遠距離的水汽輸送到其他地區,導致這些地區出現強降水,這就是“臺風遠距離暴雨”。
在我國東部沿海登陸的臺風,可能會給我國東北、華北和內陸地區帶來降水。例如,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甚至影響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重慶,為重慶中西部地區帶來強降水。這是因為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加強西伸,臺風向偏西方向移動,副熱帶高壓和臺風形成的阻塞形勢使高空槽、低渦移動緩慢,加之臺風外圍的偏東氣流源源不斷輸送水汽共同影響,為重慶帶來“遠程”降雨。因此,即使一個地區與臺風的中心位置相距甚遠,也可能會受到臺風的間接影響。
在防范臺風時
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包括臺風的結構、強度、路徑
移動速度、地形地貌以及環境因素等
綜合研判才能更加準確地
預測和應對臺風及其帶來的影響
(來源:中國氣象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