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深夜,馬斯克一條推文炸了鍋——"美國黨"正式成立。
誰能想到,英國《獨立報》民調竟顯示40%美國人支持這個"剛出生"的政黨,特朗普的回應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一個科技狂人憑啥能讓近半數美國人"路轉粉"?特朗普又為啥突然"佛系"了?
編輯:CY
數據炸場,全網震動
40%支持率,這數字有多炸?說實話,當英國《獨立報》這個數據一出來,整個美國政壇都懵了。一個連競選綱領都沒發布的新黨,竟然能讓4成美國人表態支持。
更離譜的是,在這40%里面,有14%的人明確說支持"美國黨",22%還在觀望,只有38%直接反對。要知道,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第三黨,也就是1992年羅斯·佩羅的"改革黨",最高得票也才19%。
馬斯克這個"政治菜鳥",連注冊程序都沒走完,支持率就直接碾壓了傳統第三黨的巔峰。這數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美國民眾對現有兩黨制的失望,已經到了臨界點。
當一個從來沒搞過政治的科技狂人,僅憑一條推文就能獲得如此驚人的響應,說明美國的政治生態確實出了大問題。政治圈的反應也很有意思。
共和黨內部已經炸了鍋,有參議員直接放話要讓馬斯克"成為沒有國家的人"。民主黨呢?一邊偷著樂共和黨"終于分裂了",一邊又擔心馬斯克會搶走他們的溫和派票倉。
最搞笑的是華爾街,股市開盤就是一片綠,特斯拉股價卻逆勢上漲3.2%。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告訴我們,他們對馬斯克這步棋還是看好的。
扎心了老鐵,痛點太準
馬斯克這招確實夠狠,直戳美國最疼的地方。他在宣布建黨時說的那句話,簡直就是給美國政府的死亡診斷書:"美國正在因為浪費和貪污而破產。"
這話說得有多扎心?美國聯邦政府現在背著31.4萬億美元的債務,2023財年赤字達到1.7萬億美元。算下來,每個美國人頭上都壓著9萬多美元的債。
普通老百姓看著錢包縮水、物價飛漲,早就煩透了兩黨的扯皮表演。民主黨喊"加稅富人",共和黨喊"減稅刺激",吵了幾十年,最后苦的還是中產階級。
房貸利率漲到7%,油價突破每加侖4美元,醫療保險費用年年漲,老百姓哪還有心情聽政客畫餅?馬斯克承諾"還美國人自由",這個"自由"不是空口號,是針對政府破產危機給出的具體解決方案。
他瞄準的,正是那58%認為"兩黨根本不代表民意"的美國人。這些人里,有被高稅收壓得喘不過氣的工薪族,有被醫療賬單逼到絕境的中產,還有看夠了政客"表演"的獨立選民。
當馬斯克說要用"技術救國"時,這些人聽到的不是又一個空洞的競選口號,而是一個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更要命的是,馬斯克這個人本身就是"美國夢"的活體證明。
從南非移民到全球首富,從瀕臨破產到改變世界,他的每一步都在告訴美國人:真正的改變是可能的,只要你敢于打破陳規。
特朗普服軟?這波操作很6
說起特朗普的回應,真是刷新了大家的認知。按照特朗普以往的脾氣,面對這種公開挑釁,他早就開始發推罵街了。什么"滾出美國"、"取消簽證"之類的狠話,那是張口就來。
但這次不一樣,特朗普發了篇三段式的"心痛聲明",通篇沒有一句臟話,反而用了"難過"這個詞。他說:"看到馬斯克徹底脫軌,我感到很心痛。"網友們都驚了:這還是那個天天開炮的特朗普嗎?
其實特朗普這波操作背后的算盤,精得很。首先,他怕馬斯克手里有"黑料"。2023年馬斯克收購推特后,搞了個"政客言行數據庫",里面存了不少美國政要的"精彩瞬間"。
特朗普自己當年也是靠"通俄門"、"郵件門"這些猛料上位的,自然明白信息戰的威力。其次,他擔心激怒中間選民。特朗普的基本盤是保守派,但美國現在中間派占多數。
如果他公開罵馬斯克,等于把這些搖擺票往對手懷里推。最關鍵的是,馬斯克正在搶特朗普的"基本盤"。民調顯示,支持"美國黨"的人里,近一半都是獨立選民,這些人本來可能是特朗普的"潛在票倉"。
特朗普要是硬剛,等于直接把這些票送給馬斯克。所以他選擇了"溫水煮青蛙"的策略:先承認過去的合作關系,再解釋政策分歧,最后用"保護美國公眾"當遮羞布。
整套說辭刻意規避攻擊性詞語,這在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中,確實屬于高情商操作。
游戲規則要變天?有點意思
有意思的是,馬斯克玩的根本不是傳統政治那一套。他提出要爭奪參議院2-3席、眾議院8-10席,這種策略和傳統政黨完全不同。傳統政黨都想獲得多數席位,馬斯克卻要當"造王者"。
在當前國會兩黨力量接近的情況下,新黨的幾個關鍵席位,足以在重要法案表決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比試圖獲得多數席位要現實得多。
美國的選舉制度天然排斥第三方,比如得克薩斯州注冊新黨需要收集8萬多個有效簽名,紐約州更狠,要求前次州長選舉得13萬票。
他手里攥著技術和資本兩張王牌,SpaceX承擔了美國60%的軍用衛星發射,特斯拉電池技術讓美軍軍艦電動化改造快了3倍。
美國軍方和軍工企業早就和馬斯克"綁死"了,政府無腦攻擊馬斯克,等于砸自己的飯碗。更關鍵的是,馬斯克戳中了美國"技術救國"的痛點。
當特朗普還在搞"美國優先"的民粹政策時,馬斯克已經在用SpaceX證明美國的技術實力。當兩黨還在為預算扯皮時,馬斯克的星鏈已經在改變全球通信格局。
這種對比讓很多美國人意識到,也許真正能讓美國重新強大的,不是政客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馬斯克提出"代表80%中間派",本質上就是在說:兩黨只會內斗,我能用技術讓美國重新領先。
不管馬斯克最終能不能成功,至少他已經撕開了一道口子。美國兩黨制維持了150多年的格局,正在遭受最富有挑戰者的沖擊。這場政治實驗的結果,可能會重新定義美國政治的未來。
結語
馬斯克搞"美國黨"這事兒,與其說是政治野心,不如說是美國人對現狀不滿的一次集體爆發。特朗普這次的"高情商",恰恰說明傳統政客面對新玩家時的心虛。
當一個科技狂人能用一條推文撬動40%的民意時,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個人影響力的極限,更是傳統政治體制的脆弱。
馬斯克可能不會成為總統,但他已經證明了一件事:在這個時代,改變游戲規則比遵守游戲規則更有價值。你覺得馬斯克這招能成嗎?還是說,他只是想給兩黨一個下馬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