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眾多細胞免疫療法紛紛崛起,發展迅猛,無疑掀起了一場癌癥治療的熱潮。
曾在2012年成功“治愈”白血病女孩Emily的CAR-T細胞療法,成為醫學界繼PD-1后,又一炙手可熱的明星療法。
Melinda Bachini作為第一個接受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治療的膽管癌患者,至今已幸存近15年,這款“古老”的TILs細胞療法讓她從生存期僅剩幾個月到重獲新生,展示了細胞免疫療法強大的殺癌能力。
曾經被視作“最后選擇”的CAR-T細胞療法,如今已讓超過40%的晚期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活過5年大關,且三分之一的患者無進展生存超過3年,而在傳統治療時代,這一數字不足20%。
這些突破標志著癌癥治療正式邁入“活藥物時代”——通過改造人體免疫細胞,使其成為精準識別并持續剿滅癌細胞的“智能導彈”。
數據顛覆:五年生存率翻倍的臨床革命
在彌漫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領域,CAR-T 療法使復發難治患者的 5 年總生存率從傳統化療的 20% 躍升至 41%,其中部分亞型患者甚至實現長期治愈。以同濟大學 C-CAR066 研究為例,14 例患者的總緩解率高達 92.9%,中位生存期長達 34.8 個月,遠超歷史數據。多發性骨髓瘤領域,西達基奧侖賽(Carvykti)的 CARTITUDE-1 研究顯示,98% 的患者實現客觀緩解,78% 達到嚴格意義上的完全緩解,中位緩解持續時間達 21.8 個月,讓晚期患者看到 “根治” 希望。
實體瘤治療同樣迎來曙光。TIL 療法 GT201 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實現 100% 疾病控制率,部分緩解率達 42.9%,其中一位患者腫瘤縮小 69%。NK 細胞聯合肝動脈灌注化療(HAIC)在晚期肝癌中客觀緩解率達 63.6%,12 個月和36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72.7%和54.5%,遠超傳統末線治療的6個月。更令人振奮的是,古巴肺癌疫苗 CIMAvax-EGF 使晚期 NSCLC 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從 5% 提升至 20%,部分患者生存期延長至 7 年以上。
四大革命性療法,重塑癌癥治療格局
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的療法。這種療法通常涉及以下步驟:抽取患者的血液,分離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然后在實驗室進行體外培養、活化擴增。最后,這些增強的免疫細胞亞群會被回輸患者體內,以補充免疫細胞的數量,增強其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依據擴增的免疫細胞亞群的不同,會被賦予不同的命名。
不同于手術(切除病灶)、化療(對微轉移有效)、放療(局部有效改善)的是,細胞免疫治療側重的是提高人體的應對能力,通過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質量和裝備,來精準識別、絞殺敵人,避免無差別攻擊。
今天,無癌家園小編將從CAR-T療法、TCR-T療法、TIL療法、CAR-NK療法等這幾種免疫細胞療法入手,深入探討它們在血液腫瘤、實體瘤治療中的應用與突破。
CAR-T療法:從血液瘤到實體瘤的破壁者
T細胞是人體內極為重要的免疫細胞類型,通常而言T細胞壽命可達數年以上。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的核心,是將患者自身的T細胞改造成“抗癌特種兵”。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科學家為T細胞裝上人工設計的“導航雷達”CAR,使其能精準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特定靶點(如CD19、CD20、BCMA),并激活強大的殺傷機制。
與傳統化療“無差別轟炸”不同,CAR-T實現了癌癥治療的“精準斬首”。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有13款CAR-T產品上市,在復發難治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中,將原本不足10%的生存率提升至65%以上。
胃癌、胰腺癌:靶點Claudin18.2
近日,實體瘤CAR-T領域再次傳來捷報!2025年6月25日,科濟藥業宣布,其自體Claudin18.2 CAR-T 細胞產品舒瑞基奧侖賽注射液(Satri-cel,CT041)的新藥上市申請(NDA)已正式提交至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擬用于治療 Claudin18.2 表達陽性、至少二線治療失敗的晚期胃/食管胃結合部腺癌(G/GEJA)患者。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舒瑞基奧侖賽即將成為全球首款針對實體瘤的CAR-T產品,早日惠及廣大胃癌患者。
作為國際上首個針對Claudin18.2的CAR-T細胞,Satri-cel從2019年首次亮相就驚艷世界,其顯著的療效展現出對消化系統腫瘤的良好治療前景。
最新臨床試驗結果已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Lancet》和2025年ASCO學會上正式公布。
中位總生存期顯著延長,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在所有隨機人群(ITT)中,基于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價,satri-cel組的 mPFS顯示出顯著改善(3.25個月vs 1.77個月,患者疾病進展/死亡風險顯著下降達63%,并且 mOS 明顯趨于延長(7.92個月vs 5.49個月)優于 TPC 組。簡單來說,相比標準療法,satri-cel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延長了44%。
在實際用藥人群(mITT)中,共有136例接受研究藥物治療(satri-cel 88例 +TPC 48例),IRC預測的中位PFS分別為4.37個月vs 1.84個月,患者疾病進展/死亡風險下降 70%,中位OS分別為8.61個月vs 5.49個月,死亡風險下降40%。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satri-cel治療的TPC組患者(n=20)的中位OS為9.20個月。在所有接受satri-cel治療的患者(n=108)中,與未接受satri-cel治療的TPC患者(n=28)相比,中位OS分別為9.17個月vs 3.98個月,患者疾病進展/死亡風險顯著下降約72%。
客觀緩解率22%,疾病控制率63%
經獨立審查委員會(IRC)評估,satri-cel組確診客觀緩解率為 22%(23/104),TPC 組為 4%(2/52);satri-cel組疾病控制率為 63%(65/104),TPC 組為 25%(13/52)。
研究結果顯示,在 Claudin18.2 表達陽性、至少二線治療失敗的胃/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中,舒瑞基奧侖賽對比標準治療可顯著改善無進展生存期(PFS),并能夠顯著延長總生存期(OS),同時安全性可控。
除此之外,還有多款靶向CLDN18.2的CAR-T細胞療法。例如,由傳奇生物研發的LB-1904,用于治療胃癌或者胰腺癌,目前已經進入臨床I期試驗。
肝癌:靶點GPC3(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2025年ASCO會議上公布了原啟生物Ori-CAR-001(Ori-C101)療法治療GPC3陽性肝細胞癌的最新試驗數據,截至2024年12月17日,共有10例符合條件的患者接受了3個劑量水平(DLs)的Ori-C101輸注。
在9例可評估療效的患者中,6例患者(66%)在DL2或更高水平上實現了疾病控制。值得一提的是,DL3的所有患者均實現了客觀反應,即腫瘤體積明顯縮小。特別是1例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在9個月的隨訪評估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持久性,無復發跡象。
早在2021年ASCO年會上就公布過Ori-C101治療復發難治性肝細胞癌的臨床試驗數據,截至2021年3月10日,11例多線治療失敗(化療、TACE、靶向治療)患者中,9例患者可評估療效,客觀緩解率44.4%(4/9),疾病控制率77.8%(7/9)。其中1例患者部分緩解持續超6個月,腫瘤體積在細胞輸注后1個月縮小超80%,疾病控制超8個月。
結直腸癌:靶點GCC/GUCY2C/CEA
2022年4月19日,上海斯丹賽生物宣布,其開發的實體瘤CAR-T產品GCC19CART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
在ASGCT會議上,斯丹賽介紹了關于21例患者的最新臨床數據,其中13患者以1級劑量(1x106 cells/kg)入組,8名患者以2級劑量(2x106cells/kg)入組。根據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1級劑量組客觀緩解率(ORR)為15.4%(2/13),2級劑量組客觀緩解率為50%(4/8)。
除了靶點GCC外,結直腸癌另外一個有效靶點CEA也是近期研究熱門。
約75%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因循環腫瘤細胞和微小殘留病灶,在術后兩年內復發。CAR-T 細胞療法對血液腫瘤有效,也可能用于治療復發性結直腸癌肝轉移。2025年ASCO大會上公布了CAR-T療法在結直腸癌肝轉移術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該研究選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間,共12例接受CAR-T細胞輸注(1×10^6/kg 組和 3×10^6/kg 組各2例,6×10^6/kg 組8例)的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在6×10^6/kg 劑量組中,4例受試者在輸注后分別維持了5個月、7個月、10個月和15個月的無復發生存,目前仍在隨訪中。通過CAR-T細胞輸注,6×10^6/kg 劑量組中57.14%的受試者在根治性切除術后兩年內未復發。
這是首個探索抗CEA CAR-T療法延長結直腸癌肝轉移術后患者無復發生存期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療法無嚴重不良事件,且高劑量治療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
在此之前,第三軍醫大學錢程教授團隊曾報道了CEA CAR-T細胞在10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其中7例患者疾病穩定,2例出現明顯腫瘤縮小,所有患者均觀察到血清CEA不同程度下降。
在之前的新聞稿中報道,臨床前小鼠體內研究結果顯示,C-13-60具有明顯的有效性,有望幫助更多的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患者成功擺脫病痛的折磨。
間皮瘤、卵巢癌:靶點MSLN
間皮瘤
2021年11月,來自美國的醫學研究者們發布了一項CAR-T聯合PD-1抑制劑的臨床試驗的I期結果在知名《Cancer Discovery》雜志上,主要闡述了以間皮素為靶點的自體CAR-T細胞與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聯用治療惡性胸膜間皮瘤(MPM)的臨床療效。
間皮素高表達于多種腫瘤組織,比如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以及膽管癌等(圖源 PNAS)
在此項臨試驗中,共納入27例患有胸腔腫瘤的患者接受治療,其中轉移性肺腺癌1例,轉移性乳腺癌1例,其余均為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
27例患者中,有23例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在CAR-T治療前進行環磷酰胺預處理,其中有18例患者接受CAR-T聯合pembrolizumab治療,5例僅接受CAR-T治療。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患者均接受過一輪既往治療,33%的患者接受過≥3輪的既往治療。
需要指出的是,惡性胸膜間皮瘤是一種PD-L1表達及腫瘤突變負荷均較低的惡性腫瘤,前期的臨床試驗也證明患者不能受益于PD-1/PD-L1免疫抑制劑的單藥治療。
在確保安全性和持續性良好的細胞制品的前提下,臨床效果也讓人格外驚艷!
23例接受治療的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中,CAR-T治療后的中位生存期為17.7個月,一年存活率為74%。而在18名接受了CAR-T+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的患者中,中位生存期達到了23.9個月,一年存活率為83%。
更驚人的發現是,靶向間皮素的CAR-T療法有望在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中實現長期的疾病緩解。在治療后第4~6周的影像檢查中(n=16),有12.5%的患者的療效達到了部分緩解,56.3%的患者為疾病穩定。在疾病穩定或部分緩解的患者中,有8名患者能夠維持疾病狀態超過6個月。
卵巢癌
2018年7月,MaxCyte宣布,公司基于mRNA非病毒技術開發的治療實體瘤的CAR細胞療法已被FDA批準開始臨床試驗,同時,這也是MaxCyte全資擁有的第一個CAR項目MCY-M11,靶點正是間皮素(MSLN),通過腹腔內注射治療復發/難治性卵巢癌和腹膜間皮瘤患者。
TCR-療法:深入細胞核的“精準獵手”
CAR-T 和 TCR-T 都屬于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T細胞療法,與CAR-T相比,TCR-T療法能夠識別腫瘤內外多種抗原靶點,可廣泛用于治療包括實體瘤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因此被寄予厚望。
乙肝病毒相關性肝癌
星漢德生物公司首次公布了其靶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TCR-T療法SCG101的臨床試驗中期數據,此次試驗主要是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細胞癌患者。
其數據顯示,在3例 HLA-A*02:01陽性的晚期乙肝病毒相關性肝細胞癌患者中,三分之二的觀察到病灶縮小的患者的腫瘤生長得到控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患者曾接受過至少兩種癌癥治療。研究表明,SCG101具有顯著的抗病毒和抗腫瘤活性,疾病控制率可達66%!
這是首個靶向HBsAg細胞治療獲得臨床概念驗證,是TCR-T細胞治療在病毒相關實體瘤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乙肝病毒相關的成人肝細胞癌
FDA授予來恩生物醫藥有限公司(Lion TCR)研發的LioCyx-M004快速通道指定,這是一種T細胞受體T細胞療法,用于治療乙肝病毒相關的成人肝細胞癌(HCC)。
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沒有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也沒有神經毒性的跡象。疾病控制率為60%,緩解持續時間為27.7個月。患者的中位OS為33.1個月(典型案例如圖所示)。
和索拉非尼的歷史數據比較,來恩的LioCyx-M產品的中位生存期的臨床數據獲得顯著提升,翻了3倍!
該研究將是首個使用HBV特異性TCR-T細胞療法治療乙肝相關肝癌的研究。
宮頸癌、肛門癌、頭頸部腫瘤
TCR-T療法KITE-439治療HPV陽性實體瘤的臨床1期試驗的數據表明,靶向16型HPV(HPV-16)的E7蛋白的TCR療法能夠在部分HPV-16陽性癌癥患者身上實現腫瘤部分緩解。
結果顯示,在7例可評估的患者中,3例部分緩解,2例患者疾病穩定。截止數據發布時,緩解期最長可以達到9個月,獲得部分緩解的患者分別為外陰癌、口咽癌和肛門癌患者。
到目前為止,TCR-T 細胞免疫療法已在部分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對肝癌、黑素瘤、滑膜細胞肉瘤的治療效果很明顯,但是對食管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等其他實體瘤的療效尚有待進一步臨床驗證。
TIL療法:實體瘤的“自體護衛隊”
TILs是一種對實體腫瘤有著天然歸巢優勢的細胞免疫療法,即從患者的腫瘤中分離出淋巴細胞,將分離的細胞在體外激活擴增或加以改造,然后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通俗點講,這款療法相當于直接從戰場上拉回有戰斗經驗的老兵,經過一輪“政治審查”和業務能力“大比拼”,把內奸、叛徒盡量剔除出去,留下戰斗力最強的,提供補給,再重新送回戰場繼續戰斗。
與其他免疫療法(例如,CAR-T、PD-1/PD-L1抗體)相比,TIL具有多靶點、腫瘤趨向和浸潤能力強、副作用小等優勢;是實體瘤治療的理想選擇,前景廣闊。
2024年2月16日,Iovance Biotherapeutics公司宣布Lifileucel(LN-144)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 加速批準上市(PDUFA日期為2月24日),用于治療PD-1抗體治療后進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商品名為Amtagvi。根據新聞稿可知,這也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TIL療法,更是首款獲批的治療實體瘤的T細胞療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除了黑色素瘤外,TILs療法在非小細胞肺癌、宮頸癌、膽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頭頸部、肉瘤、膽囊癌等惡性腫瘤中均顯示出巨大潛力。已經發展的各項研究表明,TILs治療將有待不斷改進和發展,最終將成為人類抗癌的新武器。
CAR-NK療法:攻克實體瘤的“希望之光”
CAR-T細胞療法取得的成功激發了人們對用CAR基因修飾NK細胞來增強其殺腫瘤能力的熱情。
CAR-NK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給NK細胞加入一個能識別腫瘤細胞,并且同時激活NK細胞殺死腫瘤細胞的嵌合抗體。2020年,CAR-NK免疫細胞治療曾被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納入度生物醫學領域的十代矚目進展之一。
越來越多的體外和體內研究驗證了CAR-NK細胞對實體瘤的活性,其中大多數臨床前數據可用于胃癌、結直腸癌、肝癌、非小細胞肺癌、膠質母細胞瘤、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這些結果促成了首個用于實體瘤治療的 CAR-NK 細胞臨床試驗的啟動。
本文為無癌家園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