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警官,你給我送溫暖,我給你送清涼!”烈日下,房產中介小楊為正在路口執勤的倪嘉輝遞上一瓶冰水。今年3月,他曾因騎行電動自行車未戴頭盔,被倪嘉輝深談教育一小時后改變了自己“戴頭盔沒啥用”的想法,并稱贊其是“上海交警中講得最好的”。事后,倪嘉輝親手送給他一頂頭盔并為他戴上,讓他感受到了法治的溫度。
“執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執罰為末,正心為本,讓對方真正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才是最重要的。”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管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肖玉泉中隊”領頭人倪嘉輝如是說。
在浦江之畔的人民城市,倪嘉輝用十一年如一日的堅守,將“肖玉泉精神”轉化為“人民城市”的生動實踐。他用法治保障人民權益,用真情傳遞城市溫度,在紅綠燈下彰顯了法治的“刻度”與“溫度”。
化身交通安全“播種者”
法條有刻度,執法有溫度。身為一名交警,倪嘉輝在基層執法過程中逐漸感悟,“現場處罰是‘果’,更重要的是‘因’,要從當事人思想源頭上解決問題。每一次的‘教科書式執法’都是一堂看得見的現場法治課。”
“我闖紅燈只是想多送幾單、多掙點錢。”2024年12月中旬,倪嘉輝執勤時將逆向行駛的外賣騎手小王攔下,小王竟失聲痛哭。原來,小王來自邊遠地區,多拉快跑是想多賺點錢供老家的妹妹上大學。了解情況后,倪嘉輝從逆行的危險后果講到生命安全,再講到交通事故對家庭的影響,“遞進式”地講道理,還從手機里挑出“非機動車違法”的警示教育片,用血淋淋的事故來警醒小王。“只有安全地跑,才能讓妹妹更安心地讀書!”倪嘉輝語重心長的勸解打開了小王的心扉。小王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主動加入了交通志愿者隊伍。
事后,“肖玉泉中隊”和小王所在外賣站點結對,倪嘉輝不僅經常帶隊上門做安全宣講,還在今年春節期間,為留滬的外賣騎手們送上一批暖心棉鞋和新年大禮包。小王和同事感慨萬分,“在上海送外賣心里暖暖的”“一定會注意交通安全”!
現在,這個站點160多名外賣騎手每天上崗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交通安全課”,每輛車上都貼著“一盔一帶,安全常在”的宣傳貼。該站點騎手的交通違法率下降了85%!
倪嘉輝的“教科書式執法”兼顧“法、理、情”,既有力度也有溫度。除了在交通管理一線執法外,他還將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前移。他不僅為“老楊樹宣講匯”的老同志上普法課,還帶著楊浦分局“小楊警”宣講團的成員走進中小學校園,普及交通安全法規知識。他充分發揮地區抖音、B站等互聯網頭部企業聚集優勢,開設“交通安全‘倪’知道”短視頻欄目,參與拍攝制作新媒體作品50余條,其參與制作的校園安全的爆款短視頻全網點擊量達1000多萬次;圍繞“110宣傳日”、“學雷鋒紀念日”、“五四青年節”等節點,線下開展交通安全普法宣傳500余次;他還組織開展“小小交警”體驗日,探索“屬地+社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共同參與的組團式服務模式。帶著“擴音器”普法的倪嘉輝掀起了上海交警“教科書式執法”的熱潮。
勇做交通治理“革新者”
“現在五角場是我們的消費首選地,環島明顯比以前更好開了,去哪個商場都方便!”家住外區的市民鐘先生這個月已經第6次帶家人來五角場商圈消費。五角場人氣爆棚的背后,有倪嘉輝和同事們的默默護航。
楊浦區五角場環島是全市車流量最大、路網最復雜、商業體最密集的路口,日均車流量超過12萬輛次,曾是個“名聲在外”的交通堵點,群眾反響強烈。
哪里有難題,哪里就有倪嘉輝解題的身影。倪嘉輝從日常警情中分析群眾出行、停車等需求,巡線丈量了5條主干道及18個支小路口,還運用支隊的“治堵系統”,詳細分析50多萬條基礎數據,梳理出4個重要擁堵點。在支隊的支撐下,他創新提出“圈層控流”理念,提議將五角場交通樞紐劃分為包含20余處主要路口和路段的“核心區、控制區、分流區”,分區施策,層級卸力。
為解決核心區“進得來”難題,他提議在每個近2分鐘的信號燈周期內,根據車流實際通行需求,將淞滬路進入環島的綠燈增加4秒,將黃興路進入環島的綠燈遲啟10秒,等候時間由此大幅縮短,將核心區的通行效率提升32%。
為解決控制區“出得去”難題,他創新試點“拉鏈式”管理措施,將翔殷、國和路口的中環路上匝道由原先的單車道通行調整為雙車道交替通行,上匝道主線通行車速提升17%。該經驗后也被推廣到全區同類路口。
為解決分流區“跑得快”難題,他建議在黃興路、中山北二路等多條道路區間增設“潮汐式”可變車道,大幅提升通行能力。
三管齊下后,五角場交通樞紐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呈現出“秩序之美”。在整個區域車流量提升7.5%的情況下,平均車速提升了12%,車均停車次數減少2次。新的交通舉措實施后,今年春節期間五角場商圈消費額同比增長5.2%,在上海12個重點市級商圈中增速排名第一。
倪嘉輝還牽頭推出共青國家森林公園和地鐵站間的免費巴士,轉化約20%的自駕車主選用公共交通入園,并拓展臨時停車位750個,有效化解游客“停車難”。他在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前夕,推動在1.5公里邯鄲路區間增設非機動車道,邯鄲路周邊路口非機動車通行效率由此提高50%以上,解決了廣大師生和居民的“出行難”,用實際舉措守護市民安暢出行路,護航城市高質量發展。
甘為愛民傳統“踐行者”
“琳媽,你的‘警察兒子’又來看你了。”在人和養老院,每次倪嘉輝的探望總會引來老人們的羨慕。這一切還要從倪嘉輝的“從警第一課”說起。
2014年,剛從警的他就跟著師父金海波上門“家訪”殘疾群眾陳愛琳母女,也從此接過愛心幫扶的接力棒。1999年,楊浦交警肖玉泉街頭偶遇母女倆,在得知孩子父親早就去世,腿腳殘疾的陳愛琳要獨自撫養患有先天腦癱、身心發育遲緩的小佳麗后,主動伸出援手。肖玉泉因病去世后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所在中隊被公安部命名為“肖玉泉中隊”。倪嘉輝逐漸成長為“肖玉泉中隊”的領頭人。
2016年,佳麗因病去世后,陳愛琳失去精神支柱,一度想要輕生,是倪嘉輝陪伴她走出陰影,也是從那時起,嘉輝開始管比自己年長30歲的陳愛琳叫起了“琳媽”。
與肖玉泉、金海波等前輩紓困解難式的幫助不同,倪嘉輝給予琳媽更多的是陪伴,提供情緒價值。琳媽人生中許多“第一次”都是嘉輝安排的:第一次去濱江、第一次坐地鐵、第一次逛商場、第一次喝奶茶、第一次過集體生日、第一次吃酸菜魚……
琳媽因為腿腳殘疾不能外出,嘉輝就想方設法帶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22年3月5日,嘉輝借來一輛依維柯,發現琳媽上下不便,他便一把將她抱起,輕輕地放到車上,那樣子像極了當年肖玉泉抱著小佳麗。在楊浦濱江的“人人屋”黨群服務站、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里,琳媽被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深震撼。第二次出行,嘉輝借用無障礙公交車,精心設計出一條“琳媽專線”,窗外的霓虹讓琳媽流連忘返,“我已經好多年沒看過上海的夜景了”。今年5月,嘉輝推著自己送給琳媽的母親節禮物——訂制輪椅,再次帶琳媽到楊浦濱江觀光。喝到嘉輝親手做的“警茶”后,琳媽感慨:“這是我這輩子喝到的第一杯奶茶,味道真香。”
十一年的長情陪伴,讓兩人情同母子。琳媽有本寶貝相冊,里面全是嘉輝為她挑選、制作的這二十多年來的溫馨瞬間;琳媽生日當天,嘉輝帶隊到養老院為老人們過集體生日,他親手為琳媽戴上虎頭帽,寫下“壽比南山”的暖心祝福;今年春節,嘉輝因為勤務安排,一直忙到大年初五才陪琳媽吃上一頓遲到的年夜飯,酸菜魚蒸騰的鍋氣熏濕了琳媽的雙眼;琳媽最近身體肌肉酸痛,嘉輝為她拍下舌苔照片發給中醫,確認是體內濕氣重后,為她買來祛濕茶,并端來熱水為她洗腳……
倪嘉輝和同事們也成了敬老院老人們的“兒子”,給老人講紅色故事,教他們寫春聯練書法;他還牽頭在復旦大學門前建立“學習雷鋒示范崗”——肖玉泉中隊便民服務站;帶頭成立“護考直通車車隊”,三年里已幫助50余名考生緊急取證。
從執法到服務,從創新到傳承,倪嘉輝以初心為筆、擔當為墨,在紅綠燈下書寫了法治的“刻度”與“溫度”,讓城市在安全與溫情中綻放平安之光。正如他所說:“執法的意義,不僅在于糾正違法,更在于點亮人心。”
【個人簡介】
倪嘉輝,男,漢族,1991年2月生,中共黨員,現任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通管理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曾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上海市青年崗位能手”“上海公安系統百佳標兵”“上海市公安局優秀共產黨員”等,入選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