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重拳砸盟友,東南亞產業鏈遭圍堵,越南背刺中國真能笑到最后?
特朗普政府這一拳打得太狠了。
8月1日起,日韓要交25%關稅,柬埔寨、泰國扛著35%的關稅壓力,印尼的32%直接把新能源車產業鏈架在火上烤。
更絕的是南非無緣無故吃了30%重稅,這些數據背后藏著兩個秘密:第一,凡是接收中國產業鏈轉移的國家都在挨打名單;第二,跟中國走得近的都被重點關照。
越南這時候搞了波騷操作——用零關稅向美國投誠,還幫著查中國商品轉運,換來了全東南亞最低的20%稅率。
可這就像在刀尖上跳舞,越南以為自己賺到了,卻不知道隔壁柬埔寨寧可扛著35%的關稅都不肯跟中國翻臉。
更戲劇性的是,面對真正的大boss中國,美國反而客客氣氣派財長來遞橄欖枝,這出關稅大戰的戲碼看得人頭皮發麻。
關稅數字背后是赤裸裸的產業鏈爭奪。
馬來西亞的芯片廠、泰國的輪胎車間、柬埔寨的服裝流水線,表面看著是東南亞的工廠,實際串著中國供應鏈的筋骨。
美國這招毒得很:要么把車間搬到美國本土免稅,要么等著被高關稅壓死。
但東南亞國家現在學精了,馬來西亞拉著泰國搞科技產品配額反擊,柬埔寨直接喊話要加深中柬合作,七成東盟國家都在用實際行動打美國的臉。
最諷刺的是,美國揮舞關稅大棒砸得越狠,東南亞各國跟中國簽自貿協定的速度越快。
仔細看這場關稅圍剿戰,暴露了美國三大致命傷。
第一,霸權思維根本玩不轉現代貿易。
還想用八十年代那套"加稅恐嚇"來控制全球經濟鏈條?看看現實吧,柬埔寨寧可多交35%稅也要保住西港經濟特區的中國投資,印尼硬頂著32%關稅也不肯關停中企建的鋰電池基地。
第二,欺負小弟暴露領導力危機。
日韓這兩個鐵桿盟友說打就打,南非因為開個金磚峰會就被報復,以后哪個國家敢死心塌地跟美國混?最搞笑的是越南,以為學菲律賓當"乖寶寶"就能上位,可等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落地,河內怕是要抱著那點關稅優惠哭暈在海關。
第三,對華政策精神分裂晚期。
一邊瘋狂打壓中國產業鏈,轉頭又求著中國買國債搞合作,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中國應對這波攻勢有套組合拳打得漂亮。
先跟馬來西亞、泰國搞"關稅盾牌"消化沖擊,再加速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最關鍵的是堅持不當美國的接盤俠。
看著越南現在蹦跶得歡,其實危機四伏——服裝訂單正在往孟加拉轉,電子裝配線被印尼截胡,更別說中越邊境口岸每天四萬輛貨車的貿易量,這種畸形關系能維持多久?反觀柬埔寨,中國援建的金港高速剛把物流成本砍掉一半,西哈努克港的深水碼頭快把新加坡急瘋了。
這年頭選邊站可是技術活,越南這次怕是要把二十年積累的產業優勢賠進去。
關稅大戰打到這個份上,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美國的貿易霸凌就是在給自己挖墳。
中國產業鏈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代工小弟",東南亞更不是任人擺布的棋盤子。
從馬來西亞的反制措施到柬埔寨的硬氣回應,全球南方國家正在用腳投票。
倒是美國該想想,當小弟們都不愿當炮灰的時候,這套剝削體系還能撐多久?歷史從來不等人,當越南還在關稅賬本上精打細算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巨輪已經鳴笛起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