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成都市總工會主辦,崇州市紀委監委、崇州市總工會承辦的“清風入罨畫 廉潤鑒古今——2025年成都市職工廉潔文化建設主題活動”在崇州罨畫池舉行。這場融合古今廉脈的文化盛宴,以沉浸式體驗、情景化展演和互動式教育,帶領200余名成都職工在千年文脈中探尋廉潔基因,于時代實踐中筑牢清廉根基。
活動現場
實景浸潤:在歷史溫度中
解碼廉潔文化基因
上午9時許,成都職工代表們踏入罨畫池博物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開啟實景學習。“非我之物,絲縷不取;清白之心,經緯分明”——當陸游廉政詩詞與州文廟儒家廉義思想在青磚黛瓦間交織,職工們駐足于“公生明,廉生威”匾額前,仿佛穿越八百年時光,與這位“憂國憂民”的南宋詩人展開精神對話。
活動現場,崇州特色市集如一幅鮮活的市井畫卷徐徐展開。一旁的勞模職工事跡展板前,勞模工匠們的耕耘故事與竹編的經緯線條相互映襯,讓“致敬勞動者,奮進新征程”的氛圍浸潤每個角落。
現場,由勞模工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職工代表作為領誦人帶領現場全體觀眾齊聲誦讀《致全市廣大職工共建清廉蓉城的倡議書》,向全市廣大職工發出積極投身清廉蓉城建設,用激情和努力凝聚“成工”力量,共同擦亮公園城市“濯纓錦江、清流萬里”清朗底色的倡議。
活動現場
情景詩誦《傳家風》
一代又一代的廉潔接力
“竹有節,人有格”——隨著古琴聲起,《清風課堂?傳家風》以師生對話為主線,在三幕情景中勾勒出廉潔文化的傳承圖譜。
當10名小演員用稚嫩童聲喊出“做一粒好種子”時,臺下職工無不為之動容——這場融合音樂、朗誦與情景表演的劇目,正是對“小家傳大愛,共筑清廉城”理念的生動詮釋。
“從想逃離‘面朝黃土背朝天’,到成為農業職業經理人,變化的是身份,不變的是本分。”四川省勞動模范謝嬌的分享如同一粒種子,在職工心中生根發芽。她以父親“田埂上的堅守”道出“踏踏實實、不糊弄”的農耕廉潔觀,用袁隆平院士“做一粒好種子”的家風箴言,將“端穩中國飯碗”的家國情懷與“誠實勞動、清白做人”的職業操守緊密相連。“家風就像一條線,牽著小飯碗,連著大糧倉”——這句樸實話語,讓在場職工深刻理解到:廉潔不僅是廟堂之高的準則,更是田間地頭的堅守。
罨畫池藝術團還原的陸游修堤故事,將觀眾拉回1174年的蜀州。當“陸游”與貪官李縣丞的對手戲上演,“秋毫不敢有所犯”的鏗鏘誓言與“整頓吏制、嚴懲貪墨”的果敢行動,讓千年廉吏的風骨穿越時空。
成都市總工會呼吁每一位職工:以“廉潔修身”與“崗位建功”相結合,讓手中的竹編、田壟的種子、機器的齒輪都成為清廉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