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父親就教導我要學科學、學技術,出去學習后一定要回來為國家作貢獻?!?月27日,中國高校繼電保護學科奠基人、天津大學教授賀家李迎來百歲壽辰。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父親“學科學、報祖國”的教誨仍刻在賀家李的心中。而賀家李也用畢生實踐,兌現了對父親的承諾。
敢為人先:從“填補空白”到“全球首創”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電力工業百廢待興?!啊^電保護’是對電力系統中的異常情況進行檢測并告警的一種重要措施,被稱為電網的‘保護神’?!辟R家李回憶說,當時的中國高校未開設這一專業,人才極度缺乏。
1948年,賀家李以電機系第三名的成績,從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畢業,并留校任教。其后,他又作為北洋大學選派的研究生,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師從蘇聯專家,成為中國首批5位繼電保護專業學者之一。
1955年,竣工在即的四川獅子灘水電站卻因一條不到兩公里的35kV輸電短線路沒有快速繼電保護裝置犯了難。沒有它,這座新中國首個梯級開發水電站將無法按時發電。對此,剛過而立之年的賀家李留下一句“我試試看”后,便開啟了艱苦攻關。
當時,短線路繼電保護是世界性技術難題,國內外均無成熟解決方案。繼電保護需要在幾十毫秒內準確識別高電壓、強磁場環境中的故障信號,技術難度極大。賀家李帶領團隊日夜攻關,頻繁往返于水電站現場和實驗室,筆記本上記滿線路參數,在實驗室模型上又開展了上百次的研究。
經過一年半的刻苦鉆研,賀家李終于成功研究出一種方向縱差保護原理,并在實驗室自制了“方向縱差保護裝置”,保證了獅子灘水電站按時投運發電。這一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并且在可靠性和靈敏性上優于蘇聯研制的短線路保護裝置,得到了國內外高度評價。蘇聯顧問風趣地稱他為“能干的小伙子”。
后來,時任天津大學電力系主任陳蔭谷考慮到賀家李的卓越貢獻,準備晉升他為副教授。他卻婉拒道:“我還年輕,學識還不夠,對年輕人還是多鍛煉幾年好。”
此后60余載,賀家李“敢為天下先”的創新腳步從未停歇:1964年提出首條330kV超高壓輸電線路相差高頻保護改進方案;1975年發明相電壓補償式方向高頻保護,獲首屆全國科學大會獎;2009年研發的基于貝瑞隆模型的特高壓輸電線分相電流差動保護原理,成功應用于我國首條1000kV特高壓線路……
甘為人梯:做“經師”和“人事”相統一的大先生
“繼電保護是電網的‘免疫系統’,而人才是學科的‘造血細胞’。”在賀家李眼中,育人與科研同樣重要。他家的陳列柜里,一張寫著“芳華歲月,丹心一片,師以匠心,遍植桃李”的明信片和首屆顧毓琇電機工程獎紀念獎牌放在一起。落款是“眾多賀家李的再傳弟子,于2024年的教師節”。
賀家李以深厚的學識和嚴謹治學的精神影響了很多學生?;貞浧鹱约簣罂佳芯可鷷r的經歷,如今已成為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李永麗說:“我至今難忘第一次敲賀老師辦公室門時的忐忑心情。賀老師雖聲名遠播,但初次見面就讓我倍感親切。求學期間,他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踏實做學問。”
90年代初,年近七旬的賀家李敏銳地意識到,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突飛猛進正深刻改變著繼電保護領域。為確保電力系統安全運行,他深知技術人員必須與時俱進,持續提升專業能力。
在賀家李的積極推動下,1997年,天津大學成立了“電力研究與培訓中心”。年過七旬的他親自編寫教材、授課,為華北等地電網培訓了2000余名技術人員。每次授完課,他都主動留下聯系方式,以便課后答疑。他還將大部分講課收入捐給“北洋勵學金”,資助貧困學子?!肮畔≈耆阅芙虝耍俏易畲蟮男腋??!辟R家李說。
在賀家李迎來百歲壽辰之際,這位畢生奉獻電力科研與教育的科學家深情地表示:“我取得的點滴成就,離不開黨的培養和電力工業發展提供的廣闊舞臺?!笔兰o回眸,賀家李依然胸懷著一顆對科研事業的赤誠之心。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陳 曦 通訊員 蘇仁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