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以及他的MAGA信徒,甚至整個共和黨,都有點像小孩兒。
據《金融時報》報道,烏克蘭政府即將進行內閣改組,重點是更換駐美大使馬卡羅娃,馬卡羅娃會繼續留在澤連斯基團隊里,接替她的可能是總理什米加爾·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國防部長烏梅羅夫或總統辦公廳副主任佐夫克瓦。
去年9月,美國大選之前,澤連斯基訪美,烏克蘭駐美大使馬卡羅娃安排他參觀了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斯克蘭頓的陸軍彈藥廠,而陪同澤連斯基參觀該彈藥廠的全是民主黨代表,沒有任何共和黨代表,此舉引發了共和黨強烈不滿,眾議長邁克·約翰遜隨即要求烏克蘭政府解除馬卡羅娃的駐美大使職務,對馬卡羅娃“誠實有效地履行在美國的外交職務失去了信心”。
當時正值大選關鍵階段,任何一點小事都可能引發強烈反應,不管是共和黨過敏也好,馬卡羅娃確實存在問題也罷,總之,面對特朗普和共和黨的要求,烏克蘭政府再次妥協,決定要撤換馬卡羅娃的駐美大使職務,但馬卡羅娃預計還會繼續留在澤連斯基團隊中。
現在整個烏克蘭政府都積極拉攏或者說逢迎特朗普,馬卡羅娃同樣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結果,特朗普和共和黨連馬卡羅娃這個烏克蘭駐美大使都容不下?這些美國政客,其實也就跟我們普通人一樣,都吃五谷雜糧,祛魅吧,哪兒有什么高瞻遠矚和下大棋!
從上面消息中,朋友們應該看出來了,澤連斯基很可能即將再次進行內閣改組,《金融時報》報道稱,39歲的尤利婭·斯維里登科成為新總理熱門人選,而總統辦公室負責人葉爾馬克試圖換掉烏克蘭軍情總局局長布達諾夫,但遇到了強大阻力。
安德烈·葉爾馬克之前是電視電影制片人、律師、時尚從業者和中間人,在澤連斯基贏得2019年烏克蘭總統大選后,葉爾馬克成為烏克蘭政府中最重要的人物,對澤連斯基有很強影響力,可以說是烏克蘭政府的二號人物,與包括布達諾夫在內的多名烏克蘭政府重要成員有著激烈沖突,并占據了上風,但布達諾夫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支持,白宮對布達諾夫的表現相當滿意,美媒也對其贊賞有加,在中情局幫助下進行的一系列成功行動,跨越了白宮不敢跨越的“每一條紅線”。稱布達諾夫領導的烏克蘭軍情總局為“東歐摩薩德”。
相比之下,美國,這里說的是美國政界,包括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都對葉爾馬克相當不滿,此前葉爾馬克的訪美之行幾乎可以說完全以失敗告終,沒有達成任何有效協議,甚至都沒有見到華盛頓的關鍵人物;但葉爾馬克的優勢就是對澤連斯基的影響力,基輔一位官員說,“安德烈幾乎壟斷了總統的耳朵,六年時間,他與總統朝夕相處,不斷灌輸引導性意見,他們幾乎合為一體。”
烏克蘭現在正走在克里姆林宮不愿看到的路上,但烏克蘭也并不完美,基輔同樣存在一系列權力斗爭問題,諸如副總理奧列克西·切爾尼紹夫,一度被視為烏克蘭未來總理的熱門候選人,卻在上個月成了烏克蘭史上因貪腐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而葉爾馬克被認為在切爾尼紹夫落馬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戰爭中,大部分烏克蘭人都團結在了一起,但隨著戰爭的繼續,留在后方的人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基輔的高級官員們也是如此,這個世界上,沒人是不自私的,自澤連斯基就任烏克蘭總統以來,他身邊的親密伙伴已經有不少人因貪腐等原因落馬,一位烏克蘭官員無奈地表示,“俄國人正慢慢耗死我們,而我們卻在玩愚蠢的游戲,后果可能極其嚴重。”
自開戰至今,俄烏雙方都進行了一系列高層調整,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軍方,只不過,區別在于烏克蘭這邊更加公開,不管是澤連斯基團隊內部問題還是澤連斯基及其領導的“人民公仆黨”與其他黨派的爭斗,相比之下,俄羅斯那邊則就顯得更“和諧”一些了,沒什么明顯爭斗,克宮一個命令就能完成高層人事任命,事先沒有征兆,命令發布后也沒有任何爭議,只不過,被解職的官員很多都會“自殺”。
俄羅斯交通部長“自殺”,倆上將一個判刑一個被抓!波羅申科收入猛增30倍
這大概就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最大的區別,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斗,無可避免,只不過有些爭斗失敗了還可以東山再起,至少能接受法律的審判,有些就得“自殺”,成者王侯敗者寇:當法律不能保護俄羅斯普通人的時候,同樣也沒法保護那些俄羅斯大人物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