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浙江飄萍獎”獲獎者的從業經歷,以口述實錄方式,呈現浙江新聞業界翹楚的實踐智慧與時代思考,為新聞教育與業界實踐搭建起一座動態傳承的橋梁。
紅旗出版社新書《綻放的新聞人生Ⅱ:浙江飄萍獎獲獎者訪談錄》與大家見面啦!
如果你熱愛新聞,如果你關注浙江,如果你渴望了解新聞背后的故事,那么請不要錯過工作者的真實經歷。它將帶你走進浙江新聞人的內心世界,讓你領略他們的風采,感受他們的力量。
《綻放的新聞人生Ⅱ:浙江飄萍獎獲獎者訪談錄》
主編:沈愛國 陳榮美 主編
出版社:紅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6月
內容簡介
全書采用訪談的紀實手段,通過生動的個體口述,真實還原了10位于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進入浙江新聞界,并獲得浙江飄萍獎的新聞工作者的真實經歷。他們砥礪奮進的足跡、執著前行的動力、以及對當下傳媒行業巨變的思考和體悟。
10位訪談人物經歷不同、性格各異,是一個時代或者一個區域的媒體人代表,敘述中有可觸摸可感嘆、有痛感有喜悅的具體和生動,這些具體和生動不僅集中展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聞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同時也以更真實、更精細的顆粒度展現了一代跨世紀新聞人與他們所處時代的互動關系。
本書不僅僅是記錄和講故事,內容重在“傳承”,希望所有時代巨變中的新聞人和傳播者,能在這些新聞人身上感受到作為一個傳播人的精神所在。
編者簡介
沈愛國:浙大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浙江大學與浙大城市學院聯合培養博士后導師。中國新聞獎專家評委,浙江新聞獎專家評委。曾獲浙江大學“三育人”標兵、浙江省“教書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被評為“浙江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獲評杭州市第八屆“最美杭州人——感動杭城十佳教師”。
陳榮美:浙大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研究領域:新聞史論、城市傳播等。
《綻放的新聞人生Ⅱ:浙江飄萍獎獲獎者訪談錄》是繼《綻放的新聞人生:浙江新聞界影響力人物訪談錄》一書之后的又一力作。
兩本書的出版,都是浙大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增四力·向未來”浙江新聞人大型訪談活動的成果。
活動策劃者、浙大城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沈愛國教授表示,從《綻放的新聞人生:浙江新聞界影響力人物訪談錄》到《綻放的新聞人生Ⅱ:浙江飄萍獎獲獎者訪談錄》,本質上是從“追溯新聞史”到“構建職業傳承體系”的進化,“前者以個體故事喚醒行業記憶,后者以獎項標桿提煉可復制的專業方法論。”
新書的最大變化在于訪談對象和訪談關注點的轉變。《綻放的新聞人生:浙江新聞界影響力人物訪談錄》側重發掘的是江坪等老一輩新聞人的“新聞職業生命史”。而《綻放的新聞人生Ⅱ:浙江飄萍獎獲獎者訪談錄》側重強調的是浙江新聞界最高榮譽“飄萍獎”的獲獎者,如王芯克、舒中勝、檀梅、唐慧卿、林煜、楊川源等十位新聞行業標桿“做新聞”的過程和反思。
在《綻放的新聞人生Ⅱ:浙江飄萍獎獲獎者訪談錄》中,項目團隊以受訪者的獲獎作品、突出才能為切入點,深入挖掘他們的從業細節與成敗反思,不僅揭示出新聞人背后的情懷與自省,也為讀者打開了一扇觀察新聞實踐的靈動窗口。
“增四力·向未來”團隊前往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導播間采訪舒中勝老師后合影
“增四力·向未來”團隊前往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采訪檀梅老師
“增四力·向未來”團隊前往寧波日報報業集團 采訪唐慧卿老師
王芯克:別人覺得我吃苦了,但我不覺得苦
舒中勝:做評論,我們都想讓社會變得越來越好
檀梅:像年輕人一樣,能夠去做一些新鮮的事
唐慧卿:我熱愛這樣的工作狀態,能夠自己去采寫稿子,也能夠出成績
林煜: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定海神針”
胡國洪:有時人就需要有一點“無知無畏”,才能做成事
楊靜雅:讓報道具有造福社會的力量,遠比感動人更重要
楊川源:我不是“鐵打的”,我是“打鐵的”
余云:如果每一個新聞現場我都在,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
張姝:記者這份工作讓我自己變得更好了
編輯|張 穎 丁鋆 監制|王曉宇
感謝您的閱讀,讓我們彼此看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