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王毅說,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歐關系何去何從,各方關注。今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人類作何選擇,舉世矚目。國際形勢越是復雜嚴峻,中歐作為兩大文明、兩大力量,越需要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承擔責任,堅定做世界的穩定性、確定性力量。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是關鍵節點舉行的一次重要會晤。中國始終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雙方要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
在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時,王毅指出,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當今世界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不是美國,不應用美國走過的道路鏡像中國。此時,特朗普定下的90天關稅豁免期,也就是7月9日,正在逼近。美方正在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盡可能逼迫更多國家與其簽署貿易協議。王毅外長此時在歐洲的一句“中國不是美國”含金量還在升高。
歐盟(資料圖)
王毅外長專機還沒回國,歐盟就迫不及待對中國企業“下黑手”——限制中企參與歐洲醫療器械公共采購。這種當面握手背后捅刀的做法,如愿讓中方祭出反制大棒。當保護主義撞上對等反制,歐盟可曾算清這筆賬要付出多大代價?
這出"當面說好話、背后下絆子"的戲碼,徹底暴露了歐盟那點小心思:既想搭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又放不下對華遏制的執念。法國財長更是口出狂言,把歐洲制造業的困境一股腦兒推給"中國制造",聲稱要筑起"貿易高墻"保護本土產業。
要知道,與美國尋求全球擴張的野心不同的是,中國在處理對外關系上講究的是互利共贏,絕對不會像美國那樣,以犧牲別國的發展利益謀取私利。就拿中歐關系來說,雖然不能保證雙方沒有任何分歧,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就要對抗。就像王毅外長在會談中所說,中歐關系經歷了風風雨雨,但合作始終是主基調。反觀美歐關系,早已不見了昔日的友誼。歷史的經驗早就告訴我們,妥協不會換來和平,只有對霸權喊“不”,才有生存的可能,希望歐盟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
馮德萊恩(資料圖)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近日,在希臘雅典出席活動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表示,如果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導致美國公民為商品支付更多費用,那么特朗普也會受到影響。默克爾表示,歐盟必須團結一致,在特朗普對歐盟征收更多關稅時不應畏懼,而應以自己的關稅進行反擊。歐盟必須與美國談判解決關稅問題。
默克爾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在她的任期內,德國和歐洲遇到了許多的危機,但在她的帶領下都成功的度過了。而且她執政風格務實,擅長平衡各方利益,在國際舞臺上積極發聲,帶領歐盟在國際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默克爾在中歐領導人即將會晤的前夕,給歐盟發出的這份忠告,也希望歐盟能夠認真對待。如果能借著關稅議題,展現出戰略自主能力,歐盟也能在美國的這場貿易戰中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鐵娘子默克爾(資料圖)
這場關稅博弈不僅揭示了歐洲與美國在貿易政策上的深刻裂痕,也讓特朗普面對的國際壓力進一步加劇。默克爾的表態,無疑給歐洲各國打了一針強心劑,也為歐盟后續的應對策略提供了新思路。默克爾的公開聲明絕非一時興起,背后是她對特朗普政治方式的深刻理解。特朗普以商人思維出發,認為世界是零和博弈,贏家只有一方,而“對等關稅”政策就是其體現之一。
了解情況的歐盟外交官透露,歐盟希望在7月9日前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一項原則性協議;若原則性協議無法在限期內達成,歐盟傾向于尋求美方延長暫緩加征關稅的期限,以進一步談判。據悉,雙方目前談判焦點在于關稅豁免條款,涉及包括飛機零部件和烈酒等在內的商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前也表示,若談判失敗,歐盟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以保護歐洲經濟,“所有應對手段都在考慮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