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曦望”興研突擊隊(通訊員 冼亮)
晨光剛漫過村頭的老槐樹時,我已經攥著采購清單站在集市入口了。清單上的 “5 斤土豆、3 斤青椒” 在指尖洇出淺痕,這是二十多號人一天的食材,每筆開銷都得在預算里精打細算。隊友小王在旁邊踮腳張望,突然拽著我往角落跑:“那邊的雞蛋論筐賣,比零售便宜兩塊!” 蹲在竹筐前數雞蛋時,發現有三個殼上帶著裂痕,老板撓撓頭說算半賣半送,我卻堅持按完好的算,“我們是來做事的,不能占鄉親們便宜”。?
跟菜販討價還價時,突然懂了媽媽買菜時的絮叨。“少算五毛吧,我們是來支教的學生” 這句話重復了五遍,直到對方笑著把西紅柿多塞了兩個。提著沉甸甸的菜籃往回走,塑料袋勒得指節發紅,路過雜貨鋪時,瞥見貨架上的棒棒糖,想起班里那個總低著頭的小女孩,忍不住買了十根。回到住處,廚房阿姨接過菜,笑著說:“這黃瓜新鮮,正好做涼拌菜給孩子們開開胃。”?
午后的太陽把操場曬得發燙,我和隊友舉著卷尺丈量舞臺。竹竿搭成的簡易舞臺比想象中更窄,卷尺拉出的 2.3 米讓心沉了沉 —— 這意味著文藝匯演的隊形得重新排。我們蹲在地上畫圖,用石子標記站位,汗水滴在畫紙上,暈開一小片墨跡。去找校長溝通時,他正蹲在教室后墻補裂縫,手里的抹子一下下抹著水泥。聽我們說完難處,他直起身拍了拍灰:“我讓村支書再找幾根木料,明天就加寬些,保證不耽誤孩子們表演。” 他袖口沾著的白灰落在我手背上,像撒了把溫暖的鹽粒,我趕緊拿出手機,記下需要調整的舞臺尺寸和校長的建議。?
暮色漫進宿舍時,宣傳組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亮得刺眼。整理白天拍的照片,看到集市上菜販遞菜的手、校長補墻時揚起的灰,還有孩子們在課堂上亮晶晶的眼睛,突然覺得鏡頭里的故事比文字更鮮活。隊友小李盯著照片里的舞臺皺眉:“這么窄的舞臺,拍出來會不會不好看?” 我指著照片角落校長補墻的身影說:“真實的樣子才最有力量。” 連夜剪完的短視頻配了句 “村里的太陽比城里烈,笑起來卻更暖”,發送成功時,窗外的蟲鳴剛好漫過窗臺,手機提示有新評論,是之前教過的學生:“老師,你們什么時候再給我們拍照片呀?”?
躺到床上時,手機在口袋里硌著,是媽媽發來的消息:“錢夠不夠?” 突然想起早上砍價省下的 12 塊 5,加上買棒棒糖剩下的零錢,夠給孩子們買兩包彩紙。原來所謂成長,就是在精打細算里學會擔當,在丈量舞臺時懂得變通,在剪輯光影中看見平凡日子里的閃光。這一天的疲憊都化作了滿足,期待著明天能有更多溫暖的故事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