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速遞
7月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國務院新聞辦將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的首場。
鄭柵潔表示,5年前制定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目的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的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都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相當于廣東、江蘇、山東經濟總量的總和,也超過了世界排名第三國家的經濟總量,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在5.5%。
在發布會上,對于經濟增長的相關熱點問題,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作出了回應。
國內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內需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對于中國GDP潛在增長率和增長拉動力的變化和趨勢,是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從過去五年到未來五年發生了哪些?在拉動內需方面,未來五年是否會設定消費增長目標來指導相關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表示,中國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國內市場,內需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再次充分證明這一點。
從內需整體看,過去4年中國經歷了國際環境劇烈變化等多重困難挑戰沖擊,但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長速度,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可以說,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就沒有穩定向好的中國經濟。
袁達進一步指出,從內需構成看,有3方面特點尤為突出。
一是消費向新而行。過去四年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6.2%,比“十三五”期間提高8.6個百分點。消費領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比如商品消費方面,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日常生產生活,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廣受消費者歡迎;360全景運動相機、AI智能眼鏡等新產品火爆全網;國風國潮商品表現亮眼,漢服、文創產品等銷量成倍增長。再比如服務消費方面,文體、旅游、康養等供需更加多元,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博IP等“爆款”頻現,城市漫步、中式茶飲等成為時尚潮流。
二是投資向優發力。過去四年投資積累的資本形成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0.2%。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我們更加注重補短板利長遠,比如聚焦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大事難事,著力解決影響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突出問題,自上而下、“軟”“硬”結合,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后勁,比如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持續多年快于整體投資增速,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紛紛落成;更加注重增進民生福祉,比如,過去4年,累計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780萬套,有效解決了2000多萬人的住房問題;社會民生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更加注重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比如在核電、鐵路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項目吸引民資入股,有的核電項目民間資本參股比例達到20%。
三是投資消費相互促進。一方面,市場消費的擴大,通過產品生產、配套建設等渠道帶動投資,比如5G、智能手機等消費需求持續旺盛,帶動近4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21.9%、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11.2%。另一方面,有效投資的增加,通過生產等鏈條促進居民就業增收,提高了消費能力,也通過完善設施、優化環境等改善消費條件,直接促進了消費,比如2024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已達到1281.8萬臺,有效支撐了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
袁達表示,下一步,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做強國內大循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不斷激發和釋放內需潛能。
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基建投資在當前的經濟運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經濟“穩增長”提供了巨大支撐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時期中國基建不斷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撐起了中國速度、中國質量,也托起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新期盼。
李春臨用四句網友留言來描述基建投資的新變化。
第一句話,“路網織密比刺繡,繡出千里江山圖”,講的是基礎設施網絡更加系統完備。比如,“主動脈”更暢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6軸7廊8通道”目前建成率已經超過90%,覆蓋超過80%的縣,服務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形成橫連東西、縱貫南北、通疆達海的國民經濟主動脈。又比如,“毛細血管”更發達,2024年末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4萬公里,脫貧攻堅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更多鄉親“出門就上車、村口取快遞”。
第二句話,“當日達讓新鮮不過夜,村村通讓山鄉若比鄰”,講的是基礎設施體系更加高效實用。一方面,物暢其流帶動全社會降本增效。2024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節約超過4000億元,今年有望再節約3000億元左右。冷鏈物流體系也更加健全完善,不但“長安”能吃到新鮮的荔枝,拉薩、烏魯木齊也不在話下。另一方面,人享其行的現代生活更加觸手可及。旅客聯程聯運更加快捷順暢,出門旅游抬腿就走、轉眼就到,早上還在廣州喝早茶,晚上就到“爾濱”看冰雕。
第三句話,“技術增活力,綠色添動力”,講的是基礎設施體系更加智能綠色。新技術讓傳統基礎設施煥發了新的活力,2024年全國港口平均每小時吞吐3.8萬個標準箱、比2020年提高26%,作業時效領跑全球。綠色能源點亮千家萬戶,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3.46萬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1.6倍;高速公路充電樁數量4年翻了兩番多,覆蓋了98.4%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大減少了新能源汽車駕駛員的里程焦慮。
第四句話,“國之重器扛得住地動山搖、經得起百年風雨”,講的是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安全可靠。近年建成的白鶴灘水電站、深中通道等,設計壽命都長達百年以上;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扛得住17級臺風、9級地震。2024年全國水庫通過攔蓄洪水,減少淹沒耕地1600多萬畝、避免轉移人口1100多萬人次。同時,我國已建成44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另有4條正在建設,電網不僅規模大、覆蓋廣,而且堅強可靠,“十四五”以來我國沒有發生過重大電力安全事故。在上周五,也就是7月4日,全國用電負荷創了14.65億千瓦的歷史新高,發電量也創了歷史新高,達到329億千瓦時。在本周一全國用電負荷又迭創新高,達到14.67億千瓦。去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登陸后,僅用80個小時就實現了瓊粵跨海電纜恢復供電。
李春臨表示,下一步,將堅持適度超前、不能過度超前的原則,持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不斷邁上新臺階。
外商投資政策紅利持續賦能
“十四五”期間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情況也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未來五年對外商投資的規劃是什么?如何進一步促進外商在華投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表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吸引和利用外資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4.7萬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十三五”期間的總額。外資企業貢獻了中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1/7的稅收,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外資企業的蓬勃發展,是對中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生動詮釋,是對中國外資政策的最佳肯定。
周海兵具體指出,一是與中國市場同行大道越走越寬,負面清單持續瘦身。中國在2021年、2024年兩次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現行全國和自貿試驗區清單已分別壓縮至29條、27條,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放寬。去年以來,中國還在醫療、增值電信等領域開展試點開放工作,一批外資企業已開始投資經營相關業務。
二是投資促進強磁場效應凸顯,政策紅利持續賦能。中國多次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現行版本總條目已達1474條,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外資企業投資鼓勵目錄內的項目,可依法享受稅收、用地等優惠政策。中國對重大外資項目實施全流程跟蹤服務,協調解決項目用地、用海、用能等問題。中國單方面免簽、互免簽、過境免簽等政策持續擴容,為外商來華考察洽談提供了便利。
三是營商賽道陽光公正,各類企業盡展所長。中國充分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為外資企業創造規則透明、機會均等的政策環境。例如,我們正在推動的“兩新”政策,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又如,中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處理規定等,持續加大對涉外資企業侵權行為的執法力度。
面向未來,中國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導向是一以貫之的。我們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動相關領域有序擴大開放。高標準落實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公平參與標準制定、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加強服務保障,持續開展服務外資企業專項行動,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鄭柵潔表示,經過“十四五”這五年,我們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十四五”必將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也充滿信心,“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