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南在7月3日宣布對美關稅妥協,同時對中國、印尼等四國產品加征關稅時,其精心編織的戰略平衡網已清晰可見:試圖在中美博弈間左右逢源,既借力西方制衡北方鄰國,又渴望來自東方的巨額投資與技術澆灌其發展雄心。
但國際關系的算盤珠,從不接受單方面撥動。
越南宏偉的南北高鐵藍圖,1545公里貫穿20余省市,673.4億美元的驚人投資,如今卻懸于半空。2024年越南高層密集訪華:國會主席王庭惠、總理范明政、新任國家主席蘇林輪番而至。表面是推動“鐵路互聯互通”,實際核心訴求直指中國接手其“南北大動脈”。
中方的回應卻冷靜得近乎疏離。
高層外交辭令滴水不漏,實際行動卻步履維艱。聯合聲明中僅謹慎提及支持越方在北部幾條支線的規劃研究,對真正的“主菜”——貫穿河內至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鐵——只字未提。
中企的沉默更震耳欲聾。有中國基建巨頭私下直言:“越南這個盤,我們不敢再接第二次?!弊肿志渚洌钢簧钌钭苽耐锤小r至今日,河內吉靈-河東輕軌項目仍歷歷在目,中企冰冷的態度完全有跡可循。
這條僅13公里的輕軌由中國中鐵六局承建,中方提供優惠貸款支持。這本該是“基建狂魔”小試牛刀的舞臺。結果呢?越南方面在征地、審批、環保等環節層層設卡,工期竟被硬生生拖至7年!
工程收尾后,越南的“殺豬刀”亮得更刺眼——憑空要求中方額外支付5000萬美元“服務測試費”,合同內外根本無此款項。越方以此要挾,不付款便不驗收、不結清尾款。扯皮拉鋸長達兩年,十次延誤交付。
為挑刺,越南甚至請來法國咨詢公司ACT評估。諷刺的是,法國人卻對中方工程質量給予高度評價。最終項目拖了十年才勉強驗收,而部分尾款至今仍是中鐵六局副總年年赴越催討的“老大難”。
可反觀法國、日本承建的項目,盡管質量飽受爭議,交付也拖了很久,可沒想到越南卻異常“寬容”。區別對待的刀鋒,精準砍向曾經的援助者。
十年積怨未消,越南對高鐵項目的“三重索求”更讓中企心寒:
1. 巨額資金:范明政總理已向亞投行伸手索要50億美元優惠貸款,昭示其自身資金的匱乏。
2. 經營權分羹:拒絕中國慣常的“建設-運營-移交”模式,強推PPP合資運營,意圖直接瓜分運營收益。
3. 核心技術與產業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阮名輝毫不掩飾:外方必須轉讓高鐵及信號核心技術,強制使用越國產商品服務,以實現技術自主與產業鏈掌控。
這已非單純基建合作,而是意圖榨干中方資金、技術與經營紅利,打造一個“國家級殺豬盤”。技術轉移的胃口一旦打開,盾構機、發電、特高壓等核心技術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索要目標。前期投入,注定淪為沉沒成本。
當中企在越南輕軌項目上被拖欠十年尾款時,越南選擇向美國關稅妥協;當越南官員提出高鐵技術轉移要求時,其關稅大棒揮向了中國產品。
外交戰略的精妙,在于目標與手段的自洽。越南一面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加速靠攏美國,另一面卻幻想中國繼續為其天價基建夢想慷慨解囊,這本身就是國際政治中罕見的邏輯悖論。
中企“不愿被坑第二次”的集體沉默,是市場主體的理性覺醒,更是對越南國家信譽的一次冰冷評估。基建狂魔的工程能力毋庸置疑,但再雄厚的實力也填不滿缺乏互信的黑洞。
越南的南北高鐵夢或許終將實現,但若繼續在“聯美抗中”與“對華索需”間走鋼絲,失去的將不僅是一條鐵路的承建者,更是區域經濟深度融合的歷史性機遇。
國家信譽不是自助餐,不能一邊聯美制華一邊伸手要錢。當越南關稅妥協的墨水未干,其高鐵藍圖蒙塵的結局,不過是外交精算失衡后的第一個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