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稀土也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鷹頭,主動向中國求和。
但美國又不想徹底認輸,此外整個西方都想找到中國的替代國。
這其中就是有美、日、印、澳最為積極。
據環球時報7月1日報道,四國為了打破中國的稀土壟斷,啟動了一項“關鍵礦產倡議”。
倡議中計劃四國共國聯合,又各自分工,聯手打造新的稀土供應鏈。按照設想,美日印澳不僅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甚至還要反向圍堵、打壓中國稀土產業。
他們的設想是,日本有稀土技術方面的專利。特別在稀土永磁、熒光粉等核心稀土材料領域,日本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日本的信越華學、日立金屬等企業,在全世界高性能稀土領域還是有一定技術影響的。這也就是說,本子準備出技術。
其次,澳大利亞出資源。日本雖有技術專利,技術也能說得過去,但產能一直上不來,因為小本子就沒資源。為了尋找稀土原礦,日本可謂是曾經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到深海挖礦,比如回收舊電子產品中的稀土,但辦法想盡,卻最終還是無法解決。
現在澳大利亞加入,就能徹底解決稀土礦這個關鍵問題了。澳大利亞稀土儲量,大概占全球6%份額,足夠四國使用了。而且,像韋爾德山稀土礦,品質不錯,開采難度也不大。更何況澳大利亞的萊納斯稀土公司,是目前西方唯一具備部分中重稀土提煉產能的企業。美國把澳大利亞叫上桌,也沒啥毛病。
按理說,印度沒啥鳥用,要技術沒技術,要礦沒礦,為啥能想到讓印度這種貨色加入進來呢。
關鍵是美國這貨太壞,把一個致命的問題丟給了印度。
因為稀土生產過程中要產生大量的致命危害,一些放射性致命物質無法處理,特別稀土生產技術全世界除了中國還真不行,現在就急著生產肯定技術不太過關,產生那么多放射性材料怎么辦?
印度人命最不值錢,放在印度生產多好,反正印度也希望稀土生產能代替中國。
這不,這四國一拍即合,在美國的一番合縱連橫下,澳大利亞負責采礦和提純,日本負責加工生產磁材,印度吞下高污染的稀土廢料,美國呢?則坐享其成,這套分工模式也就成了。
但真能代替中國嗎?
想都別想,首先這四國就技術這一塊都無法突破,最世界最先進的高純度稀土分享、萃取技術全在中國。其他國家并不是說不能生產部分稀土,就是生產出來的純度根本達不到,用也可以,但肯定影響性能。例如中國分離、提純的稀土純度能達到99.99%,其他國這能達到80%就不錯了,用嗎?當然能用,但效果嗎?可就差十萬八千里了。
再說咱們提取的稀土純度又高,關鍵價格還便宜,咱們提取的純度為99.99%,才100元人民幣一公斤,而日本提取相同的一公斤,純度才80%,價格卻要500美元,你說最后是什么結果。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就是全世界的稀土材料雖然有,都比較偏輕稀土原材料,重稀土這四個國家都找不到一個礦。這也就是說,他們的重稀土哪怕技術有也不行,沒原材料。
還有一個我沒說,這可能比上一個還關鍵,就是咱們的“電”, 生產稀土好多并不是你想生產就能生產的,如軍工必須的重稀土稼、鍺等稀土,那可不是你想生產就能生產的。
因為這類稀土是伴生稀土,生產這類稀土光有技術不行,還有生產電解鋁,全世界的電中國占一半,并且有世界獨一份的特高壓技術,電網特抗造,其他國家想都別想,咱們的新能源電力更是年年飆升,就美國那破、舊的老電網,生產電解鋁估計一天就燒壞完。
最后,就是咱們的稀土產業鏈優勢。稀土熔煉電解槽等零部件,中國供應了全球90%以上。你技術再牛皮,生產稀土的技術設備只有中國能生產,一旦我們嚴控稀土設備和零部件出口,所謂的四國稀土聯盟,瞬間就會土崩瓦解,無牌可用。
咱們的稀土技術及設備,就相當于芯片領域的“光刻機”。
什么叫“稀土全產業鏈優勢”?就是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對外卡脖子。而中國芯片正在復制稀土的“全產業鏈”之路!一旦光刻機突破,就再也沒有誰可以在技術上,阻擋中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