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避寒 編輯|避寒
《——【·前言·】——》
打了20年的仗,阿富汗人口卻多了2100萬?這不是“生命力頑強”,而是被逼著不停生。
一個國家越亂,女人越多娃,背后不是選擇,是制度、貧窮、宗教、戰亂綁在一起的壓迫鏈條。越亂越生,不是幸福,是絕望。
戰火中的人口奇跡
在槍炮聲中,阿富汗變成了“生娃工廠”。
2001年,美國大兵沖進喀布爾時,阿富汗總人口大約2160萬;2021年美軍狼狽撤退那一刻,全國人口已經接近4000萬。整整多了2100萬人,相當于又“生”出一個敘利亞。
誰都知道戰爭毀人,可阿富汗在打仗的時候,反而人越來越多。世界銀行確認,阿富汗在2001年的人口是2160萬,到2023年竟然漲到4145萬,增長率高達80%。這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一邊打仗,一邊生娃,阿富汗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看起來荒唐,其實仔細扒拉一層,美國人自己就是“催生隊長”。
美軍一腳踏進阿富汗之后,除了打仗,還帶著180億美元的“重建預算”。各種國際NGO、援助機構全都跟著進了阿富汗。帶著食物、藥品、營養包、醫療設備,甚至還有現金補貼。
一邊發槍一邊發糧,敵我雙方都活了下來。
2001年塔利班政權垮臺后,國際援助大量流入。農業開始恢復,種地的種地、放羊的放羊,就連原本破敗的市場,也逐步重新建立起來。更關鍵的,是鴉片。
別以為這只是毒販在搞事,鴉片種植直接撐起了阿富汗的農業經濟。一畝鴉片的收入,是小麥的七倍,窮人不傻,哪有錢賺就去哪。
這些收入,反而養活了一批又一批人,孩子生得多,是因為窮人活下來了。
諷刺的是,美國炸完了醫院,又修了新醫院。
戰爭20年,重建20年。聯合國、紅十字會、WHO等一批國際醫療援助組織,在戰后積極介入,鋪設了大批基層衛生點,送來了孕產婦營養品、簡易分娩器械,哪怕不是正規醫院,也能保住母嬰性命。
嬰兒死亡率下降了,女人生一次能活下來,才敢生第二次。
數據顯示,阿富汗新生兒死亡率在2001年高達每千人121人,到2020年降到45人以下。這是醫療水平在戰爭中被逼出來的“意外成果”。
這些基礎醫療設施,有一大半都建在農村。誰用?當然是沒文化、重男輕女、越窮越生的群體。
美國人根本沒想到,自己掏了錢,修了醫院,最后造福的是他們最討厭的塔利班支持者。女人們就在這個奇怪的循環中,一胎又一胎地生。
教育缺失與高生育率的惡性循環
你以為阿富汗女人“想生”?她們根本沒得選。
教育,是控制生育的第一步,而在阿富汗,女人連這第一步都邁不出去。
2001年時,全阿富汗只有不到4%的女性受過基礎教育,到2021年,美國撤軍,數據也沒好看到哪去。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阿富汗女性文盲率高達88%。有些塔利班控制區,文盲率甚至超過90%。
沒讀過書、不識字、不懂避孕、不懂權利,只知道“早點嫁人是命”。
塔利班對女性教育的封鎖更是一把鎖死。2021年重新掌權后,他們第一件事不是重建經濟,而是禁止7至12年級女生上學。女孩最多讀到小學六年級,想學再多,抱歉,勸善懲戒部直接堵你家門口。
婦女事務部被廢除,女性社會組織被驅趕,整個國家的女人,都被按在地上,連掙扎都算違法。
沒有教育,就沒有生育自主。
她們無法談論節育、避孕、計劃生育,她們被嫁出去的時候,年紀通常只有14到17歲。18歲前生兩個孩子,是常態。有人還沒成年,就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
她們不會質疑丈夫,不懂得拒絕,只知道生孩子才是“做好妻子”的方式。
在阿富汗,被當成“人”的,是男人;被當成“子宮”的,是女人。
塔利班推崇的傳統伊斯蘭觀念強調“繁衍后代是信仰的一部分”。很多地方甚至流傳這樣的說法:“少生是對安拉不敬,多子多福才是穆斯林的榮耀?!?/p>
在這樣的意識形態引導下,生孩子成了女人唯一的“存在意義”。
想過自己的人生?那是西方墮落女人的幻想。
于是,教育的缺失、社會的洗腦、婚姻的強迫、生育的機器化,全都混在一起,變成一個套牢阿富汗女人的惡性循環:
越是沒受教育,就越早結婚;越早結婚,就越容易懷孕;越沒知識,就越不會避孕;越不會避孕,孩子就越多。
她們不是“越亂越想生”,而是根本沒人問過她們:“你愿意嗎?”
宗教文化和社會因素的推動作用
很多人搞不懂,為什么阿富汗女人明明那么苦,卻還拼命生?你以為她們愿意?錯,她們從來沒得選。
別忘了,這里是阿富汗,不是北歐,不是中國。
在阿富汗,宗教不是信仰,是制度;文化不是背景,是命令。
阿富汗是極端保守的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法滲透進每一寸社會肌理。在這種環境里,女人不生孩子,不是生活選擇,是“犯罪傾向”。
很多塔利班宗教領袖公開說過一句話:多生孩子是安拉的旨意,避孕是不潔之舉。
這種教義在農村尤其有市場,生孩子不是家庭計劃,而是宗教義務,是女人“對神的服從”。
一旦家庭里出現“只生一兩個”的女人,村子里就會有人說:“這是個壞女人,不懂教義。”
她們沒辦法反駁,也不知道反駁,因為沒人教她們什么是“選擇”。她們從生理成熟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遲早要被嫁掉,去給男人生孩子。
女人的命,不值錢;女人的子宮,很值錢。
阿富汗不僅鼓勵多生,還有“生到兒子為止”的文化毒瘤。
重男輕女,不是偏見,是規則。
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兒,婆婆會罵,丈夫會冷臉,鄰居會譏笑。女人就會“被迫”再懷一個,再懷一個,一直到生出男孩為止。
有人生七胎,才出一個男孩。她說:“我終于能抬起頭走路了?!?/p>
在這種環境下,生孩子不是家庭喜事,而是女人活命的工具。
不生兒子,等于沒人權。
阿富汗的女人不是不怕痛,不是愛生娃,她們只是活在“誰不生,就會被休掉、被打死”的制度牢籠里。
別忘了,戰爭給人一種極度不確定的恐懼感。很多父母在槍炮聲中,唯一的“保險”就是多養幾個孩子。
一個死了,還有一個能活;再死一個,還有孫子能撐門面。
這就是“保險性生育”心理。它不是非理性,而是一種活在死亡率極高環境下的理性策略。
再加上一些國際救援組織在戰時發放的補助、營養包、口糧按照家庭人口數量來分配,結果很多家庭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越多,領得越多。
這就徹底把生育變成了“窮人的生存策略”。
你說她們蠢?她們只是在用身體對抗現實。
你說她們不懂?可現實就沒教她們別的活法。
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既然人多了、孩子多了,是不是意味著阿富汗至少有了未來?
別天真了,你以為這些孩子都能活成“希望”?現實是,他們更像一場“定時爆炸”。
鴉片經濟撐起了“繁殖神話”
阿富汗的很多村子,主要收入全靠鴉片,不是農產品,不是工業,更不是出口貿易。
聯合國報告顯示,阿富汗的鴉片產量,占全球總量超過80%,直接貢獻GDP的五分之一。
為什么敢生那么多孩子?因為毒品種植賺得快,一畝地就是好幾千美元回報。
窮人靠鴉片收入支撐多口之家,不僅養活了孩子,還“激勵”更多人生。
而美國給的重建援助、國際組織建的衛生系統,也在一度降低了嬰兒死亡率。孩子活得下來了,父母就更敢生。
問題是:這些都是暫時的,一旦斷供,就變成災難。
2021年,美軍撤退,塔利班重新奪權,不到一年,經濟斷崖式崩潰。
援助停了,藥品停了,國際資金凍結,連銀行取錢都取不出來。
GDP腰斬,失業率飆到50%以上,青年失業率更是天花板。
過去20年生下的兩千萬新生人口,變成了兩千萬需要吃飯、找工作、上學的“負擔”。
可現在,沒有學可上,沒有工可打,沒有希望可講。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阿富汗目前90%的家庭生活在每天不到2美元的貧困線上。
一個15歲的少年,沒讀過書,找不到工作,看著自己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在家餓肚子,他唯一能選的“職業”,是扛槍。
聯合國預計,到2025年,阿富汗的出生率仍將高于全球平均值兩倍以上。
而就業率、教育覆蓋率、醫療可及率,卻都在全球倒數。
這就意味著,阿富汗社會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失控青年群體”,沒學問、沒工作、沒希望,但一肚子憤怒。
這種結構,是極端主義、武裝組織最愛的“招募池”。
他們招兵不用發錢,只需要一句話:“加入我們,給你槍、有吃的、有地位?!?/strong>
未來十年,這群曾被“鼓勵出生”的年輕人,將成為阿富汗最危險的不穩定因素。
人口增長,不是希望,而是炸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