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現在還覺得進到體制內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那只能說明你對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對正在發生的變化一無所知。
體制內早就不是過去那個能喝茶看報、安穩悠哉一輩子的地方了。現在體制內的人壓力大得甚至不如外面的“牛馬”,忙起來的時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有個發小就在體制內,這段時間給他打電話,十次有八次都在加班。不光晚上加班,很多時候周末也得搭進去,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寫材料,再不然就是參加培訓,真的很不容易。
說穿了,現在體制內的忙和累,并非某個人的問題,究其根源,就兩個字:沒錢了。過去幾十年,地方主要靠土地財政維持運轉,整個運轉鏈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也都清楚:賣地,開發商蓋樓,銀行放貸,老百姓掏空六個錢包,背上30年房貸,接著帶動裝修、家具、家電、教育等行業發展。這個循環轉起來,地方就有錢了,基建能搞起來,消費也上去了,各行各業一片欣欣向榮。
但經濟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現在,房地產這個“巨大的發動機”眼看就要熄火了,可各種開銷卻一點沒少。再加上經濟周期進入通縮下行階段,企業自身都難保,稅收就更指望不上了。
于是,一個極其矛盾的現象出現了:上面的任務越來越多,調子越來越高,但給的錢卻越來越少,有時候甚至干脆不給,即事情得辦,錢卻沒有。做過管理的朋友應該清楚,這種情況下只能層層往下壓,壓力就這樣傳導到每一個基層辦事員頭上。
這種忙幾乎無解,不是能力行不行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資金匱乏,換誰來都一樣。說白了,就是錢袋子癟了,但麻煩事卻越來越多,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主觀還是客觀。
你看現在很多政策的重要表述,都從“促發展”變成了“保穩定”,這其實是無奈之舉。經濟好的時候,人人有錢賺,社會隱藏的矛盾被經濟高速增長掩蓋了。現在呢,各種問題似乎集中到了隨時可能爆發的階段。“保穩定”這三個字,從某種意義上講,意味著責任無限放大。像鄰里糾紛、醫患糾紛,甚至網上隨便一句抱怨,都極有可能成為必須馬上解決的任務。更關鍵的是,現在人人一部手機,你一句話說錯、一件事辦得有瑕疵,馬上就會被人錄下來發到網上。負面輿情一旦發酵,誰都承擔不起后果。
為了不出事,為了穩定,為了免責,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所有流程做到極致。工作核心很多時候也就從解決問題,變成了證明自己盡力解決過問題。
當外面的人都沒肉吃的時候,目光自然就全盯在體制內這點“米”上了,體制內理所當然成了唯一的避風港。為了進這個避風港,內卷成了幾乎無法避免的途徑。人多了,錢卻沒多,怎么辦?只能往死里卷。為了篩選、管理和平衡,各種名目繁多的考核、評比、打分等,讓人忙得暈頭轉向。這就是現在體制內的現狀。
我在之前也說過,普通人最好別考公了,別摻和,真沒你們想象的那么好,性價比真的不高。咱不能總拿過去的情況刻舟求劍,而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對年輕人來說,還真不如外面某些行業。說到底,高速增長的盛宴已經散場,現在是所有人一起買單的時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