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上擰開瓶裝水,喝下一口——你以為補充了水分,但可能忽略了另一個關鍵:水里的“氧氣”。是的,水不僅能解渴,還能“載氧”。近年來,“高含氧飲用水”成為健康圈討論的話題,但很多人疑惑:“水里的氧氣真的能被人體吸收嗎?”“普通水和它到底有啥區別?”今天,我們就來拆解這個“含氧量”的秘密。
一、什么是“高含氧飲用水”?核心是“溶解氧”
水的“含氧量”并非指水中空氣的含量,而是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即氧氣分子通過物理方式溶解于水中的量。常溫常壓下,純水的溶解氧約為8-10ppm(在測量和報告水中溶解氧濃度時,ppm和mg/L 是等效的單位,1ppm = 1mg/L),這便是普通飲用水的常見溶解氧范圍。
而“高含氧飲用水”通常指溶解氧含量高于普通水的產品。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定義,但參考日本功能水協會、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的研究,部分產品溶解氧可達15ppm以上(普通水約8-10ppm)。
二、為什么“溶解氧”值得關注?它不只是“數字游戲”
有人認為:“喝水主要是為了補水,氧氣通過呼吸就夠了,水里的氧氣能起什么作用?”事實上,消化道也能“吸氧”。2019年《歐洲營養學雜志》一項研究發現:當人體處于輕度缺氧狀態(如運動后、熬夜時),飲用高含氧水可通過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直接吸收部分氧氣,輔助提升血液氧含量(約3-5%)。這對運動人群、腦力勞動者或高原反應者而言,可能是“額外的氧補給”方式之一。
三、用數據說明“有效含氧”
市面上的含氧水魚龍混雜,如何判斷是否“真材實料”?
關鍵看兩點:溶解氧含量是否穩定、是否有權威檢測背書。
類型
溶解氧濃度
適用場景
富氧水
8-15ppm
日常補水
高含氧水
≥15ppm
運動后/日常補水
科學冷知識:
我國《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未對溶解氧作強制要求
日本功能水協會將≥15ppm定義為"高含氧水"
結語
水不僅是H?O,更是生命能量的載體。當我們談論“高含氧水”時,本質是在追求更高效、更直接的氧補給方式。下次選水時,不妨看看瓶身標注的“溶解氧含量”——畢竟,能“喝”到的氧氣,或許能讓你更有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