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26州已自發同意,不許中國人在美買房置地,已買的考慮沒收
美國政府這次又搞事情了——短短半年內,他們拿"國家安全"當借口,把原本針對中企的農田禁令搞了個全面升級。
這事兒得從2023年說起,當時中企在荒涼的北達科他州買塊地種玉米,結果因為附近有空軍基地,直接被扣上"間諜嫌疑"的帽子。
91票對7票壓倒性通過的法案,現在成了特朗普手里升級版緊箍咒:全美26個州自發設卡,不但不讓買新地,連二十年前合法買的也要查舊賬。
農業部官員喊著打擊"外國對手",眼睛卻專門盯著中國企業和個人。
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農地就占0.03%,加拿大企業占了足足31%卻沒人提,這操作實在夠雙標。
那些早年在德州買農場種大豆的,在加州買酒莊釀葡萄酒的,現在全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事壓根就不是什么安全問題,純屬政治操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這手牌既要穩住他的農民票倉,又想打斷中國在糧食供應鏈的戰略布局。
美國農民前兩年被貿易戰坑慘了,大豆爛在地里賣不出,現在又想用土地禁令轉移矛盾。
更可笑的是,他們嘴上喊著"技術保護",實際上怕的是中國掌握農業大數據——畢竟種子培育、土壤改良這些硬科技,咱們這些年追得實在太快。
但美國政客算盤打得再精,有三條鐵律他們繞不過去。
第一,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白紙黑字寫著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想沒收?得按市場價真金白銀賠錢。
第二,現在全美中資持有的土地九成都不在軍事禁區,真要打官司,白宮贏面不大。
第三,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變通,買不了就改租,自己買不成還能找巴西伙伴合作,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美國人這次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外國投資者看著白宮隨時翻臉的德行,誰還敢放心投資?從華為到TikTok再到農地,他們這套"國家安全萬能論"早就玩爛了。
特別是農業領域,德國巴斯夫、日本丸紅在美投資規模都比中國大得多,偏偏就盯著中國不放,這赤裸裸的歧視連自家農民都看不下去——北達科他州農民協會早就發聲明,說建玉米加工廠能帶來200個工作崗位,政客搞政治秀害得老百姓丟了飯碗。
更關鍵的是,中國完全有能力反制。
咱們去年剛成為美國農產品最大買家,采購額高達362億美元,要是美國繼續作妖,隨時可以調整進口清單。
別忘了巴西大豆、俄羅斯小麥現在巴不得搶占中國市場,美國農民比政客更清楚這里面的利害關系。
那些已經買了地的同胞不必驚慌。
首先趕緊找專業律師審核產權文件,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法律存在沖突的,優先按州法操作。
其次是資產重組,該設立信托的設信托,該轉讓部分股權的抓緊辦。
再不濟還有國際仲裁這條路,2020年咱們企業在墨西哥灣油田項目被強征,就是通過國際法庭追回53億賠償。
記住三條原則:絕不賤賣資產,絕不主動退縮,絕不信所謂的"私下調解"。
美國政府現在財政緊張,真讓他們掏真金白銀贖買土地,各州財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土地禁令就像面照妖鏡,照出了某些人的霸權焦慮。
當科技創新追不上,就拿行政手段卡脖子;當市場競爭不過,就揮國家安全大棒。
但歷史早就證明,搞經濟問題政治化沒有贏家。
中美合作四十年積累的信任,正在被這些短視操作一點點消耗。
咱們要做的是保持戰略定力,該維權時果斷出手,該合作時保持開放。
畢竟地球村里沒有永久的敵人,今天設的卡,明天還得自己拆——當初排華法案搞了61年,最后不還是得低頭認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