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輛車橫攔地庫出口,20余輛車被困9小時,業主棄車留下鑰匙轉身離去——福州某小區的清晨,被350元停車費徹底點燃。
2025年7月9日清晨,福州倉山區大東海江山府小區地下車庫出口被兩輛空車死死封堵。這場持續9小時的“堵門維權”,讓20多位業主上班遲到、接送孩子受阻,更有心急如焚的業主直接棄車打車離開。
矛盾的導火索直指一周前突然實施的停車新規:包月350元(含280元租金+70元管理費),臨停每天20元封頂。對享受了一年免費停車的業主而言,這場“免費到收費的斷崖式轉折”如同晴天霹靂。
01 奪命鋼閘,九小時困局里的眾生相
“價格過高了吧?”7月9日清晨,幾位拒繳停車費的業主將車橫在地庫出口,閘桿應聲落下,將20多輛車鎖死在地庫深淵。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地庫成了蒸籠。有送孩子考試的媽媽急得跺腳,有約了客戶的銷售瘋狂打電話道歉。直到下午3點,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突然推門下車,把鑰匙往儀表盤上一扔:“等不了,我打車走!”這個決絕的背影被鄰居拍下,在業主群瘋傳。
僵持到下午5點,堵門車輛終于撤離。但物業辦公室門前迅速聚集起第二批業主,他們手持自測數據高聲質問:“車位寬度才2.3米,連國標2.4米都不到!” 70元管理費的服務清單,在質問聲中始終未能公示。
02 價格拉鋸戰,一紙收費單背后的羅生門
物業經理老陳翻出周邊小區價目表,手指顫抖地敲著表格:“隔壁商品房都收380-410元,我們還便宜了30塊!” 但在業主提供的對比圖中,相鄰安置小區車位月租僅150元的數據格外刺眼。
真正引發信任危機的是那筆70元管理費。業主群曬出福州各小區管理費截圖:金山某豪宅區60元,臺江老小區甚至只收50元。當業主要求公開服務明細時,物業僅以“含保潔、照明、設備維護”搪塞。
更深的隱患藏在《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的模糊地帶。雖然條例規定車位租金實行市場調節價,卻未建立成本審計機制。業主質疑:“所謂參照周邊定價,不過是物業的獨角戲!”
03 全國烽煙,停車費引發的N次戰爭
上海松江同潤山河小區上演過更殘酷的劇情。3514戶居民爭奪1810個車位,業委會出臺新規:無車位業主按臨停收費,超8小時收50元,月付高達1500元。
2021年購房的李女士被迫承受十倍價差,憤而起訴業委會。法庭上法官卻亮出法律利刃:業主撤銷權有效期僅一年。更無奈的是,前業主已對規則投贊成票,新業主必須“繼承”這份決議。
武漢江夏區某小區則發明了“捆綁式”收費:交物業費送停車時長。當業主質疑7萬元車位定價虛高時,物業竟以“夜半敲門”相威脅。這些亂象背后,是開發商與物業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輸送。
04 維權迷途,堵門背后的法律紅線
“堵門維權真的合法嗎?”當大東海江山府業主群激憤難平時,一位律師鄰居發出警示:封堵出入口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
法規明令禁止“擾亂公共場所秩序”,違者可處警告、罰款甚至5-10日拘留。成都萬科知園小區4月發生的同類事件中,街道辦聯合派出所迅速介入調解。有資深民警透露:“曾有業主因堵門耽誤急救車進出,最終賠償數萬元?!?/p>
理性維權通道其實始終敞開。業主可要求物業公開成本核算,向物價部門投訴,或聯合超三分之二業主啟動調價程序。福州某小區業委會主任坦言:“我們通過每晚開放辦公室答疑,三個月化解了收費危機?!?/p>
大東海江山府的地庫閘桿終于重新抬起,但墻上新貼的《告業主書》在暴雨中飄搖。物業承諾“重新評估管理費”,而業主代表群聊名稱已改為“車位維權攻堅組”。
與此同時,上海松江的李女士撤訴了。業委會公示的車位輪候表上,她的名字排在第102位。每月新增的10-20個空位,像黑暗隧道盡頭的光點。
城市叢林里,車輪與車位的戰爭永無休止。當某小區業主們為省下350元月費不惜賭上9小時光陰,他們爭的何嘗不是被尊重的話語權?
#小區停車費一天翻四倍業主拒絕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