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網劇憑借短小精悍、靈活多變的特點脫穎而出。
熱度吸引來了人才和資本,催生了不少佳作,形成了一個良性創作循環。
2025 年盛夏,民國懸疑短劇《朱雀堂》上線,它的制作水平和演員陣容,讓市場對短劇有了新認識。
主演萬茜和秦俊杰雖不是頂級流量明星,但演技扎實,撐起了整個故事。
這部劇雖然是短劇,但采用橫屏播放,每集大概 20 分鐘,在節奏和深度上找到了新平衡。
故事發生在 1929 年陰沉沉的上海灘。
留洋回來的法醫夏漠(秦俊杰飾)在弄堂口,看到一只野狗嘴里叼著一只女人的斷手。
夏漠很冷靜,用醬牛肉換下了斷手。
他本來不想多管閑事,但聽到旁邊一個婦人說 " 紅顏薄命 ",就決定去警局報案。
當時,警局新來了探長唐震云(張呈飾),這是他上任第一天。
在夏漠的帶領下,唐震云帶著手下到了案發樓房。二樓房間里的場景讓人毛骨悚然:一個女子穿著戲服跪在地上,一只手被砍斷,另一只手被固定住,手里還握著燃燒的蠟燭;
舌頭被割掉,頭頂還釘著一枚長釘。
一位前清仵作驚恐地說,這是殘忍的殉葬人祭。
既然是祭祀,那棺槨在哪呢?夏漠目光敏銳,看到尸體跪拜方向有個衣柜。
唐震云打開衣柜,里面竟然疊放著兩具尸體,一男一女。
他不小心觸發機關,火油傾瀉而下,尸體瞬間被大火吞噬,原來這是 " 火解成仙 " 的邪術。
唐震云讓人撲滅大火,把三具尸體帶回警局準備深入調查。
這時,朱雀堂的主人高英(萬茜飾)出現了。
警局里,除了剛來的唐震云,連局長都對她畢恭畢敬。高英查看尸體后,要求把尸體帶走。
她作為上海灘最豪華舞廳朱雀堂的老板,權勢很大,警局也攔不住。
但她心里清楚,其中一具女尸被調包了,不是大家認為的舞女紅袖。為了掩蓋秘密,她又在警局里燒了一次尸體。
唐震云年輕氣盛,不肯放棄這個案子,和夏漠繼續追查。
詭異的事情接連發生:真正的舞女紅袖的尸體在一棟樓里被找到,尸體被做成了人偶,還戴著詭異的面具。
之后,朱雀堂的舞女接連遇害。
面對不斷升級的兇案,高英不得不放下架子,和唐震云、夏漠聯手,三人一起走進了上海灘充滿權謀和死亡的迷霧中。
《朱雀堂》一共 30 集,目前播出了約四分之一。
它的節奏非常緊湊,這是很大的優勢,20 分鐘一集,幾乎沒有多余的情節,這也是當下優質微短劇的共同特點。
不過,《朱雀堂》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嘗試用長劇的規格來制作短劇。
這部劇投資約 4000 萬人民幣,在普遍只有數百萬成本的微短劇市場里,簡直是 " 降維打擊 "。
劇里很多民國上海灘的場景都是實景搭建,花費了很多心血。
導演謝忠道是從攝影轉型的,但他參與過《寒戰》等大片的拍攝,專業團隊做短劇,質感自然不一樣。
制作團隊去掉了長劇中常見的水分情節和冗余對白,但完整保留了人物的成長過程、復雜的社會隱喻和細膩的情感鋪墊。
比如夏漠和亡妻的感情,沒有用冗長的回憶來表現,而是通過他習慣性地和 " 亡妻 " 喃喃自語的行為細節,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他深沉的傷痛和執念,還巧妙地引出了主線懸念。
《朱雀堂》的熱播數據非常亮眼:開播 4 小時,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就突破了 18000;5 天后就排到了熱播榜第二,超過了同期很多長劇;
貓眼數據顯示,它在平臺短劇中的有效播放量遙遙領先,突破了 1000 萬;
云合數據顯示,它的市占率從首日的 21.3% 一路飆升到 7 月 6 日的 39.5%,一直領先。
它證明了橫屏短劇精品化升級的強大勢頭,也展現了 " 長劇級制作標準 + 短劇級快節奏 " 的獨特魅力。
不過,這種成功模式也有門檻:
高昂的成本不是中小公司能承受得起的;長劇團隊剛開始做短劇時,在敘事節奏上可能會 " 水土不服 ",需要付出很大的磨合成本。
編劇龍振宇把單元案件設計成 " 俄羅斯套娃 " 結構,比如 " 十二金釵死亡案 "" 高校失蹤案 ",表面上看是獨立的,實際上環環相扣,都指向上海灘權貴陰謀的主線。
這種精密的敘事需要強大的編劇能力和充裕的制作周期,和當下短劇 " 七天拍完一部 " 的流水線模式完全相反。
《朱雀堂》更大的啟示是:觀眾想要的觀劇體驗,核心不是時長,而是內容能不能在有限時間里提供足夠的情感濃度和敘事密度。
萬茜飾演的高英在警局認尸時,僅靠眼神變化就完成了從冷厲到釋然的心緒轉變;
秦俊杰飾演的夏漠,把法醫的專業理性和精神創傷的破碎感融合在一起。
正是這種扎實的人物塑造,以及對民國階層矛盾、女性生存困境等深度議題的觸及,打破了受眾圈層。
觀眾在彈幕里說 " 為萬茜民國造型而來,卻被劇情圈粉 ",這就是證明——它成功地把長劇的敘事深度和短劇的節奏效率結合在了一起。
當長劇市場疲軟,用戶時間又碎片化時,《朱雀堂》在長短劇的形態邊界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它的熱度不僅是一部劇的成功,更是長視頻平臺在行業變局中對內容形態的主動探索——
精品短劇能不能承載長劇的敘事深度和藝術表達?
答案似乎隨著上海灘的迷霧漸漸清晰:
短劇的未來不在于無限地增加 " 爽感 ",而在于構建一套融合 " 短劇節奏效率 " 和 " 長劇情感厚度 " 的新型創作方法。
決定作品價值的,終究是在信息碎片的洪流中,能不能用精準的敘事,穿透浮華喧囂,觸動人們內心深處共通的情感和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