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周杰倫官宣入駐抖音,取名“周同學”。粉絲以“每秒上千”的速度增長,截至7月10日中午14點,雖然作品為0,但該賬號粉絲量已超過1100萬,可見周杰倫的影響力。
就在三天前,周杰倫演唱會廈門站門票第三次開售,剛剛引發了爭議。此次開售除前期退票外,還新增了舞臺兩側視線不良區及大屏觀演區,售價分別高達900元和500元。其購前須知明確提到,大屏觀演區因控臺遮擋視野,僅支持觀看大屏幕、感受現場氣氛。同時,所有訂單均不支持退票。
花500元看演唱會,全程看不到歌手和舞臺,只能看大屏幕,感受演唱會的氛圍,你會買單嗎?
0 1
粉絲對“氛圍票”評價褒貶不一
此次周杰倫廈門站演唱會從7月11日到7月13日,共舉辦三場,地點位于廈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白鷺體育場。該演出已經進行了兩次開售,第三次開票將于7月8日下午1點08分進行,看臺票價最低600元,內場票價最高2000元。在演唱會門票“三開”之前,就有不少粉絲發現,此次新增了大屏觀演區和視線不良區,其售價也分別高達500元和900元。
不少網友調侃“主辦方你是怎么想出來的?”“明年站票也能賣了?”有不理解的網友稱,特別是900元的視線遮擋票可能又看不到大屏幕又看不到人。
7月7日,售票方貓眼回復:“廈門站大屏觀演區因控臺遮擋視野,僅支持觀看大屏幕、感受現場氣氛。平臺僅負責銷售,票價不由平臺制定,以實際售賣為準。”同時,此次所有訂單均不支持退票。
當自己的青春變成眼前的三塊電子大屏,演唱會是否變了味?實際上這不是第一次開設特殊位置,早在2023年周杰倫演唱會呼和浩特站主辦方就將遮擋區域的座位進行以300元、500元、600元特價折扣銷售,推出后很快便售罄了。今年4月,周杰倫演唱會南寧站第三次開售,也新增了特價大屏觀演區,該區域因視線被遮擋且售價較高,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登上微博熱搜。但此類“氛圍票”依舊搶手,一經開售便全部售罄。8日當天,就有網友吐槽,“‘三開’秒空,連500元的遮擋票都是秒沒!”
不過,也有不少買了南寧站“大屏票”的粉絲曬出南寧場“大屏票”位置,并表示:“該位置性價比較高,能進去都不錯了,反正480元拍不了什么,還能認真聽歌。”
網友曬出南寧場“大屏票”位置
有網友表示“很值得,看個人。至少體驗一次,能在人生中留下不一樣的一筆,多年后回憶起來,當年自己曾經這么瘋過一把,也是值得的。”
0 2
演唱會賣“氛圍票”,合法嗎?
在演藝市場如火如荼之時,不良視線門票事件卻頻繁出現。這背后是主辦方利用視覺死角“創造收益”而“割韭菜”?還是圓粉絲一個拿到入場券的夢?
今年3月28日晚,陳奕迅在重慶開唱,就有不少歌迷表示買到了“大屏票”“柱子票”“擦玻璃票”。更有網友吐槽,花1980元不僅在最后一排,還買了個站票。 早在2023年,梁靜茹演唱會“柱子票”事件也鬧得沸沸揚揚,消費者倪某等9人以699元、999元、1299元等價格購買梁靜茹上海演唱會門票,但嚴重影響觀看體驗,于是將上海某演藝公司起訴至法院,請求“退一賠三”。
這種將以往頗受爭議甚至無法銷售的座位包裝成新票種——“氛圍票”,的確要肯定主辦方的創意。有網友認為,演唱會上這些“遮擋票”,其實就是有瑕疵的商品。“主辦方愿意對有遮擋的座位明碼標價、透明交易且給予優惠,這是明確告知消費者商品的瑕疵,并予以價格優惠,充分尊重了觀眾的知情權、選擇權,而不再是靠‘盲選’‘拼手氣’。”
賣“只能看大屏、感受氛圍”的票,是否合法?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馬麗紅律師作出解讀:
演唱會主辦方和平臺方銷售這種“僅支持觀看大屏、感受現場氛圍”類型的票,是否合法?
若信息充分披露,銷售行為合法;但若隱瞞關鍵信息,可能面臨消費者維權或市場監管處罰。
大屏觀演區和視線不良區的售價分別為500元和900元,是否符合相關定價標準?
通常情況下,票價主要由市場調節,即主辦方自主定價,但需符合以下限制:
第一,主辦方不得哄抬價格,若票價顯著高于同類演出,可能被認定不合理。
第二,不得進行價格欺詐,需明確標注分區定價依據,若宣稱“全場同價”卻實際分區加價,則涉嫌違法。
簡言之,若無價格欺詐或壟斷行為,定價本身合法,但價格過高或者定價顯著不合理可能引發輿論反噬或監管關注。
“此次不再設退票期,所有訂單均不支持退票”此類條款,是否涉嫌侵權?
主辦方規定所有訂單均不支持退票,可能屬于不合理排除消費者權利的格式條款,應認定無效,消費者有權在合理范圍內主張退票。另外,若購票后主辦方新增限制,比如,如果臨時調整座位至更差區域,消費者可主張違約退票。
一刀切的“不可退票”條款可能被認定無效,需結合信息披露和公平性綜合判斷。主辦方應設置合理退改規則,否則可能面臨集體投訴或訴訟風險。
03
“氛圍票”爭議背后,在博弈的是什么?
演唱會“爆火”這么多年,絕對不是簡單一句“沖動消費”或“報復性消費”可以解釋。大批觀眾搶票“未遂”,望票務平臺興嘆;搶到票的觀眾,有的懷念舊時光,有的瘋狂追偶像,有的去舉辦地及周邊city walk,有的去別人的演唱會現場開自己的演唱會。
“展演+旅游”模式為城市文旅消費增添新活力,并日益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演唱經濟有“行走的GDP”之稱。以2023年周杰倫天津演唱會為例,總計觀眾人數18.5萬人次,其中本地觀眾占比38%,外地觀眾占比62%,累計帶動綜合消費超過30億元。
這兩天,演唱會搶票難度排行榜,周杰倫的演唱會恰好就在搶票難度最高的級別,需求遠高于供給,網友不禁發問:“誰能讓我買到票?”周杰倫演唱會氛圍票的出現,或許是在應對分層滿足的一種選擇。在票務緊張的現狀下,此舉為經濟能力有限的群體提供了參與機會,符合“體驗經濟”邏輯——觀眾購買的不僅是視聽享受,更是集體共鳴的情感價值。
一站又一站的“氛圍票”之所以不斷引發爭議,本質就是市場供需與消費者權益的拉鋸戰,折射出的是演出市場創新與消費者權益的邊界之爭。文化消費升級時代,市場的確需要更多元的產品,但前提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當粉絲為青春記憶慷慨解囊時,行業更需以誠意回饋——畢竟,情懷無價,但體驗應有底線。
對于藝人來說,也應該愛惜自己的聲譽,珍視粉絲們的信任和喜愛,多多關注類似遮擋票這些跟消費者利益直接相關的細節,重視歌迷的觀演體驗。如此,藝人、粉絲甚至是演出市場才能一起“贏麻了”。
演出市場的健康,
從來不是一場“愿打愿挨”的單向追逐,
而是商家與觀眾的雙向尊重。
你上一次看演唱會是什么時候?
你買到過“氛圍票”嗎?
你會為500元的大屏票買單嗎?
編 輯 | 霍然
綜合 | 紅星新聞、廈門廣電、法治日報、極目新聞、經視直播、中國青年報、新京報、紅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