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東和俄烏局勢都十分緊張,美國沒怎么顧得上菲律賓。
菲高層在中國敏感的南海問題上“反復橫跳”,且愈發肆無忌憚。
7月9日,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接受路透社采訪時一語驚人。
他認為:不管特朗普是不是美總統,中國都不太可能打我們。
菲律賓為什么能這么自信的下結論,真正能“打疼他們”的點又是什么?
菲律賓的“自信”,從何而來?
要理解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必須回顧過去幾個月菲律賓的南海動作。
從2024 年下半年開始,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確實動作頻頻,不斷挑釁中國海警。
2024 年 8 月 19 日,菲律賓派出 4410、4411 號海警船非法闖入中國南沙群島仙賓礁鄰近海域,其中 4410 號海警船故意沖撞中方正常維權執法的海警船,后又非法沖闖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附近海域。
進入2025年,菲律賓也沒有停止挑釁行為。
2025 年 4 月 27 日,6 名菲律賓人員不顧中方警告勸阻,非法登上鐵線礁活動,中國海警執法人員依法登礁并查證處置。
此外,菲律賓還存在保留美軍反艦導彈系統相關情況,據中國網報道,菲律賓以 “訓練目的” 將美國陸基反艦武器系統(NMESIS)截留本土。
上個月菲律賓政府如法炮制,考慮和美國軍事演習之后,將第二臺中程導彈部署在菲律賓,而且美軍還準備給菲律賓提供新的“復仇女神”反艦導彈。
菲律賓得到該武器后,揚言可以進行一切“反登陸作戰”。
說起來中導這事,去年菲律賓部署了第一臺“堤豐”導彈系統,就遭到中俄雙方施壓抗議。
馬科斯還有膽量在國內部署第二臺,也是真的很“勇”。
小馬科斯的姐姐伊梅在之前也勸說,菲政府不要試圖用導彈和中國“對著干”,他們比導彈的話和中國沒有可比性,最后只能讓菲律賓成為“新目標”。
這么看來馬科斯完全無視了這一警告。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到訪菲律賓圣費爾南多的空軍基地
這還不算完,幾天前日媒報道,日本已就對菲律賓出口海上自衛隊二手護衛艦一事與菲政府達成協議,預計出口的將是 6 艘 “阿武隈” 級護衛艦。
雖然艦齡超過三十年,但噸位不小,一次性轉讓六艘,還是對菲律賓海上力量的顯著擴充。
這些舉動,似乎都在釋放一個信號:
菲律賓并不認為中國會在南海“動真格”。
阿武隈級護衛艦
制裁背后,立場為何轉向?
外界觀察到,特奧多羅最近的言論風格似乎發生了變化。
7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宣布,因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采取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
托倫蒂諾是菲律賓國會中立場最為強硬的對華批評者之一。
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
此舉立即引發馬尼拉方面強烈反應。
菲律賓外交部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要求中方“撤回”制裁。
出乎意料的是,特奧多羅在這次事件中的反應有一些冷靜。
外媒詢問他對中方 “擴張主義活動” 的看法。
他表示無論美國下屆總統是不是特朗普,中國都不太可能在南海動武,因為說到底“中國打不打由他們自己說了算”。
南海問題上,中國主動不等于不作為
特奧多羅的“不會打”判斷,有其現實依據。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一直秉持著“不主動挑釁,也不任人挑釁”的原則,保持高度克制。
無論是2023年的鐵線礁事件,還是2024年仁愛礁附近的海警對峙,中方的反應都是在維護主權的同時,未過度激化矛盾。
主要采取非致命手段,如水炮驅離、艦艇圍堵、航道警示等。
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控制局勢、維護和平的努力,也成為特奧多羅 “不會打” 判斷的部分現實依據,但中國的克制絕非意味著沒有維護主權的能力和決心。
中國一貫的立場是:不會輕易使用武力,但必要時絕不排除任何手段。
這不是承諾“不會打”,而是明確表示“打與不打我說了算”。
中方高層曾多次公開強調,“南海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所在,絕不容許外部勢力染指?!?/strong>
而美國雖然在南海地區部署艦隊,卻長期未敢真正介入中菲之間的直接沖突。
一場關于“無核區”的碰瓷表演
菲方錯把中方善意,誤認成了對他的忍讓,菲軍方更是得寸進尺,對中國提出不合理要求。
近日,有外媒記者稱中俄已同意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而美國正在進行審查。
毛寧對此表示,作為東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和友好近鄰,中方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我們多次明確表示愿意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中方愿繼續就議定書的簽署問題同東盟國家保持溝通。
讓人不解的是,特奧多羅在7月初又提出一個新的要求。
他在接受菲律賓媒體采訪時稱:“中國應帶頭銷毀核武器,才能體現對《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誠意?!?/strong>
這番話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引發不小爭議。
按照條約規定,有核國家承諾不在東南亞部署、轉運、使用核武器。
但條約并未要求擁有核武的國家徹底解除自身核能力。
美、英、法至今仍未簽署。
菲律賓不去敦促這些國家,反而要求中國“帶頭銷毀核武”。
是什么讓菲律賓敢對中國如此大言不慚呢?
實際上,菲防長是揣著明白裝糊涂,蓄意曲解《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好維持南?,F狀。
還有一方面可能是借口攻擊中國,幫助美國解套,算是對特朗普政府遞“投名狀”。
不過,菲律賓也“太把自己當盤菜”了。
戰略誤判,是最危險的誤判
總的來看,菲律賓的對華政策中存在兩個悖論。
一是嘴上強硬,行動上依賴中國市場;
二是試圖通過挑釁行為贏得國際聲量,卻忽視了后果成本。
中國目前的南海態勢管控已進入“機制化”階段。
黃巖島、仁愛礁、西沙群島等重點區域均建立了常態化巡邏或管控機制。
一旦觸碰紅線,中方的軍事響應將不再是象征性警告。
戰略誤判,往往不是因為敵人太強,而是因為自己太自信。
菲律賓防長這一番話,其實是一種釋放信號:他們認為中國有底線,不會越界。
但底線一旦被試探過頭,可能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
中國“不打”是基于理性,但“打與不打”從來不由別人決定。
中國過去兩年在很多經濟領域已經和菲律賓脫鉤斷鏈,中方援助菲律賓的工程也已經人去樓空,菲律賓的蔬菜水果橡膠也很難再賣到中國。
只要馬科斯政府仍然“自信”下去,等待他們的還會有更多難受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